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环境下社区图书馆联盟网络平台设计探讨

2011-08-05 06:41戴日光唐虹
现代情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网络体系

戴日光 唐虹

[摘要]分析异构环境下社区图书馆联盟网络体系设计的思路,构建网络化的社区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体系,统筹社区图书馆联盟的信息资源,通过开放系统促进社区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享。最后提出社区图书馆联盟在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异构环境;社区图书馆;网络体系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07.021

〔中图分类号〕G25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1)07-0090-03

The Discussion With Community Library Alliance

Network System Based on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Dai Riguang1 Tang Hong2

(1.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Department,Hengyang 421008,China;

2.Library,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engyang 421008,China)

〔Abstract〕The paper analysed community library alliance network system based on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and constructing the idea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ibrary alliance network community resource sharing system,then plan as a whole the community library alliance information resources,the open systems could promoting community library alliance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onstruction and suggestions with the community library alliance餾 construction.

〔Keywords〕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community library;network architecture

1 异构环境下社区图书馆联盟网络体系的设计

目前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许多基层图书馆都逐步实现了业务、信息的计算机化管理。但是,因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由于业务和功能归属不同,根据自身的需要,构建了许多相互隔离的信息服务和管理系统。每个部门或单位就是一个数据源,每个数据源都是异构的,因而它们之间的信息和组织都不一样,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异构数据库环境。社区图书馆联盟与数字图书馆在馆际互联的技术上是一样的,研究社区图书馆联盟的网络技术平台实际上就是解决异构系统的互操作问题。只有当区域内的社区图书馆形成纵横交错、相互联系的网络系统,各成员馆的系统、数据能够彼此兼容,地区资源共享才能真正在技术上实现。

社区图书馆联盟网络形态:即一个中心(中心图书馆),两个方面(城镇院校图书馆和地方公共图书馆),三级结构(中心馆、地方公共馆/城镇院校馆、社区基层网点)形成以技术为依托,协同管理的整体社区图书馆联盟。“中心图书馆”在图书馆联盟中起骨干作用,对形成社区图书馆联盟合作体至关重要。社区图书馆联盟作为一种联系紧密的协作网络,其结构是建立在广域网上,按照“总馆(中心馆)——分馆(高校馆、公共馆)制——社区基层网点”的体制模式建立起来的公共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体系。它以地区或中心馆为核心,以各联盟馆为网络节点,形成一个脉络贯通、纵横交错的信息咨询服务网络系统。例如:厦门图书馆采用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ADSL(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oop,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接入的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组网方式,在物理上把不在同一位置的中心馆、成员馆连接成一个局域网,实现了中心馆与成员馆之间的互联互通。联盟中心馆负责系统的组织、协调、指导与技术保障等工作,提供总门户网站服务,而各成员馆承担文献信息资源的传递等信息咨询服务功能[3]。

社区图书馆联盟系统中各成员馆内部通过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一条内部信息通道,每个系统应对外部开放一个经过认证允许访问的路径,将资源、人才、信息、专家与其它系统间按专业分工进行合作,并在一个统一平台上提供精确的信息服务,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互用和图书馆信息网络的相对统一,构成联盟区域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虚拟信息空间,促进知识与技术的转移和扩散[4],从而促进社区各成员馆信息服务的提升。

2 异构环境下社区图书馆联盟系统网络体系框架

社区图书馆联盟的技术架构必须是在开放的互联网络平台上,采用国际标准协议,将多个分布式的异构系统平台、异构应用平台和异构的数据源整合在开放的互联网络环境下,实现基于异构平台的数字资源的并发访问,广大居民可以在地区内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通过各种计算机平台实现对社区内各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共享。

2011年7月第31卷第7期异构环境下社区图书馆联盟网络平台设计探讨July,2011Vol.社区图书馆联盟包括:社区图书馆基层网点网络——成员馆网络——中心馆网络(见图1)三层。社区图书馆联盟的中心系统包括编目和规范文档、联机联合目录、各系统间转换查询程序、附加数据库和连接联盟以外系统的通道。它通过统一的用户界面,为各成员馆收藏同一种文献提供统一的检索点,凡是社区图书馆联盟的成员馆的用户都可以联机检索本馆和网络中其它馆的文献信息。当一种文献被检索时,这个系统就会自动显示藏有这种文献的成员馆的名单。用户可根据地理位置和个人喜好选择其中一个成员馆,通过中心主机连接到该馆书目数据库,系统会具体显示该文献在该馆的索书号、收藏地点和流通状况等。用户不需要图书馆员的中介,就可以直接在联盟系统中查找和获取需所的文献[5]。

图1 异构环境下社区图书馆联盟网络体系框架图

3 建 议

合作和联盟是社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而着手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必将推进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的进程。

3.1 加强社区图书馆及社区网络化的建设

各级政府应尽快摒弃以往将一个城市的大部分图书馆事业经费仅投入一、二座能代表城市水平、作为标志性建筑的公共图书馆的传统做法。而应更加重视“小而分散的图书馆布局更能充分满足老百姓的借阅需求”这一大势所趋,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步伐,在图书馆布局和资源配置上尽快进行体制性的调整。要牢固树立社区图书馆就是公共图书馆的观念,建设社区图书馆网络是政府工程,应该纠正一级政府管一个图书馆、社区的事情社区办等观念。以政府出资、大中型公共图书馆出书、社区组织出馆舍设备的方式联合建立社区图书馆,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分馆制社区图书馆网络。我国在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中,应总结发达国家在社区和网络布局建设中的经验和我国50年来在乡镇、街道图书馆建设中的经验教训,英、美、加、日包括港台地区所实行的分馆制无疑具有很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社区图书馆网络在战后几十年里不断得以发展巩固和提高,致使公共图书馆对社会的覆盖面和国民、社区居民人均拥用图书馆藏书率大大超过了国际图联颁布的标准[6]。

