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服装的艺术风格

2011-08-15 00:42王松秀
戏剧之家 2011年6期
关键词:舞者戏剧服装

□王松秀

作为在舞台上表演的着装者,一般很少是由自己进行穿着创作的。舞蹈、戏剧演员有时演传统剧目,其各个角色的服装都各有传承模式,最主要的是依靠自己的动态去使服装在表演中发挥最大效能。

(一)舞蹈表演中的服装

蒙古民族舞蹈中的长裙,原本只是个占据一定空间的裙子而已。可是,通过演员的旋转、扭摆、跳跃,裙身的形象不断变换着。因旋转而产生顺向的皱褶,因扭摆而产生左右、前后的拉长变形,因跳跃而产生长短、宽窄的压缩与伸展。在裙子这一普通的舞服上,轮番显示出形态美的各种方式,服装仿佛有了生命。

芭蕾舞剧《天鹅湖》久演不衰。演员那激动人心的表演,其借助于服装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以及在穿着创作中的动态表现是显而易见的。小天鹅那薄纱短裙的上下颤动,衬托出小天鹅天真活泼充满稚气的美感。《天鹅之死》中,纱裙的抖动牵动了观众的心。这种有别于小天鹅纱裙欢快颤动的悲伤的抖动,无疑是一种无言的情感传递,使观众在舞服中领悟到善与恶。

现代霹雳舞、太空舞的舞服比较简洁,其舞蹈艺术的强烈感染力主要来自于演员的身体动作。但是,细心的观者不难发现,即使是身穿紧身衣的小伙子,也会在额头上系上一条彩色的丝带。随着演员情绪亢奋的程度,头部乃至全身动作都在加强,于是缎带绕发后系扎的蝴蝶结成为小小的飘带,随着动作的变化而变化。它忽而直立,忽而持平,忽而上下跳动,给整个舞蹈气氛带来情趣与生机。不用丝带的现代歌舞演员,他们在边唱边舞时,借助了长长的宽松长衣,或是在光感效果上不遗余力地发挥。他们拼命地扭摆身体,自然使得缀满金属片的服装在五颜六色的旋转灯光下更加炫人眼目。

西班牙的踢踏舞别具特色。舞者身体不做大的动作,只凭一双脚的有节奏的踏动,你能说那动人的踢踏声中,不是对服装的再创作吗?最没有表情的鞋子,这时其实是充当了舞蹈足服和音响伴奏以及着装者向观众传递感情的三重角色。

中国汉族农民的秧歌舞属于乡土艺术。舞者在不太讲究的舞服(即本民族农民常服)上,充分利用了长度与宽度都超乎寻常的腰带。腰带是布质或绸质,舞者手持两头,以腰带系结后余下的两段来增加舞势,纯朴的情感就在那红红绿绿的腰带上流露出来。这种舞者的穿着再创作,完全是对艺术的追求,对美的发乎心灵的创造。

至于用佩饰来烘托舞蹈气氛的例子就更多了。耳环、项链、臂铃、腰铃、脚铃等,舞者充分利用它们的摆动而产生的音响效果和闪光效果,加强舞蹈语汇,尽力挖掘出服装穿着创作中的所有潜力。

(二)戏剧表演中的服装

有人将戏剧艺术喻为“多元艺术王国”,意在说明戏剧艺术中蕴含着多种艺术的综合美。戏剧老艺人中还流传着这样三句行话:“虚戈作戏,真假宜人。虚戈谓戏,弄假成真。戏有戏法,真假相杂。”这就为戏剧演员在穿着创作上的大胆想像与尽情发挥奠定了理论基础。

京剧中的服装已经在生活化的基础上加以夸张,如帽子上的绒球、腰上的丝绦、脚下的厚底鞋、加长的衣袖,都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条件。《贵妃醉酒》中,扮演杨贵妃的演员在表现那种难言的失望、失落、失宠的复杂感情时,就充分利用了衣袖(戏班内名水袖)和扇子的各种传达功能来起到感染观众的作用。《吕布戏貂蝉》中,吕布的轻佻,更有许多是利用了头上雉翎的弯曲、下折与上挑等动作来表现的。中国河北的丝弦老调演员在扮演吕布的时候,能够用头颈部的功力控制头上的雉翎,而不用手。为了形象地表现出吕布挑逗貂蝉的细节,演员使两根雉翎的其中一根不动,而另一根的翎尖却围着貂蝉的面庞转了一圈。这种穿着的再创作,纯属是艺术性的。

不过,也有的服装虽在舞台之上,可是来源于生活。如川剧表演艺术家阳友鹤扮演《秋江》中的陈妙常,出场时用了一个“遮头袖”的程式动作。这个动作即是由阳友鹤从生活中摄取、变化而来。有一年夏天,阳友鹤在成都郊外,看到行人戴的大草帽后檐缝了一片绸子,不仅用来遮太阳,赶路时迎风飘舞,也非常美观。于是他设计了“遮头袖”的表演程式——以右手水袖遮在头上,用左手牵平。这样一创造,就使得戏剧服装的穿着再创作显现出生活的韵味。一方面,用它来表现陈妙常冒着蒙蒙细雨追赶潘必正的规定情景;另一方面在跑圆场时,头顶上飞扬的水袖增加了舞姿的美态。

综上所述,服饰艺术是美化人的艺术,服饰只有和人体的完美结合,在人体的各种活动中,才能显示出它特有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舞者戏剧服装
舞者
舞者
舞者
让人心碎的服装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美丽舞者再翩跹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