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立锋,邓尚华,周婷婷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医院(湖北恩施445000)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全球最常见的感染源之一,目前普遍认为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与胃粘膜淋巴组织相关性淋巴瘤的发病密切相关,与胃癌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WHO已经将幽门螺杆菌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素[1,2]。而根除幽门螺杆菌能使胃粘膜炎症消退,溃疡愈合,胃粘膜淋巴组织相关性淋巴瘤缓解,阻止胃粘膜炎症进一步加重,也有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所以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在临床上广泛开展,并取得明显的效果。长期以来,临床上根除HP的治疗采用的是传统方案: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两种口服抗生素组成三联疗法,或者铋剂+两种抗菌素组成三联疗法。疗程一般为7~14 d。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HP耐药菌株在不断增加,这是造成HP根除率普遍下降的主要原因。甲硝唑、克拉霉素等药物的耐药,使传统方案的有效率下降了25%~50%[4]。因此,如何选择疗效好,安全、方便、价格合理的治疗方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我们于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头孢羟氨苄、替硝唑片、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对HP阳性的患者进行治疗,根除HP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和分组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02名患者,所有患者行14C尿素呼气试验HP检测为阳性,所患疾病分别为慢性胃炎(浅表性或糜烂性)、消化性溃疡,以及早期胃癌手术后。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34人。A组(传统方案组):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替硝唑片+克拉霉素片;B组(改良方案组):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替硝唑片+头孢羟氨苄胶囊;C组(对照组):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替硝唑片。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案
1.2.1 A组 采用传统根除HP方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10mg口服,每晚一次;替硝唑片0.5g口服,一日两次;克拉霉素片0.25 g口服,早晚各一次。连续治疗10 d。
1.2.2 B组 雷贝拉唑肠溶胶囊10 mg口服,每晚一次;替硝唑片0.5 g口服,一日两次;头孢羟氨苄胶囊1.0 g口服 ,一日二次。连续治疗10 d。
1.2.3 C组 雷贝拉唑肠溶胶囊10 mg口服,每晚一次;替硝唑片0.5 g口服,一日两次。连续治疗10 d。
表1 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n=34)
1.3 疗效判断 各组经上述治疗10 d后,第11清晨空腹行HP复查。检查前患者先漱口,用20 ml凉纯净水送服尿素14C胶囊1粒,静坐25 min,然后通过导管向集气瓶内吹气,直至集气瓶内液体由紫红色变为无色,停止吹气,加入闪烁液,溶解摇匀后,放入液闪仪上做14C放射性测定,若14C-UBT≥100 dpm/mmol CO2,则检测结果为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临床疗效(率)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HP根除率 A组34人中,有25人复查HP为阴性,9人为阳性,根除率为74%。B组34人中,有33人复查HP为阴性,仅有1人为阳性,根除率为97%。C组34人中,仅有12人复查HP为阴性,22人仍为阳性,根除率为35%。
2.2 不良反应 主要有恶心、食欲不振、上腹不适等,A组有2例,B组有3例,C组有1例。A组有1例出现轻微头晕,以上不良反应均能耐受,无1例患者因不良反应提前结束治疗。
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根除HP可使疾病转归。近年来,临床上报道的根除HP的方案很多,疗效不同,价格也有较大差异。最理想的方案是HP根除率>90%,不良反应少,疗程短,依从性好,不易产生耐药,且价格合理。
头孢羟氨苄为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能与HP细胞膜上的结合蛋白结合,妨碍粘肽的形成,抑制细胞壁合成,从而达到抗菌作用。其抗菌活力较强,抗菌谱较广,且性质稳定,耐药性低,不易被胃酸破坏,血和组织浓度较高,国内曾有报道,纸片法测定HP敏感率达90%[3]。经上述研究表明,与传统根除HP方案相比,使用以头孢羟、氨苄的联合治疗,其半衰期长、性质稳定耐酸、口服易吸收、不受食物影响、不良反应及耐药性小。
本组试验表明,头孢羟氨苄、质子泵抑制剂、替硝唑片组成的三联疗法,与公认的克拉霉素、替硝唑片、质子泵抑制剂的传统方案相比,其在HP根除率、防止HP复发和再感染方面有明显优势,且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少,耐药性小,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1]Jankowski J.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gastric cancer[J].BMJ,2001,302:1534.
[2]Dixon MF.Pathophysiolog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Scand J Gastroentero Suppl,2004,201:7-10.
[3]吴惠生,聂玉强,李瑜元等,头孢羟氨苄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0例的近期疗效[J].新医学,1999,30:512-513.
[4]池肇春,亓玉琴,董全江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相关疾病[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7.
[5]范学工 夏华向,幽门螺杆菌感染[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
[6]胡伏莲.幽门螺杆菌感染诊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