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区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果实调查分析

2011-08-04 03:26徐永昶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1年4期
关键词:鲜果沙棘果皮

徐永昶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西宁 810008)

青藏高原是沙棘的起源地,祁连山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青海省沙棘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本区沙棘种源丰富,除分布有中国沙棘,还有大量的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其只在青藏高原上有分布。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起,曾多次对这两种沙棘果实的成熟期与生长情况、出汁率与出种率及其多种生化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 研究地区概况

祁连山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作者重点调查了本区的祁连、门源、大通和互助四县。四县位于东经98°05′35″~102°45′,北纬36°30′~39°05′18″。境内有一系列西北至东南走向的平行山岭和谷地,高山、谷地相间分布。海拔高度2130~5287m,景观垂直分布显著,格状水系发达。有不少山峰高于4400m。现代冰川数量多,分布广。四县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全年日照时数2100~2970h。年平均气温-4.7℃~5.2℃,1月平均气温-9.0℃~17.9℃,极端最低气温达-33.1℃~39.6℃,7月平均气温为7.3℃~16.8℃。年平均降水量272.7~626.6mm,个别山岭可达800mm以上。降水量集中于5~9月,占年降水量的70%~87%。

据不完全调查,仅门源、大通、湟中、海晏、互助五县有西藏沙棘4382hm2,祁连、门源两县有肋果沙棘1579hm2。

2 研究方法

2.1 果实成熟

采用去实地观察和访问当地农牧民相结合的方法。至果实即将成熟时,分次对其进行观察和访问,至西藏沙棘的果实由绿色全变为黄或桔黄色,肋果沙棘的果实由绿色全变为褐色,且外被一层银白色鳞片时,即为成熟。

2.2 果实状况

在林地观察果实颜色;将采回的果实在室内用游标卡尺测出其 (30粒)纵、横径;用1/100

扭力天平称出百果重;数出结果最多植株 (见到的)粒数。

2.3 鲜果和干果、种子、果肉果皮的重量百分比

鲜果为采摘的干净果实,干果为鲜果经晒干或放在牛皮纸袋内长时间阴干。将干果放在簸箕里揉搓后,分出种子和果肉果皮。

2.4 鲜果的出汁率和出种率

因肋果沙棘的果汁很少,我们只研究了西藏沙棘。将鲜果放入细尼龙网袋内,反复挤出果汁,直至挤净为止。然后将果渣晒干,放在簸箕里,揉搓后分开种子和果肉果皮。

2.5 果实的主要生化成分

由于这项研究是分多年进行,请不同单位协助分析,因而将各成分的分析方法,分别写在下述各单位提供的分析结果中,这里不再赘述。

3 研究结果

3.1 果实成熟

据我们调查访问,在海拔2940~3100m的河滩上,西藏沙棘的果实,于8月上旬开始变色,中旬至下旬全变色。而位于同地较高阴坡上的则稍迟。因其果大汁多,开始变色前就有多种鸟类啄食,如大山雀、石鸡、环颈雉、花喜鹊、斑翅山鹑、麻雀、乌鸦、麻鸡等,直至成熟后一个月就将其吃光。牲畜则将其枝叶带果一起吃。

3.2 果实状况

据调查,西藏沙棘的果实,就植株说,不仅其颜色和大小有别,颜色基本分为黄、桔黄 (还有深浅差异)两种,大小有大、中、小之分,且其形状也不同,一般是其横径大于纵径 (见表1),但有的却纵径大于横径。与西藏沙棘相比,肋果沙棘的果实的大小却无大的变化。西藏沙棘的百果重一般为34.5~52.0g;另据门源回族自治县林业站调查,有的达到了60g。在调查中,我们曾测到,一粒大果的横径和纵径,分别达到了1.27cm和1.31cm。至于西藏沙棘的单株结果量,我们曾见到一株结果多的植株,达319粒,共重101g。

3.3 鲜果和干果、种子、果肉果皮的重量百分比

表1 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的果实状况

表2 西藏沙棘鲜果和干果、种子及果肉果皮的重量百分比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时间采自不同地方不同立地上的西藏沙棘鲜果,其风干重、出种率及果肉果皮重是有差别的。于8月18日先采自互助土族自治县峡门村阴坡上的鲜果,其风干后的果重和出种率,各占鲜果重的百分率,比同年8月25日采自大通回族自治县河漫滩上的都小,且有少量种子去不净果肉。这说明前者尚未充分成熟,果实含水率较高,种子还不太饱满。我们还曾于1987年9月5日,从互助县峡门村河滩上,采西藏沙棘鲜果4100g,放在室内阴干,至1988年1月30日称重为750g,为其鲜果重的18.3%。这和表2中1994年8月25日,在大通宝库牛场河漫滩上采的一个样品,干果重为其鲜果重的18.6%相近。

