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良 陈悦巧 曹运思 师艳芳 潘 娅 魏福会 王文暖
脑卒中相当于中医学的“中风”。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之一,约占全部脑血管疾病的55%~80%[1]。脑卒中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2]。对脑卒中的治疗,中医始终遵循“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的原则,中医学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并预防于饮食中,应用一些药食同源的中药长期服用。笔者自行研制的化痰逐瘀汤方剂应用于163例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6月选取我院我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4例。全部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的首次发病的急性期患者;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少部分早期有失语及智力障碍,不合并影响功能恢复的神经或肌肉骨骼疾病以及其他器质性疾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161例,男79例,女82例。年龄35~81岁,平均58.6岁。左侧瘫痪70例,右侧瘫痪91例;治疗组163例,男76例,女87例。年龄36~80岁,平均58.3岁。左侧瘫痪75例,右侧瘫痪8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瘫痪侧别、病变性质及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与治疗 两组的西医治疗方案基本相同,均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尼莫地平、胞二磷胆碱等药物,同时控制血压、颅内压、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处理并发症。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对两组患者全部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下辩证施护及我院自行研制的化痰逐瘀汤治疗。辩证施护:(1)饮食忌宜。中医认为饮食不当可导致脾失健运,聚湿生痰,肝火扶痰上扰即可发病。宜进食低盐、低脂、低糖、富含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戒烟酒,忌辛辣刺激、肥甘厚腻食品。(2)注意功能锻炼,促进患者康复。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锻炼应以越早恢复越好,一般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心功能不全的情况下,即可指导患者肢体功能锻炼。有文献报道[3],加强功能锻炼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3)做好患者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积极劝导,减轻思想负担。注意起居,避风寒,不宜浴后当风,或当风而卧。(4)情志护理。脑卒中患者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受到限制而处事消极,多生忧思恼怒,肝主疏泄,调理气机,因此要调整患者的精神状态,以保证其身心健康。(5)正确用药。遵医嘱正确使用降压药、脱水药、抗凝药、降纤药,密切观察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不可随意减量或停药。汤药宜偏凉服,少量多次。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治疗均给予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常规治疗,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治疗等。化痰逐瘀汤组成:黄芪25 g,薏苡仁30 g,当归 15 g,赤芍 10 g,桃仁 10 g,红花 10 g,乳香 6 g,没药 6 g,水蛭 10 g,全虫 10 g,胆星 10 g,天麻 12 g,山楂 12 g,决明子10 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口服、鼻饲、灌肠等方法。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治疗费用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参照《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主要评定神志、语言、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疗前满分28分,起点分最高不超过18分,其疗效评定采用尼莫地平方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基本治愈≥85%,显效≥50%,有效≥20%,无效 <20%[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采用两独立样本近似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1可见,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
2.2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治疗费用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治疗费用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治疗费用比较(±s)
组别 例数 平均住院时间(d)平均医疗费用(元)对照组治疗组t'值P 161 15±3 6100±500 163 10±2 4000±300 17.63 45.77值<0.05 <0.05
由表2可见,治疗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中医学历来注重疾病的预防,“既病防变”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对脑卒中的治疗,中医始终遵循“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的原则,中医药在“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方面的研究较多,但是在“病后防复(二级预防)”方面的研究较少。现有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有较好的疗效,但是比较零散,质量不高,多为单中心研究;观察性研究的样本量少;中医药的介入时间点多在脑卒中的恢复期和后遗症期,而二级预防的最佳时机是脑卒中急性期。而且,目前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可以用于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中药,因此,需要提高中医药研究的方法和质量,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挖掘中医药的优势。
我们自行研制的化痰逐瘀汤是根据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及恢复早期的病机特点和痰瘀相关理论,以痰瘀同治违法,拟定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药复方。方中水蛭,咸苦平,破血逐瘀通经,实验证明其能促进脑水肿吸收,降低颅内压,减轻周围脑组织炎症反应及水肿,改善局部循环,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5];当归具有很强的血小板受体阻断作用,能够拮抗血小板受体,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减少微血栓形成;红花所含红花甙对缺血缺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此方具有补气养血、化痰逐瘀、通络搜风之功效,可降低血压、血脂、血液黏稠度,以达到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化痰逐瘀汤方剂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治疗效果优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但是,即使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治疗组仍较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占有明显优势。同时,治疗组大大降低了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刘群霞,张怀亮,李 丹.针药并用治疗缺血性中风60例[J].光明中医,2010,25(1):74 -75.
[2]郭军平,籍玉红.化痰祛瘀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9):78 -79.
[3]尹焕波.中风的中医辩证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0):237-238.
[4]赵 芸,贾 伟,张义明.化痰逐瘀汤治疗急性脑卒中120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12):75 -76.
[5]李衍滨,陈宝延.化痰逐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30例[J].陕西中医,1999,20(1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