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翻足第1跖序列的X线影像学观察

2011-08-05 06:03王显军张建中
山东医药 2011年42期
关键词:趾骨中轴线跖骨

王显军,王 智,张建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100730)

⻊母外翻多发生在女性,主要特征为⻊母趾向外偏斜,导致第1跖趾关节外翻畸形,甚至半脱位。第1跖骨内翻一直被认为是⻊母外翻的发病因素。然而,也有学者认为第1跖骨内翻是⻊母趾外翻的结果,并非其发病因素。先前的一些研究[1~3]表明,⻊母外翻形成的病因是复杂和多因素的,包括先天因素如家族遗传因素、第1跖骨头的形态、第1跖骨的长度、第1跖楔关节解剖和生物力学异常,后天因素如穿高跟鞋、尖端过窄的鞋等[4]。然而,到目前为止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本研究通过拍摄负重位足部正位X线片,利用二维坐标系[5],对足的各解剖标记点进行定位,观察⻊母外翻足第1跖序列的形态改变,进而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4年3月10日~2009年4月15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母外翻畸形患者(⻊母外翻组)121例(211足),男14例,女107例;年龄23~77岁。诊断标准:⻊母趾外翻,可伴有⻊母囊炎、疼痛,X线片上⻊母外翻角(HAV)>15°;排除类风湿、脑瘫、周围神经疾病及其他引起⻊母外翻的疾病。足部外观正常、无任何不适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29例(35足),男5例,女24例;年龄20~75岁。

1.2 X线片测量、二维坐标系的建立及足的各解剖标记点定位 所有研究对象均拍摄负重位足部正位X线片。测量HAV及第1、2跖骨间角(IMA)。HAV为第1跖骨中轴线和⻊母趾近节趾骨中轴线的夹角,IMA为第1、2跖骨中轴线的夹角。⻊母趾近节趾骨中轴线为其近、远端关节面上解剖中点的连线,跖骨中轴线为其近端骨干中点和远端骨干中点的连线。

二维坐标系的建立,以负重位足部正位X线片上第2跖骨基底的中点为坐标原点,通过原点画第2跖骨干的中轴线作为X轴,然后,通过坐标原点与X轴垂直交叉的线作为Y轴。坐标原点的远侧及内侧各自为X轴和Y轴的正值。第1趾骨和第2趾骨的终端点分别被标记为DPH1和DPH2,第1趾骨和第2趾骨近节远端关节面中点分别被标记为PPH1和PPH2,第1趾骨近节近端关节面中点被标记为PPB1,第1和第2跖骨中轴线与其各自远端关节面的交点分别被标记为MH1和MH2,而与其各自近端关节面的交点分别被标记为MB1和MB2(原点),内侧楔骨远端关节面的内外侧分别被标记为CM和CL(图1)。

图1 二维坐标系及足的各解剖标记点

由于足的大小有差异,为了使测量结果标准化,将各标记点在坐标系的位置以第2跖骨长度(原点至MH2的距离,定为100)的百分比来表示,并通过连接在个人电脑上的数字化装置(model KD4300;Graphtec)获得,该装置精确至0.1 cm。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照组与⻊母外翻组各指标比较用非配对t检验,⻊母外翻足组间各个指标比较用One-way ANOVA。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母外翻组与对照组HAV、IMA比较 ⻊母外翻组的 HAV、IMA 分别为 8.3°±2.7°、12.9°±3.3°,对照组分别为10.1°±3.0°、31.4°±9.5°,两组相比,P 均 <0.01。

2.2 ⻊母外翻组与对照组各标记点在二维坐标系上的定位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母外翻组的⻊母趾向外侧明显偏斜,近节趾骨基底中点并没有发生改变,而第1跖骨头向内移位。⻊母外翻组的MB1、CM、CL较对照组的相应点在X轴上显著增大,即这些标记点较对照组的相应点位于第2跖骨基底的偏远端。详见表 1、2。

将⻊母外翻组按HAV的大小分为<20°、20°~29°、30°~39°、40°~49°、≥50°组,其各标记点在坐标系X轴和Y轴的定位比较见表3、4。

表1 ⻊母外翻组和对照组各标记点在坐标系X轴的定位比较(%,¯x±s)

