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珍华
中国农民城镇化正如火如荼进行,意味着几千年积淀下来农民的劳作方式、生活习惯、思想行为的大变革。精神文化在人们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极具能动性,城镇化不仅是物质文明的进步,也应是精神文明前进的体现。本论文拟从科学发展观的视域,调查、分析人们在城镇化农民精神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制定城镇化农民精神文化建设的长期规划和制度等可持续性的举措,构建城镇化农民精神文化家园。
在探寻加强城镇化农民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应充分挖掘出不同城镇化类型的农民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出切实可行的科学举措。当前城镇化农民精神文化建设不足的现状主要体现为:首先是对城镇化农民精神、思想状况了解欠缺。当前城镇化农民精神、思想状况为:一是存在着小农思想,重经济,忽视精神文化。认为精神文化可有可无,挣钱才是硬道理;二是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思想滋长,集体观念较淡薄,据调查,有的城镇化农民在该休息时仍高声喧哗,违章停车、乱堆东些,城乡结合部社区有的农民甚至在社区养鸡、鸭,乱找地方从事祭拜活动等;三是封建迷信较浓、陈规陋习较多。特别是一些新建社区里与城乡结合地区社区里的农民。四是自尊心、自卑感都特别强。特别是成熟社区与市民杂居城镇化较早的农民,与该区其他市民物质、工作相比,出现较大差距时,强烈的自尊心、自卑感就表现出来,甚至转化为强烈的嫉妒感,有的甚至搞破坏、犯法。此外还存在主动回报社会意识欠缺、缺乏责任感,义务意识淡化等。其次是研究与举措无系统、针对和适宜性,重短效、形式,无长期规划、轻思想内容。研究“三农”问题的文章近年在国内外不少,但有关构建城镇化农民精神文化家园有针对的、适宜的、系统性的文章和举措少见。城镇化农民精神文化建设举措方面存在短效性,有的文化生活的基本设施与文化活动,节假日才进行,节日一过,不再持续。有些社区管理者,抓精神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存在着无长期规划性的问题,文化活动形式简单,不能真正满足城镇化农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还存在着轻思想内容的现象,关心人们思想的活动较少。据调查,许多小区从未开过座谈会,更不可能进家庭有针对性的谈心,许多居民甚至连社区管理干部都不认识。再次表现为重典型、轻普遍,各社区文化建设存在不平衡性,城镇化社区精神文化建设工作者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未充分调动城镇化农民参与性等问题。城镇化的农民除了典型社区,诸如成熟社区、新建灾区社区的精神文化建设搞得较好外,有些社区精神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毫无本区特色。
通过对城镇化农民的精神文化建设调查分析,探寻出了加强城镇化农民的精神文化建设切实可行的举措。
城镇化农民由于居住环境、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劳作方式等方面的改变,带来种种不适与各种矛盾,思想茫然、苦闷,甚至出现扰民、破坏社会正常次序、犯罪等现象,加强其精神文化建设,制定科学的城镇化农民精神文化建设的长期规划和制度显得尤为重要。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应在加大投入、激活机制,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建设高素质的管理、文化队伍,优化社区管理机构的设置、抓好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文化素质、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以及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等方面应制定长期规划和形成相应的制度。如对城镇化农民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礼节、礼仪、礼貌等教育,以及引导城镇化农民养成文明做人、依法做事的良好行为习惯,这些教育的投入、基本内容选定、定期举行等方面都应有规划和形成制度。还要根据城镇化农民不同的众群,制定有针对的特色的规划和制度。
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既有各自特点,又有很强的互补性。对于城镇化农民,让他们抛弃城市文化、或用城市文化取缔农村文化,都不能达到加强其精神文化建设的目的。如果不能从思想文化上关心城镇化农民的精神需求,关注他们文化的承传与创造,就难从城镇化农民的心性发展上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文明市民,也不利于农民的城镇化。人们常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就城镇化农民而言,如果离开了滋养他们长大的土壤,没有了他们原来的民俗文化,就失去了文化的根。挖掘与光大城镇化农民自身蕴涵的优秀精神文化、融合城乡思想文化是加强城镇化农民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十七大精神对社区管理工作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城镇化农民住的不再是分散的院落而是进了整齐划一的社区,身份由农民转变为市民,农村文化、风俗习惯等发生剧烈的变化,原有的知识程度和阅历,使他们无法马上自觉融入城市文化和生活中,特别是边缘社区居民,认为住小区约束多,人情淡,文体设施少、农具无适当地方放、家禽不能在家养等,变得茫然、无所适从。社区管理工作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有效地促进社区居民的交往和互动,搭建相互沟通、了解的平台,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满足社区居民与他人交往的需要,冲破现代人冷漠、封闭、孤独的内心世界,创造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曾强调对社会资源的充分运用:要加强综合利用,建立健全社区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综合使用效率;……依靠广大社区群众,广泛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区域共建、文企共建、文校共建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共同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充分发掘、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周边学校、文化、企事业单位结对活动,进行文化交流,有利于提升城镇化农民素质水平,促进文化活动的多样化,让城镇化居民充分享受本社区的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本社区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的优势,通过各种方式对社区文化建设输入资金等,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对城镇化居民进行普法宣传、科普推广、法律援助、社区戒毒、文娱活动等志愿服务。
城镇化农民所在相当部分社区精神文化建设薄弱,正如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指出的那样:社区文化基础建设还相当薄弱,与城市社区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社区文化建设面临很大的挑战。许多城镇化农民精神文化建设薄弱的社区,在文化基础建设、文化资源等方面贫乏、薄弱,有的甚至连像样的活动场所都没有,政府部门应加大薄弱社区的文化设施建设和投入。
综上所述,“精神折冲于千里,文武为宪于万邦”,思想通,诸事顺,万事兴。农民城镇化问题,是当今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十分关键的问题,城镇化农民精神文化建设问题,是农民城镇化中心问题,农民思想文化建设好了,就会给力于城镇化、中国现代化,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1]李沛辉.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推进我市和谐社会建设[N].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州市委员会网站,2006.3.
[2]全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在蓉举行.四川新闻网,2009-5-30.
[3]全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成都开幕.四川新闻网,2009-5-31.
[4]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夫妇诰[M]天启诰命卷,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