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加凡
中小企业文化的内涵
一、中小企业文化的含义。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企业活的灵魂,建设一个具有中小企业特色企业特色,体现企业精神风貌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将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被员工广泛认同或实际执行的企业经营哲学,即企业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以及以其为核心所外化产生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有机统一体。它可以分为企业精神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形象物质文化三个层次。企业精神文化指企业的经常哲学,即其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它形成的基础大部分来源于企业奠基人的哲学思想,是制度执行文化和形象物质文化层面企业文化形成的内在因素,因而也是最根本的。制度行为文化指的是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它通过员工日常的工作和交际过程体现,即什么样的行为是被组织成员广泛接受和不可接受的,什么样的行为是组织成员应该尽量避免或发扬的。形象物质文化指的是企业的风俗习惯和传统,它一般体现为企业的标志性人物或事物,员工普遍参与的例行活动,通常它是让外界了解企业文化,以及在内部强化企业文化的最佳媒介。
二、中小企业文化的特征。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统一。因为企业规模小,各种经济活动的数量并不大,企业的经营管理较为简单,因而其企业文化的特点充分表现出“个人主义”的特征,即企业的所有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承担主要角色。另外,由于中小企业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很多企业创建时间不长,还停留于企业所有者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在大企业实施充分分工并实现标准化、通用化管理与人本管理快速创造财富时,而中小企业仍然以求生存为主,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出生计经济的特点。正是由于中小企业“个人主义”与“生计经济”的现状又使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不能高瞻远瞩,不能高标准、高水平的建设,因而难以充分体现现代企业文化的特点,大多仍含有“小农经济”文化的特点。
中小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不清。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在这方面存在对企业文化理解上的误区。他们认为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在表现形象,所以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标语口号的斟酌、企业标识的设计上。有些企业寄希望于通过举办几场球类比赛,搞几次文艺演出,放几场电影,组织几个职工俱乐部来达到塑造企业精神的目的。有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我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工作混淆起来;或将企业文化等同于规章制度。我国中小企业领导者或者管理者必须真正的认识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实质,并将其付诸实际,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企业自身的活力和竞争力。
二、中小企业文化功利主义色彩太浓。由于企业文化需要从上向下推动,因此受领导者个人意志的影响往往很大。过去由于对民营企业在所有制上的歧视,使很多民营企业家在经营时缺乏长远考虑。而国有中小企业由于领导者任期有限,出于个人工作成绩的需要,也会采用偏重于短期利益的企业文化。同时,一些企业不善于研究市场变化规律,不注重在产品质量和服务形象上下工夫。仅仅把企业或产品知名度作为企业广告战略目标是不科学和短视的,重产品经营轻品牌经营已使许多中小企业吃尽了苦头。所以,中小企业要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观念,摒弃功利色彩。
三、中小企业文化中家族色彩浓厚。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或家族制企业,往往是负责人拍板决策,极易形成个人独断的作风,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弱化了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不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发挥团队优势。一方面企业经营者经常有家长制作风,独断专行;过分自信而对他人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和保密性;习惯于我行我素,拒绝与人合作。另一方面,员工受雇于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经营状况并不负有太大的责任。对决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也需要经营者亲自解决,长期下去必然造成员工士气不振,人员流动频繁,跳槽增多等现象。
四、中小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脱节。企业文化应当为施企业战略服务。当企业新的发展战略要求企业文化与之相吻合时,原有的企业文化的变革速度却非常慢,很难马上对新战略做出反应和调整,这时企业原有文化就成为实施企业新战略的阻力。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普遍不大,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相对简单,企业整体素质不是很高,大多数企业往往追求短期利益,容易忽视可以给企业带来长期利益的文化要素,而且,很多中小企业认为文化管理是大企业的事情,根本不重视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中小企业文化的构建
一、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的人、财、物以及信息等资源中,人是首要因素。人是企业的主体,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这里的人包括两方面:第一,企业内部的员工,让员工成为企业文化的建设者、执行者和受益者。企业文化的总结和提炼需要管理者与员工的共同参与,因为只有员工积极参与,才能保证实施过程的顺利,才能让企业全员真正准确地理解企业文化。第二,针对企业外部的顾客,中小企业的发展要特别重视满足顾客需要,这样才能体现快速、高效、灵活、针对性强的特色,进而有助于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小企业的文化建设要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顾客才是企业真正的主人,是顾客养活了员工和企业。所以要从了解顾客的需求出发,开发出最适合的产品,使顾客的需求得到满足,并提供优质的服务,使顾客满意,建立较高的顾客忠诚度。所以,以人为本就要做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
二、树立现代企业意识。树立现代企业意识,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一个公司的员工首先得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立志要重塑之,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并通过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树立现代经营理念。经营理念即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精神等。未来的企业管理将是以理念管理为主导,中国入世以后,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市场,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树立现代经营理念,与时代同步,紧跟时代的步伐并用国际上的标准要求自己的生产,更贴近市场的经营。这种前景意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保证。第二,树立现代人事管理观念。现代企业人事应该彻底改变传统的家族管理模式,在人事任用上应该任人唯贤而不该任人唯亲,让企业形成一种公平、文明竞争的文化氛围,让更多的人才发挥其才能,让更多的机会带给合适的人,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植于现代企业人事管理。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基本制度和政策,明确企业的共同行为准则,规范企业员工行为,体现企业员工共同的行为方式和特征。员工的行为方式具有行业和企业的特点,也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精神面貌,规范的员工行为不仅有助于协调企业上下的步伐,更有助于贯彻企业领导层的意旨。强化企业管理设计行为准则要充分考虑行业和企业的特点,也要按不同岗位进行划分,切忌千篇一律。在企业的内部不仅建立相关的行为准则、奖惩制度,还应该建立保障制度,让职工没有后顾之忧。它是人力资源再生产的基本支撑,企业必须通过现有的福利建设基础和潜在的、美好的未来前景有机联系,使职工感到有希望,并值得为之献身。
四、创建学习型组织。所谓学习型的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式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创新发展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真谛是透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和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未来的能量。应该让企业员工了解企业的现状,知道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自己的定位,将自己融入到企业的血液里,而这就需要将企业建设成为一个学习性的组织,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入世之后,衡量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搞得好坏的又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这个企业能否最终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这就是为什么“船的理念”、“木桶的理念”等企业经营理念能为国内外企业所认同,所接受的一个原因。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要吸收国外的企业文化精髓,国内的优秀企业文化也应该很好的借鉴,在客观理性的分析本企业的现状基础之上,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五、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相匹配。从企业市场运作的实际来看,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在经营战略的制定上只顾眼前利益,没有考虑企业长远发展。要树立百年企业,就要分析外部环境,了解内部条件,使二者有机结合,制定一个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活动的联系,用文化推动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保障。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时,一定要立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着眼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注重培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是一个持续发展培育的过程,需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中小型企业在制定自己的经营发展战略时,一定要包括文化的发展战略,要把企业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应该有总体的设计。企业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有适合这个阶段的文化的支撑和推动。能够为自己企业发展的每一个提供这种支持,所以一定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