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上午,由中央音乐学院与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共同承担的文化部科技项目《中国民族乐器音响标准库》项目研究,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结项验收会。课题领导小组组长、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课题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理事长朱新村,课题组组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韩宝强,课题组副组长、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劳伟杰,课题组副组长、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王欣,中国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王建国、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桂习礼、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左继承、总政歌舞团舞美队长任晓兵、中国交响乐团一级音响设计王世全、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高级工程师崔广中等业内著名专家、学者,以及评审委员会专家成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秘书长刘峪升、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张小夫、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李光华、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李光陆、战友文工团一级演员杨青、中央民族乐团一级演员张鑫华参加会议。
周海宏首先致辞,他认为《中国民族乐器音响标准库》项目研究利用现代科学手段保留中国音乐的音响元素,既作为一种标准,又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将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朱新村在发言中指出,这项课题的完成是文化标准化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也为我国民族乐器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研究成果填补了国际乐器评价体系中缺少中国民族乐器客观印象评价指标的空白,并可以转化为完整的中国民族乐器音响主观与客观相互参照的科学评价体系。这将对文化领域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
韩宝强从项目的缘起和目标、研究的技术难点、标准制定的重点环节、项目的流程、项目完成情况和应用前景等方面介绍了项目研制情况。项目研究人员现场演示和讲解了《中国民族乐器音响标准库》的内容和使用方法,播放了24簧笙、传统笙、琵琶、扬琴等乐器的音响样本,并回答了评审委员会专家的各种问题。
随后,评审委员会专家对此项目进行了评审,认为该项目立足于中国民族乐器,利用乐器声学理论和采样分析技术,以20种不同发声原理的民族乐器为样本,探索并初步建立起了我国民族乐器音响标准库,以及相关的使用和检索方法,为我国民族器乐的继承提供了基本的音响标准和依据。他们一致同意项目通过结项,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扩展和完善,并在录音采样中应更注重声音的原始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