万哨凯 宋晓丹
运用SPSS软件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南昌市2000—2010年生态安全度变化趋势图:2000—2005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安全度变化区间为0.371~0.665;2006—2010年呈现出下降趋势,安全度变化区间为0.665~0.611。整个11年间可以看到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度整体上处在较低的水平,自然资源安全指数呈现下降趋势、生态环境安全指数也呈现下降趋势,人—地矛盾突出,这极大阻碍了南昌市的经济发展。因此,要实现区域内生态安全、土地可持续利用,必须依赖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进而达到自然与人文社会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与协调。
南昌市受自然环境背景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其土地利用结构单一,城镇周围分布了大量的基本农田,土地利用整体规划难度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完成。因此,可根据全市各个区、县问题的不同。分轻重缓急,分步规划、重点安排,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结合市域社会经济发展,在市域范围内建立人口、土地资源、城市发展、生态安全等平衡系统,确定城镇发展的合理规模,然后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内编制城镇规划和建设用地年度计划,严格限制城镇发展的无序蔓延,保证土地的节约利用。遵循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集约化利用和经营各类用地,着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力求土地利用的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的原则。
对于南昌市来说,农用地占据着总面积的61%以上,其中林地占26%以上,耕地占54%以上,因此确保林地和耕地数量是维护生态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首先,要实施耕地动态平衡战略,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措施,及时的补充耕地;其次,要加大物质投入,科学施肥,防止耕地退化,提高耕地生产力,提高农作物单位产量;同时,要控制农田污染,保护农业的生态环境,避免和禁止用污染水资源灌溉农田,尽量少用或不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杀虫剂和除草剂。还要合理布局工业,加强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和处罚力度,防治工业“三废”对环境特别是对耕地的污染。
南昌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度虽呈现逐渐好转的趋势,但仍处于弱安全度状态,其中原因之一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生态保护投入不够。根据国外的一些经验和一些实践体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总投入占同期GDP的百分比达到1.5,大体上就能控制。而目前南昌市投入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仅在0.38%左右,大大低于这个比例,可见,南昌市亟需增加生态建设的投入,给予各项生态保护措施有力的资金保证;同时,对一些严重污染的企业,应严格限制其排污量,遵循谁污染治理谁的原则,征收排污费,相应的,鼓励地方企业开展生态建设并设置奖励基金。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也是生态不安全的重要标准。只有经济发展了,国民文化素质提高了,才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生态治理,人民才能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从而主动的参与生态建设,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人口增长是造成土地退化、过度开发的主要因素。只有在节约用地的同时,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才能协调好人口、土地和发展的关系,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要切实保护耕地,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吃饭问题。一方面要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格管理,一般情况下不准以任何形式占用基本农田。另一方面实行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挂钩等政策,建立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即建设占用多少耕地,就要开垦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将生态安全价值作为现在和将来立法的首要价值,立足于更高的层次上对我国的生态进行保护,以法的告知、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规范的作用唤醒人们的生态安全意识,树立生态安全观念,使经济增长即有利于社会发展,又有利于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提高,避免因生态风险给社会生活和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由南昌市人口素质分析可知,全市的总体人口素质偏低,人民生活比较贫困。要维护其生态安全,最主要、最基本的就是要提高人们的生态安全意识、树立生态安全观念。因此,要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促使生态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让广大民众认识到生态安全状况恶化的严重性和后果,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将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一切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作为每个公民的行为准则。
南昌市生态安全处于弱度安全,生态水平是相当不安全的,如果稍有疏忽和开发不当,便可能落入不安全区域。为此,应尽快建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预警系统以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即以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形成一个包括生态安全管理系统、生态安全决策与技术支持,预警和维护一体化的,具有预测和监测生态安全水平的功能,使生态安全维护形成定性与定量目标明确,具有充分技术、人力和物力保障,并兼有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应急系统。因此,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应包括如下几部分内容:
设立市级生态安全监测技术机构,综合协调各部门和各区县生态监测工作,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布设监测站完善生态安全监控体系。以南昌市环境保护信息中心和环境科学监测站为核心层次,在南昌县、新建县、都市区等分别建立生态安全监测站,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生态安全监测网络,监测土壤、水环境、生物等生态安全要素。建立市、区(县)联动的生态安全自动监测网络、信息网络和传输系统中心。
设立市级生态安全监测技术机构,综合协调各部门和各区县生态监测工作,建立统一信息处理技术。
建立南昌市生态安全信息与基础数据库。将全市生态安全信息数据与基础空间数据建立统一的空间关系和位置关联,实现生态安全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可视化表示,使决策和管理部门的人员能够准确、方便、直观、快捷地了解生态灾害发生区域、位置、灾害源等地理信息,为管理和救灾部门提高反应速度与救治效率提供现代化工具。
完善生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生态保护执法力度,用法律法规的手段使破坏生态安全的外部成本和培育生态安全的外部效应都“内部化”,迫使人们在经济决策时不得不考虑生态价值,考虑生态成本的大小,从而由直接责任者承担生态破坏的全部代价。
南昌市生态安全预警模式标准的制定采用生态安全质量评价指标,生态安全质量下降,达到某一质量变化限度时,就可预警。依据预警内涵,生态安全预警分为不良状态预警、负向演化预警和恶化速度预警。
随着城市化和城市工业化的进程,经济迅猛发展,导致上到政府下到每一个企业把所有资源都应用到经济建设上,忽视了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维护。出于此种生产机制,往往发生一些重大的生态环境破坏突发事件,因此必须建立生态安全应急系统,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化解突发事件。
[1]吴军.城市化中的土地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01.9.
[2]王月健.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一以乐山市井研县为例[D].西南大学,2006.
[3]孙凡,李天云,黄柯.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与监测预警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