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艺术源于中国的悠久文化,然而文化传承与现今的文化产业发展,都离不开我们悠久的民俗艺术,民俗艺术早已成为现代人们所为之探究的一个关键点。在中国这个具有悠久文化的古国,56个民族各有不同的特点,而对于城市发展,民俗艺术可自成体系,可联系其不同的城市发展不同风格,不同理念的艺术。我们拥有这么多老宗族留给我们的艺术,如何发扬壮大,如何让一门艺术成为现代能够吸引我们眼球的商品,如何利用这些民俗文化,如何让它们真正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变成经济发展的一个点,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点,成为我们探究的问题。
1、民俗艺术
“民俗”一词在现代使用,比“民艺”要早。它是与“民俗学”的建立相联系的。如果只是对“民俗”概念的提出,古代早已产生,但与“民俗学”同时提出是在1922年12月,北京大学《歌谣》周刊的“发刊词”中。1927年11月,广东中山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民俗学会”,翌年又出版了《民俗周刊》,民俗与民俗学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而民俗艺术,是指民间形成的非实用的、可供人们当做文化欣赏的各种技艺。包括像说唱一类的口头文艺、舞蹈、民间音乐和戏剧,以及像绘画、雕塑和雕刻等多种造型艺术形式。在中国,有很多的民俗艺术都值得我们去发扬光大,例如庆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美誉的“庆阳五绝”成为庆阳市人民的骄傲,他们的香包刺绣、剪纸、皮影、道情和民歌艺术现今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这些民俗艺术,都可从中获得不同的艺术形态来演变发扬,成为独树一帜的民俗遗产,这不仅仅延续了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加推进了艺术在生活中的实用点。
2、艺术形态
艺术形态学又称艺术社会学,和艺术一样是一门科学,艺术是能反映当时社会文化的一种“状态”。也就是说,它能站在社会的最高点,影射“格式塔”下的所有世态人情。[2]在民俗学中,艺术形态充分的被表现出来,艺术美感存在于民俗艺术的点滴中,没有形态的表现,就无从谈及民俗艺术。因此,民俗艺术需要形态艺术的支撑,不同的艺术形态,表现不同的民俗艺术。
3、民俗形态艺术对于社会的影响
面对文化全球化的趋势,设计界反应不一。设计是为人的设计,人首先是地域、民族的个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国际化、全球化并不意味着要取消文化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点。中国的当代艺术设计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要有中国气派和民族特性,这样才能真正在世界设计界中独树一帜。[3]因此,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成为现代人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民族意识,来发展现代的工业化城市。民俗形态艺术已深入人心。在陕西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西安的建筑上,可以充分地被展现出来,古老的建筑风格,盛唐时期的建筑理念,成为古城西安的标志化建设。利用这些古老的元素,来装点现代的城市建设,当然,现代先进的工业化城市的发展风格,依然会在城市当中显现。高楼耸立,与古老文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古城西安的民俗特色,也成为游客们愿意踏足的旅游胜地。在宁夏银川地区,浓烈的民族特色凸显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民把自己的家园建设成一个神圣的城市,身处其中,不由得会感叹其文化氛围,不由得想起伊斯兰教,想起那些信徒念经的样子。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比比皆是,人们都在不断地寻找着发展的角度,不断地利用身边古老的文化来装点现代的社会,而民俗形态艺术成为装点的一个重要载体。它们为当今社会画上了重重的一笔,失去了这些,所有的城市将变得千篇一律,索然无味。显然,民俗形态艺术对于现代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民俗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形式,民俗文化产品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又具有商品属性。因此,不管是在建筑设计上还是在商品设计上,民俗产业都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产业。在民俗产业的发展中,如何产业化是一个重要问题。很多的民俗产业都源自于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在产业化过程中,显然,复杂的艺术只能望尘莫及,因为工业的发展往往不能如同人手一般的灵活,很多东西都需要人们运用自己的双手来完成。因此,民俗文化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推进的一面。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并且形成了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矛盾与运动。但这个矛盾运动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与相互转化的,推动者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4]因此,文化事业的发展就成为民俗产业的一个突破口。利用各地都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发展各地的民俗产业,这里的民俗产业不仅仅包含着建筑、手工业,也包含着很多的其他设计元素,例如室内装修风格、城市基础建设等。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民俗产业的发展被不断地扩大化,各地的交流会大大促进了民俗产业的发展,艺术品变成商品、由家庭生产到市场销售的民俗产业。这个一条龙的发展战略,成为民俗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民俗产业是非物质文化的一大类,现今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已经越来越多了,民俗产业的扩大与传承都成为一项重要议题。
在民俗产业的保护上,政府的大力支持将会成为民俗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政府的支持下,很多可能被遗忘和丢失的民俗产业将会被保留下来。例如无法工业生产的产品在老一辈艺术家逝世之后,这些好的艺术可能就会消失,政府可通过鼓励村民学习技术来延续民俗艺术,以至于可以发展小型作坊,发展产业化产品,使那些曾经认为是简单的艺术品,变为一个个商机,才能在保护民俗文化的同时,能够为自己创造一份财富。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民俗产业还可以向民俗产业的周边产业扩展。一些带有浓重民俗色彩的符号被提炼出来之后,可演变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可以是房屋建筑,可以是家具风格,可以是室内装修,亦可以是我们身边玩的、街头随处可见的产品。这些都是对民俗产业的保护与传承的一种方法。
民俗艺术承载着我们几千年的文化,但是真正被重视并且被很好地保存下来的却是寥寥无几,我们需要保护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那些精髓,功在当今,利在后代。如何让我们的后代都认识到那些古老文化艺术的价值,就需要我们把握现在的机会,让那些可以被保存下来的艺术,尽可能地完整保存,让那些只供人欣赏的艺术品,变为真正的财富。
[1]郑巨欣.民俗艺术研究[M]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8.3
[2]卡冈著;凌继尧,金亚娜译.艺术形态学[M]上海 学林出版社2008.7
[3]董青鹤,潘艳艳.浅谈民族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J]北京 网络财富2010.17期
[4]俞则忠,林日葵,徐水宝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M]北京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