表2 ⻊母外翻组和对照组各标记点在坐标系Y轴的定位比较(%,¯x±s)

表3 ⻊母外翻组中不同HAV组各标记点在坐标系X轴的定位比较(%,¯x±s)

表4 ⻊母外翻组中不同HAV组各标记点在坐标系Y轴的定位比较(%,¯x±s)

3 讨论

X线影像学测量是评价⻊母外翻畸形程度、分析解剖形态差异、研究其发病机制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决定手术方式的重要指标[6]。然而,X线影像学只能从大体形态学方面进行研究,不能精确反应⻊母外翻足的形态变化。Tanaka等[5]设计了二维坐标系,应用坐标定位,可精确研究⻊母外翻足的病理形态变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母外翻患者的⻊母趾向外侧偏斜,而近节趾骨基底中点没有发生改变,只有当HAV超过50°时,⻊母趾近节趾骨基底中点才发生外移。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母外翻患者的第1跖骨头内移,内移程度与HAV的大小有关。根据这些结果,我们认为,⻊母外翻足的⻊母趾外翻是以近节趾骨中点为轴心向外旋转,而第1跖骨内翻则是⻊母外翻发病的主要因素。因此,手术治疗时要充分外移或外旋第1跖骨头,使第1跖骨力线外移,以便恢复正常的第1、2跖骨间夹角。

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母外翻患者的 MB1、CM和CL在Y轴无显著改变,而在X轴显著增大,且随着HAV的增大,这些标记点在X轴的定位逐渐增大。MB1、CM及CL在X轴上数值越大,第1跖趾关节内侧的应力越大,我们认为这种局部应力的增加可能导致第1跖楔关节韧带松弛,产生第1跖骨内翻,进而发生⻊母趾外翻。Hoshino等[7]的研究结果表明,跖楔关节是相对稳固的关节,跖骨内翻与该关节面的倾斜度有关。由于骨骼发育进入成年后已经停止,局部形态不会发生较大改变,所以,他们认为跖骨内翻主要是在发育过程中形成的。

总之,本研究首次发现⻊母外翻的形成可能与第1跖骨基底、内外侧楔骨远端关节面和第2跖骨基底相对位置的解剖形态有关,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1]Piqué-Vidal C,SoléMT,Antich J.Hallux valgus inheritance:pedigree research in 350 patients with bunion deformity[J].J Foot Ankle Surg,2007,46(3):149-154.

[2]Okuda R,Kinoshita M,Yasuda T,et al.The shape of the lateral edge of the first metatarsal head as a risk factor for recurrence of hallux valgus[J].J Bone Joint Surg Am,2007,89(10):2163-2172.

[3]Ferrari J,Malone-Lee J.The shape of the metatarsal head as a cause of hallux abductovalgus[J].Foot Ankle Int,2002,23(3):236-242.

[4] Coughlin MJ.Women's shoe wear and foot disorders[J].West J Med,1995,163(5):569-570.

[5]Tanaka Y,Takakura Y,Kumai T,et al.Radiographic analysis of hallux valgus:a two-dimensional coordinate system[J].J Bone Joint Surg Am,1995,77(2):205-213.

[6]王显军,张建中,王智,等放射学分析⻊母外翻伴发外侧跖骨痛的原因[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6):1392-1394.

[7]Hoshino T,Inokuchi S,Usami N,et al.Differences of hallux valgus deformity in each age or sex[J].J Jpn Soc Surg Foot,1996,17(9):101-104.

猜你喜欢
趾骨中轴线跖骨
北京“实景三维中轴线”亮相“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田径运动员趾骨形态与跳深实验中支撑时间关系的研究
首付10万起! 做广州业主!坐拥中轴线+名校资源+三大商圈!
全力以赴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足第2~5近节趾骨骨折
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皮瓣解剖与临床应用
带甲下趾骨(足母)甲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皮肤套脱伤
跖骨缓慢延长植骨治疗严重跖骨短小畸形
北京中轴线掠影
常见跖骨畸形的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