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峰
微波细澜亦是“戏”
——评小品的语言艺术
□李剑峰
小品要讲究有“戏”。这“戏”很难用文字一下子来表述清楚,但从大处讲,那就是人物交织、矛盾冲突、情节起伏。
日前,阅读了杂志上的一组小品剧本,却发觉其实在语言里也是很有“戏”的,那就是如何让每一句台词都“出彩”。
在《租个男友回家》中,某高学历女为了应付父母,在网上招聘临时男友。于是,彼此陌生的男女主角在公园里见面,女主角开始“面试”了:
女 我问你,今年多大年纪了?
男 六十三。
女 啊!六十三了?!
男 啊,不对,是三十六,你看我一紧张连话都不会说了。
又:
女 请问你什么学校毕业呀?
男 中国科技大学……
女 (抢话)啊,不错呀,也是名牌呀。
男 我连考三年没考上,后来就放弃了。
当男主角自觉“入选”无望,说声“拜拜”要离开时:
女 你回来!
男 您还有什么指示?
女 我想改造改造你,可以吗?
男 改造我,把我送进劳改队呀?
女 不是,换个说法,我想培训你。
当女主角“培训”男主角在父母面前如何应答,如何表现的“技能”之后:
女 你可彻底让我失望了!简直就是阿斗,扶不起来的天子。
男 能不能再让我试试别的才艺。人家都说我多才多艺,学艺认真,一丝不挂。
女 一丝不挂?你光屁股哇?
男 啊,我又说走嘴了,应该是一丝不苟,是苟,不是挂。
《毛病出在哪里》讲的是这么一个故事,扮成电信公司工作人员的骗子,叫女事主关了手机,再打到事主家里,告诉家人事主出车祸了,赶紧把钱打到银行卡上。骗子先与女事主通话,其中是这样的:
事主 请问你找我有什么事?
骗子 我没事,你出事了,你知道不?
事主 我出事了?出什么事了?
骗子 噢,不是你出事了,是你手机出事了。
事主 我手机出什么事了?
骗子 请问,凭你的感觉,你每月的话费是不是太多呀?
事主 嗯,是好像有点多,我觉得没打多少电话,可话费却相当可贵。
骗子 这说明你手机有问题。
事主 我的手机是新买的,名牌,会有什么问题?
骗子 嗨,不是手机有问题,是手机线路有问题。
接着是:
骗子 哎,对了,所以请您配合一下,把手机暂时关闭三小时。
事主 关闭三小时?干吗这么长时间哪?
骗子 嗨,诈骗需要嘛。
事主 诈骗需要?
骗子 嗨,不是诈骗需要,是查线需要。
接着,骗子把电话打到女事主家中,是女事主父亲接的电话:
骗子 我是XX(事主姓名)的男朋友。
父亲 没听我的女儿说她有男朋友哇!
骗子 请别误会,我说是一般意义上的男朋友,我是男的,又是她的朋友,就这么个男朋友。
骗局继续进行着:
骗子 告诉你一个非常不幸的消息,你女儿她……
父亲 (大惊)她怎么了?
骗子 她把汽车撞坏了。
父亲 把汽车撞坏了?!
骗子 啊,不是,你看我一着急嘴都不管用了,我是说她被汽车撞坏了,伤得不轻啊。
我们可以看到,剧本中细微之处的“出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语言上都耍了个小“花招”,转了个小“弯子”,似乎是“节外生枝”,但是,这是在整个情节起伏过程中套着的小起伏,就像是一条大船在航行中溅起的小浪花,闪动着洁白的光,鲜活生动。或者比喻为,那整个作品中设置的矛盾冲突,情节起伏就像是一座房子的框架、结构,那一句句台词就像是砖头,砖头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这座大厦的好坏。
这些小“浪花”或“砖头”采用的都是什么修辞手法呢?现在我不妨按顺序简释一下。
字(词)序颠倒法。把年龄“36”先说成是“63”,一个局促紧张的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间断法。一个句子分成两次说。把“中国科技大学我连考三年没考上”分成两次说出来时,这戏剧效果就出来了。
混用法。将相近或关联的词混用,造成误会。文中的“改造”和“培训”,“一丝不挂”和“一丝不苟”就是。
递进法。从“你出事了”到“你的手机出事了”再到“你的手机线路出事了”,可谓是层层递进,如果一上来,就说“你的手机线路出事了”,那“戏”就少了。
谐音法。“诈骗”和“查线”就是也。
顺水推舟或者叫随机应变法。从男朋友到男性朋友。
反向法或者叫唐突法。把“她被汽车撞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