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玲
文化产业一词源自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其著作的《启蒙的辩证》一书中提出。批判在资本主义社会,文化产业为满足的大众的消费需求,将文化的产出以经济为考虑,其文化产物因而被批判低俗、平庸。甚者,为了追求更大利润与经济市场寡占,以规格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大量生产。相对的文化产品受制于市场取向,而其相对的文化价值遭剥夺,成文商品交换、市场经济的副产品。有关区域文化产业的定义与分类,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学者都有殊异的观点,为能厘清本研究中对区域文化产业所指涉的内涵,有必要做进一步说明。一般来讲文化产业可区分为大众消费文化产业、文化设施产业、区域文化产业三种类别。大众消费文化产业的特征是无空间依存性、具文化商品性、为日常生活大众的消费品,如服饰、化妆品、家饰、电影、音像产品、广告媒体、设计品牌、图书、报刊、杂志等。文化设施产业的特征为具有空间依存性,通常与土地开发、不动产、设施等连结,如餐旅馆、歌舞厅、体育竞赛、博物馆、美术馆、音乐馆、歌剧院等。区域文化产业的特点是具有空间地域依存性,由空间特质或历史传承遗留之文化遗产,如传统乡土文物、民俗活动、地方特色产物、文化庆典与地方观光文化产业等。
一、文化产业的认识论与历史社会学视角。
本研究所要探讨的主题是有关区域文化产业的历史社会学分析,涉及到区域文化产业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假说。本体论所关心的是,人类的日常生活世界中各种现象或行为,是否存在着一种真实、永恒不变的本质?如果有,那么这种真实,永恒不变的本质是什么?知识论或认识论关注的是,研究者应该运用何种立场与态度,与被探究的社会现象产生互动关系,才能了解现象的真实本质?方法论则主张研究者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认识社会事实或现象,亦即研究者对于人类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各种现象与行动的真实本质,应透过何种方法与策略才能被发现或被验证。引用本体论、知识论与方法论的内涵概念检视区域文化产业,区域文化产业在本体论上是否具有一种真实、永恒不变的本质;在知识论上,采取主客对立的二元模式,才能获致区域文化产业的客观真理;在方法论上,是否使用操控的量化方法,验证假设以获得律则性的知识。社会科学领域的区域文化产业的认识论为何?区域文化产业是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和相互连结性等特质。显然的,区域文化产业具有真实,永恒不变的本质是不存在的,无法用主客对立的二元模式进行研究,更不适使用操控的量化方法。
文化产业的认识论为何?文化产业是一外来语,文化产业亦有学人译为文化产业,在英文字汇中常以“culture industry”一词指称,此种概念首先出现于霍克海默与阿多诺于1947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的《启蒙的辨证》,用文化产业取代初稿中的大众文化。霍克海默与阿多诺是法兰克福批判理论学派成员,从批判理论的视角,主张流行音乐的生产完全是为了在市场经济中销售,大量规格化的生产而且是机械性的,认为“文化产业”此一概念是负面的,藉以凸显大众文化的反功能,其本身具有宰制消费对象,作为社会控制、文化支配等作用。
历史社会学是专门研究过去的社会或使用历史资料的社会学,或是研究历史上的社会及其内部秩序与变革的比较社会学,此研究方法经美国的摩尔、华勒斯坦,以及英国的安德森和艾里亚斯等人的研究而受重视。Smith在其《社会科学概说》一书中,认为社会科学知识本身是种随历史和社会情境而定的知识,亦即是种社会的产物或传统。历史社会学是透过解释过去历史资料,来了解现下的作为,相信历史知识是人类活动最重要的指标,借着历史,人们可以评价、了解生活的一切;也就是说,任何事务的价值可由其本身的历史来判断。文历史社会学并不只是把历史学与社会学的特质结合起来而已,而是利用历史资料去处理社会学的问题,建立社會学的概念、理论或模式。实地的经验研究,容易从问卷、观察中获得结果,却难以推论,使模式或理论具有较大的包容力;而历史的经验研究,不易验证假设,却因为时间的拉长与空间的扩大,使建构模式或理论的机会增加。所谓的历史社会学是运用历史的文献资料,来做社会学研究;历史社会学并不是过去至现下关系的演化发展,也不是只承认现下的历史背景;而是要了解个人活动与经验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了解社会组织与发展因时间而存在的持续建构。历史社会学的研究,要从历史的架构与行动中,寻求社会架构和社会变迁的模式,在过程尚须注意细节的变化、调整与关系;在结果尚须注意整体的架构与变化。进行历史社会学研究时,须注意以下特性,其一,历史上所流传下来的数据,大多是没有系统的、片段的或偶然的,在讨论与分析时,如何把个别的、无连贯性的史料,加以有意义的连结;其二,历史社会学研究不只是注重事实真伪,更须强调资料的解释力;其三,史实与资料的搜集,不可偏重官方史料与纪录,对于一般社会的文史记载与描述不可忽略;其四,研究结果的解释,须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做出解释或推理。