城域网是一个覆盖面积较广,采用宽带技术的区域内数据传输网络。因此7城域网基础之上的社区图书馆结网应该是最理想的。它的建设对于本地区信息化的推进起着非比寻常的作用,它的本地化特点又使用区域社区图书馆在网络建设方面协调方便,有利于采取有效技术手段(例如专线、波分复用、VPN技术等)拓展带宽,所以社区的网络化是实现社区文献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的平台,构建在这个平台基础上的社区图书馆联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3.2 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机构

在图书馆领域,一个好的传统是图书馆及其信息人员已习惯于通过馆际互借和其它方式共享他们的资源和技能,而社区图书馆联盟在此基础上,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能协调、规划、组织、监督和管理网内各成员馆的权威机构,加强宏观调控。只有当联盟内的各个成员馆相互合作、协调、同步、互补才能发挥联盟最大的资源优势。因此要建立统一的类似于“联盟管理委员会”的常设管理机构负责联盟活动的规划、组织、管理与协调。这个机构应该由政府各级的文化主管领导和各级各类图书馆馆长组成,在管理过程中,建立统一的业务管理组织——“三个中心”,即文献采编中心、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文献采编中心通过联合采访、集中编目,实现书目数据标准的统一,为最终的联合检索、馆际互借、数据库资源共享、通借通还等信息咨询服务提供前提和保障;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心则承担着整个计算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与管理职能,确保整个系统共享读者信息数据、书目数据和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中心主要承担整个系统的服务管理职能,其中包括:馆际互借、通借通还、文献调配与物流系统管理等业务的组织与管理[7]。但我国的社区图书馆的自动化程度普遍偏低,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社区图书馆网络的形成。因此“联盟管理委员会”要积极倡导各成员馆立足于社区图书馆网络建设大局,加速社区图书馆自动化的进程。遵守协议,紧密合作,共同创建一个畅通无阻的社区图书馆网络环境。

3.3 建立分布与集中相结合的网络系统是社区图书馆联盟发展的理想模式社区图书馆联盟信息共享的目的是通过信息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信息源集成到一起,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在任何一个系统中,信息集成与共享平台均是支撑整个系统工作的中心,它将负责分布环境下的个体及其相关活动与信息的有机组织和协调控制。

“分布”主要是指:所有与业务处理相关的信息系统都由各社区成员馆和基层网点自己建设,由分布在各成员馆和基层网点的应用系统构成联盟信息服务的主体。“集中”主要是指:统一规划统一信息标准与接口,并建立联盟集中的数据中心、身份认证中心等,与各成员馆和基层网点统一起形成整个联盟的信息服务体系。而分布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是联盟的中心馆搭建主服务器,并主要在各系统上增加统一标准的信息交互接口,这对它们原有的结构、功能等无任何影响,像搭积木式的一个个分步集成,然后部署运行整个联盟公共应用,各成员馆和基层网点根据自身需要,搭建环境并运行个性化应用。

在分布与集中相结合的模式下,联盟要将地理位置分散,而管理又需要不同程度集中的多个逻辑单位联接起来,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数据库系统,这些数据逻辑上仍同属于一个系统,但在物理上却分散于计算机网络的数个节点上,并且要求网络的每个节点具有自治的处理能力,能执行并处理本地的应用。这种模式既可避免了集中开发很难满足各成员馆和基层网点业务需求发展的问题,又弥补了分布开发使得各系统之间缺乏有机联合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的问题。

4 结束语

本文仅是根据日前我国社区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现象,提出了在异构环境下建立社区图书馆联盟的网络体系及解决问题的一些设想,进一步的实施还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但社区图书馆联盟的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需要联合各种力量进行技术上的具体实施,同时还需要图书馆管理者和工作者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现有体制的束缚,集中全力共同创建一个对各成员馆乃至整个社会都极其有用的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当然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考虑知识产权保护、信息与网络的安全、协同管理的技术平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跨行业、跨系统及与用户的合作,循序渐进、逐步实施。

参考文献

[1]唐虹.社区图书馆联盟——实现校地资源共建共享及协同发展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21):86-89.

[2]唐虹.社区图书馆联盟的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9,(5):83-86.

[3]唐虹.社区图书馆联盟管理模式与组织结构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10):65-67.

[4]金中仁,张杰,等.信息集群技术架构与运行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8):14-16.

[5]田丽君.从OhioLINK看我国域性图书馆网络化建设中的问题[J].情报科学,1999,(7):380-381,385.

[6]程广荣.社区图书馆网络建设中的观念性障碍[EB].http:∥www.czlib.net/xuehuigongzuo/xueshuchengguo/200310310200.htm,2011-01-18.

[7]唐虹,李军,金燕.探讨社区图书馆联盟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J].图书馆论坛,2010,(1):27-2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猜你喜欢
社区图书馆网络体系
智慧高速边缘计算系统架构和网络体系探究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网络体系的构建研究
网络体系构建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分析
县级图书馆未来走向趋势探索
关于社区图书馆若干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城市新型社区图书馆建设的研究
基于小世界网络体系算法的图像水印实现
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构建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