3.4 鲜果的出汁率、出种率及与干果肉果皮的重量百分比

表3 西藏沙棘鲜果的出汁率、出种率及与干果肉果皮的重量百分比

从表3可以看出,同是在大通牛场河漫滩上,不同时间采的西藏沙棘鲜果,于8月19日(部分果尚未变色)采的,其出种率比8月25日采的都低,而未去净果肉的种子却较多,但其出汁率较高。这又说明前者的成熟度不如后者,含水分较多,种子还不太饱满。

另外,关于西藏沙棘的出种率问题,我们还多次访问过采过西藏沙棘的农民和国营林场的职工,他们说约每12.5~15.0kg鲜果出种子0.5kg,出种率为4.0~3.3%。这比我们试验的多数样品的结果偏低。我们认为,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是由于其采果时间、处理方法与操作粗细的不同所致。

3.5 果实的主要生化成分

表4 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果实的主要生化成分

以上数据由兰州大学生物系生化教研组协助分析,油分析用的是整果,其他成分均用果肉。从表4可以看出,两种沙棘果中,肋果沙棘的类胡萝卜素、总糖、酸度、尤其是油的含量,都比西藏沙棘的高,而其维生素C的含量却很低。由于西藏沙棘果实的酸度较低,因而有学者称“食用西藏沙棘果觉得酸甜适中,没有强烈的涩味和酸味”。而肋果沙棘果实,由于含油量较高,当地的农民说,在其成熟一段时间后,“可以用火点着”。

3.6 沙棘油的脂肪酸组成

续表5

表5 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 (%)

以上数据由西安油脂科学研究所协助分析。从表5可以看出,已测出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的沙棘油中,有脂肪酸18种。其中的棕榈酸 (16:0)、棕榈油酸 (16:1)、油酸 (18:1)、亚油酸(18:2)、亚麻酸 (18:3)的含量都较高,两者都达到了其所含脂肪酸总量的70.8%,因而极富营养价值。

3.7 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种子油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表6 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种子油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

以上数据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油菜研究室协助分析。从表6可以看出,西藏沙棘种子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都比肋果沙棘的高,而棕榈酸和油酸的含量都比肋果沙棘的低,这与表5中的分析结果一致。

3.8 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沙棘油的维生素E和甾醇含量及维生素E的组成

表7 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沙棘油的维生素E和甾醇含量及维生素E的组成

以上数据由西安油脂科学研究所协助分析。从表7可以看出,西藏沙棘种子油中的维生素E和甾醇含量,比肋果沙棘全果的含量都高,而维生素E的4种组成中,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相比,γ-VE、δ-VE的含量较高,α-VE、β-VE则较低。

4 结论

(1)在海拔2940~3100m的河漫滩上,西藏沙棘的果实于8月中旬至下旬成熟,位于同地较高阴坡上的则稍迟。就植株说,不仅其果实的颜色和大小有别,且其形状也不同,百果重一般为34.5g~52.0g;不同时间采自不同地方、不同立地上的西藏沙棘鲜果,其风干重、出种率及果肉、果皮重是有差别,8月中旬采自阴坡上比8月下旬采自河漫滩上的都小,且有少量种子去不净果肉。这说明前者尚未充分成熟;同是在海拔2980m河漫滩上,在不同时间采的西藏沙棘鲜果,于8月19日采的,其出种率比8月25日采的都低,而未去净果肉的种子却较多,但其出汁率较高。这说明如主要为压榨果汁,采集西藏沙棘果实的时间,可在8月中旬,而如主要为了取种子,则最好在8月下旬。

(2)两种沙棘果实中,肋果沙棘的类胡萝卜素、总糖、酸度和油的含量,都比西藏沙棘的高,而其维生素C的含量却很低。两种沙棘的油中,含脂肪酸18种,其中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都较高,两者都达到了其所含脂肪酸总量的70.8%。两者相比,西藏沙棘油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都比肋果沙棘的高,而棕榈酸和油酸的含量却比肋果沙棘的低;西藏沙棘种子油中,维生素E和甾醇的含量,比肋果沙棘全果都高。

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都生长在本区高寒草原上,既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又极富营养价值,是该地区不可多得的两种宝贵灌木树种。尤其是西藏沙棘果大、汁多、酸甜适中、没有强烈的酸涩味,且其植株低矮、无硬刺、便于果实采收,也是多种鸟类的食料,牲畜则将其枝叶带果一起吃。本研究为这两种沙棘尤其是西藏沙棘的开发利用奠定了一定基础。如能将其果实生产出优质产品,比各地现有的沙棘产品,将更有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

[1] 徐永昶,童成金,张有生 .祁连山区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的调查研究 [J].林业科学,1991,27(3):274-278.

[2] 徐永昶,张有生,童成金,等 .青海省的沙棘资 源 [J].沙棘,1993,6(2):1-9.

猜你喜欢
鲜果沙棘果皮
沙棘种植让日子甜滋滋
沙棘颂
基于区块链技术在鲜果与健康领域结合的应用探究
别乱丢果皮
沙棘在西藏的发展前景探讨
鲜果出远门得用新招儿
不乱扔果皮
沙棘产业的直销之路
甜玉米果皮细胞层数、纤维素含量与 果皮柔嫩性的关系
以“互联网+”助推丹东鲜果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