二、区域文化产业的理论思潮、发展脉络与意义。
文化产业一词的起源早期是由法兰克福批判理论学派成员阿多诺与霍克海默所提出。法兰克福批判理论学派的独特研究方法,是以一种新马克思主义和新左派思想的立场出发,一方面既与实证论论证,也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主义进行争论;另一方面,既批判西方资本主义,同时也批判由布尔雪维克创建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形式。其早期的研究集中关注于大众文化的分析而非文化产业主题,认为大量生产的文化产品为次级品,缺乏原有文化艺术的氛围并提出“文化柱的二元论”,即文化及经济两向度。由于资本主义的操纵机制与福特式的大量生产,而有所谓的大量生产而缺乏原创气味文化匮乏的产品,一般社会民众缺乏品味与接收鉴赏能力,因此社会大众汲汲追求此大众文化产品。基于此,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产业提出严厉批判,批判大众文化的低俗化与庸俗化,批判其犯了大量生产之规格化与标准化的弊病,而所谓的高级文化面临一种机械性以及具商业剥削功能的通俗文化的侵蚀,并受制于现代媒介及娱乐商业特性的威胁。法兰克福所坚持的是现代主义的文化逻辑,并主张高级文化应是艺术家的文化、知识分子的文化、是社会精英文化、是精致文化,这种文化是严肃的,不可为任何目的服务;相反的,大众文化是低文化的、是轻挑的、投大众所好的,就本质而言,这种文化是受制于市场导向的。阿多诺认为在垄断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与文化网络中,艺术的对抗性价值遭到剥削,成为商品交换、市场经济的副产品,而忽略的使用价值。以阿多诺的观点,文化是高等文化,认为其能为人类所能达到最高成就,而不是一种普通或描述性的范畴。
三、区域文化产业的文化经济学观点。
决定区域文化产业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这样的论点不只是针对产制面作探讨,同时也针对文化商品为何又如何被制造?更是与消费行为,或是如何又为何这些文化商品能藉由广大市场来创造利润息息相关。在分析文化产业时,消费与产制都要重视,因为控制产制的权力是否足够决定文化消费的模式仍存在许多质疑,到底是产制影响消费需求,或是消费需求影响产制,仍争论不休。消费对决定制造什么东西具绝对影响力。因此,区域文化产业的建构理论基础的同时,对文化与经济的关联论述绝对是不可少的。没有内涵的产业经营型态已无法长久,必须从文化层面去推动产业发展,使产业的特点被彰显,才能提升产业发展的生命力。我们发觉文化上的感性消费才能带来精神的快乐。所以,文化内涵是产品中重要的成分,将文化内涵具体的转化,套用在产品外在的表现形式,进一步创造文化价值的认同,与提升附加价值性,就是文化产业重要性之一。
经过上十几年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呈现了东、中、西部不同的发展特征和发展模式,“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在2015年实现文化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5%的基本目标,2020年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年,所以前五年的发展是关键中的关键。这是时代赋予给“十二五”的历史机遇和历史使命。因此从历史的、社会的、经济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文化产业为社会发展进步带来推动作用,为区域文化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十分必要的,所以我们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要更加的从社会历史的视角谨慎观察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为文化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保证。
(作者单位:吉林白城师范学院历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