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旭伦
(崔旭伦:西安文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油画风景。)
艺术需要交流与传承,油画作为西方艺术传入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从水土不服,到入乡随俗,再到开花结果,并形成了自己完整、科学的绘画体系,达到了精神层面和技术层面的洋为中用。许多画家已有了个性鲜明的艺术语言和绘画风格,其绘画作品真诚地表达了艺术家的思想和内心世界。
西方油画在杨.凡爱克手中完善、形成之后,画家们就沿用和传承了这种古典油画技法,从画笔、画刀、画杖、油画颜料、调色油、画框与亚麻布的选择,和画底的处理,以及完成绘画的方法与步骤。就这样师徒相传,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与创新,显得有些单调和沉闷。印象主义以前的画家们绝大部分是用明暗对比(也就是强调素描关系)的方法使画面色彩得到协调,注重光影关系,注重画面空间感、体积感、重量感。而就是在印象画派产生之后,才给西方绘画界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其画派的名称来源于绘画大师劳德.莫奈的油画风景名作《日出.印象》,因该画作在展出时,被法国《喧闹》杂志的一名记者路易.勒鲁瓦不解一顾的评价为,他们是凭着印象作画,而不是传统的古典油画。也正是因为如此,“印象主义画派”的名称便正式载入西方画史,而且因为其在外光与色彩上的开创性的认识观念和主张,在西方画坛中引起了巨大的振动和革命,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当代,到目前为止还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艺术家们的色彩观念和审美取向。
而“印象”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里留下的迹象。其实,不论是中国画还是西方油画,都应该是客观景物在艺术家脑海里的映象,并经过画家们独特的、个性化的艺术加工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带有显著个性特征和符号的,鲜活的艺术作品。这也很好地诠释了印象画派所产生的艺术特点和艺术风格。这表明印象派更加注重艺术感受和体验,特别是强调在不同外光下的写生,感受和体会,早晨、中午、傍晚的光线变化所带来的不同色彩。而四季的光线与色彩变化是更加的鲜明和突出,其拥有着自然赋予的季节之美,韵律之美,并能产生使人着迷的情调。总之,四季和外光决定着色彩的变化,也决定着画家作画的思绪。就像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讲道:“物色之动,心也摇焉”,真是入木三分,恰到好处的表明了画家的感受与情绪。凭画家对自然景物的印象作画,凭作者的感受和感觉作画,能使绘画作品更加生动、感人,也可更好的发挥作者的主动性和主观性,有利于画家内心世界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有利于创造出美好的情调和意境。从而使观众产生共鸣,使得因物欲横流,因追名逐利而受到干扰的疲惫不堪的心灵,得到休息,回归平静与淡泊,并得到精神上的愉悦。
“写意”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以简练笔墨表现神态、神韵和意象以及抒发作者的情趣、情怀,并创造出一种或宁静优雅,或大气恢弘的意境。凡画山水,意在笔先,用笔要果断流畅,墨色酣畅淋漓,浑然天成,寄情于似与不似之间。写意画把作者推到了能够抒发内心情感、情绪的境界。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人的追求和梦想。
只有对自然景物以及四季的变化有了足够的认识和体会,才能画出清新淡雅,平和怡悦,春光明媚,意态轩昂,苍劲有力,淡淡忧郁,大气磅礴的充满着艺术家情感和心灵话语的感人作品,创造出使人为之陶醉、向往的情调和意境。仿佛如诗如画,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还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许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或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就像一幅幅画面出现在我们眼前,走进我们的灵魂深处,使人向往且不能忘怀。
明末清初艺术大师八大山人,大家都喜欢他的花鸟画,用笔奔放有力、简洁流畅、一笔落纸,即将对象的神形跃然于画中,用最精练的笔墨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话语,使画面呈现出简练、雄浑、含蓄、质朴、空灵、静谧的意境。而我却偏爱八大山人的写意山水画,其意境高远、画外有画、画外有情、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缜密的构图、大疏之处有小密、大密之中有小疏、虚而灵、空而妙、虚实变化、相得益彰。张弛有道、从不刻意为之、含而不露 、返璞归真、言简意赅、形神兼备。如此之美妙,如此之感人,如此之高雅,可净化灵魂也。如《安晚图》、《秋山图》、《山水通景图》、《疏林欲雪图》等。这些佳作代表了八大山人在写意山水画方面所取得的巨大的里程碑式的成就,并影响了中国画坛数百年。其画中的禅意和意境,使人感觉到了平和、淡雅、宽容、真诚、坚定、是天人合一的大境界。似吹来的阵阵清风;似旭日东升的太阳送来的朝阳;似雨后天边那一道彩虹;似雪后的一串串脚印;似茶杯里的余香;似庙宇里传来的钟声、如梦如幻,使人精神气爽,仿佛胸中笔酣墨饱,便有了作画的思绪。
能将西方印象主义和中国写意画风应用的炉火纯青、如鱼得水的,就要数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从小就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国画和书法是他最喜欢的课程。青年时期因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接触到了西方素描和色彩学。后来他又留学法兰西,系统的学习了西方绘画,并在流学时期就已经流露出极富天性的艺术才华。回国后,先后在中央美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并在油画的民族化发展方向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吴冠中先生在他的油画风景中,展示了其独到的艺术创作思想,以及对光与色彩的深刻认识,对形体的高度概括,体现了画家浓浓的写意之风和笔墨情结。正所为,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并使其作品绽放出中西结合的艺术光芒。
我从西安美院油画系毕业已有二十年了,但是我从来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仅仅是因为热爱和兴趣。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记得在少年时代就跟随着父亲学习绘画,从基础的石膏几何形体、静物、速写到石膏头像、人物头像,那些学习的情景和经历,让我难以忘怀。在多年的学习和创作中,渐渐确定了风景绘画作为我创作的方向,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色彩感觉和绘画风格,就是把中国传统绘画和印象派绘画因素进行了有意的渗透与融合,重视外在风格与内在气韵的结合。强调用笔、强调概括与取舍。把以美为真,作为我的目标。我之所以选择风景,是因为我热爱大自然,每当我身处自然的怀抱时,创作激情就会油然而生,真情便随着画笔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倾诉于画布之上。不论是皑皑白雪的冬天,还是累累硕果的秋季,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烈日淡淡的盛夏。不论是黄土高原,还是皖南民居,江南水乡,藏地草原等等,都是我的绘画素材,原因是我追求每幅作品的不同与变化,不同的构图,不同的色调,不同的用笔与笔触,追求不同的情调与意境,追求绘画的文化品位,以及淡淡的浸入心田的缕缕清新。所以我在画每一幅作品时都是新的思绪、新的思想,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表现方法,新的艺术话语。只有这样才能画出新作品,带给观众新的感受,新的启迪。
艺术需要创新与发展,不同画种之间的借鉴是互相补充与完善和提高。油画风景应关注印象色彩也应关注写意、用笔和笔触还有情调与意境,其目的就是为了使绘画作品更加生动、鲜活且赏心悦目。写意就是使作者多注重画面的神态、神韵和意象,放弃无关紧要的细节,使画面主题明确,节奏分明。当画家强调概括,强调取舍,强调内心感受的表达和绘画语言的自成一家,就一定能画出浪漫的写意的充满感动和激情的天人合一的油画风景作品,其画作所散发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以及纯朴的自然之美,一定会使观众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与安宁,使平凡的生活多一份快乐多一份淡定。
[1][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何广政.世界名画家全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3][清]朱耷.八大山人画集[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