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征,蒋昌杰
(1.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路桥工程系,广西 南宁530023;2.广西南宁金花茶公园,广西 南宁 530022)
城市道路绿化是影响道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园林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它直接构成城市的面貌、道路的空间格局、市民的交往环境质量,为居民日常生活体验提供长期的视觉审美客体,乃至成为城市景观文化的组成部分[1]。近年来,对不同气候类型主要城市的道路绿化情况有一些初步研究,如郑西平[2]探讨了北京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发展趋势,金莹杉等[3]分析了沈阳市建成区行道树的结构与功能,朱学南等[4]调查了杭州常绿与落叶行道树冬季的环境效应,冯建军等[5]分析了广州市道路绿化模式的环境效益,窦逗等[6]调查了南京市老城区行道树的优势种并对其进行分析。本研究对南宁市主要道路绿地进行调查,分析道路绿化植物的结构,旨在为城市森林的结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南宁市位于广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南部、 北回归线以南,22°12′~23°32′N,107°45′~108°51′E。南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丰富,雨水充沛,霜少无雪,全年平均气温为21.8℃,年降水量1 300 mm左右。2009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市市区面积为6 569 km2,人口206万,森林覆盖率43.1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65%,绿地率34.1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53 m2。
在综合调查的基础上,从南宁市生活区、商业区、工业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道路中选取有代表性的22条主要道路进行调查,分别为民族大道、民族大道延长线、白沙大道、星光大道、江南大道、五一东路、江北大道、大学路、新民路、桃源路、竹溪大道、滨湖路、园湖路、荔滨大道、金浦路、青环路、江南路、北大路、中华路、民主路、东葛路、朝阳路及友爱南路。
调查时间为2010年10月。详细记录每条道路的断面类型、绿化植物的种类、绿化带的形式、绿化结构以及绿化景观等。同时每条道路随机选取150 m的调查路段进行样方调查。在道路较长,分段绿化形式不同的道路中,每个分段类型各随机选取150 m的路段进行样带调查。本研究共调查样带52个,包括中央分车绿化带、快慢车道分车绿化带、人行道绿化带、路侧绿化带等功能地段。在每个样带内分别调查记录植物的种类、数量(乔木和大灌木按株数统计,小灌木和草本花卉按德鲁特(Drude)[7]的等级标准统计,分为6个等级:极多,多,较多,少,稀少和单株。
数据处理主要参照文献[8],直接统计每条道路绿化植物种类,统计多度、相对多度、频度、相对频度等指标作为衡量绿化植物的数量特征。
在所调查的样地范围内,共有绿化植物137种,其中乔木27科45属63种,灌木26科41属49种,草本11科22属25种。在调查的112种木本植物中,其中裸子植物3种,占总种数约3%,乡土植物63种,占总种数的56%。
在被调查的乔木中,应用种类最多的是桑科Moraceae(4属12种),其次是棕榈科Palmae(9属10种),桃金娘科Myrtaceae(3属4种),苏木科Caesalpiniaceae(2属4种),木棉科Bombacaceae(2属3种),漆树科Anacardiaceae(2属3种)。排名在前6位的乔木树种科虽然只占乔木树种总科数的22%,但乔木树种种数却占了总乔木树种种数的57%,特别是桑科和棕榈科,分别占总种数的19%和16%,可见这2个科的植物在南宁市道路绿化中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在被调查的灌木中,应用最多的是棕榈科(4属5种),其次为龙舌兰科Agavaceae(4属4种),锦葵科Malvaceae(2属3种),马鞭草科Verbenaceae(3属3种)和五加科Araliaceae(2属3种)。综合研究调查样地的乔木和灌木可以发现,应用种类最多的科为棕榈科,共13属15种,占总木本植物种数的13%。与其他地区调查结果相比[9],本研究统计的草本植物种类较多,共有25种,主要为天南星科Araceae(4属6种),百合科Liliaceae(3属4种),石蒜科Amaryllidaceae(2属3种)和竹芋科Marantaceae(2属3种)。但这些草本植物主要应用于路侧绿化带中,在分车带和行道树下应用种类较少。
用群落生态学的频度指示对所调查植物进行分析,出现频度最高的10种乔木及灌木种类见图1及图2。乔木中出现频度最高的是扁桃Amygdalus communis(柿树),其频度为63%,其次是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为55%,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为54%。灌木中出现频度最高的是黄金榕Ficus microcarpa‘Golden Leaves’,其频度为73%,其次为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市花),为63%,七彩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Coopen’为55%。在出现频度最高的10种乔木中,有7种为乡土树种,另外3种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和鸡蛋花Plumeria rubra‘Acutifolia’为国外引种,这3种植物目前在南宁的适应性良好,已经成为南宁城市绿化的骨干树种,特别是大花紫薇,作为季相性变化的观花植物,目前在南宁的主干道绿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出现频度最高的10种灌木中,同样有7种为乡土树种,其他的3种黄素梅Duranta repens‘Golden’,小驳骨Gendarussa vulgaris和三药槟榔Areca triandra为外来引种,其中黄素梅在城市道路的分车带绿化中被广泛应用,而小驳骨和三药槟榔主要应用于路侧绿化带。
图1 南宁道路绿化的乔木频度Figure 1 Arbors frequency of street planting in Nanning
图2 南宁道路绿化的灌木频度Figure 2 Shrubs frequency of street planting in Nanning
本研究调查的112种木本植物中,乔木种类有63种,占56%,灌木种类49种,占44%,乔木与灌木的比例约为1.3∶1。据研究,道路绿化中乔灌木最佳配比为1∶4~5[10]。由此可见:目前南宁市道路绿化的木本植物中,灌木植物应用种类偏少。从乔灌木组成特征来看(表1),在乔木层中,常绿与落叶的比例为11∶1,阔叶与针叶的比例为20∶1,乔木中的落叶树种只有木棉Bombax malabaricum,美丽异木棉Chorisia speciosa,大花紫薇,凤凰木Delonix regia,小叶榄仁Terminalia mantaly等5种,针叶树种只有南洋杉Araucaria cunninghamii,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等3种。可见南宁市道路绿化的乔木种类中,落叶树种和针叶树种的种类偏少,致使城市道路绿化的季相性变化不够丰富。在灌木层中,只有紫薇Cercis racemosa 1种落叶灌木,苏铁Cycas revoluta和华南苏铁Cycas rumphii等2种针叶绿化树种,这就致使整个城市道路绿化的灌木几乎没有季相变化。这与南亚热带的气候温暖、冬季不明显的特点有直接关系。
调查区内乔木层有观花植物14种,占乔木总数的22.2%,分别为羊蹄甲,木棉,大花紫薇,中国无忧花Saraca dives,黄槐Cladrastis wilsonii,美丽异木棉,白兰花Michelia alba,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凤凰木,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鸡蛋花,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四季桂Osmanthus fragrans。这些观花乔木中,前6种是应用于分车带绿化和人行道绿化的,其余8种都是应用于民族大道等景观路的路侧绿化带中。乔木层中的观果植物的比例为12.7%,只有扁桃,木菠萝Artocarpus heterophyllus,龙眼Dimocarpus longan,苹婆Sterculia nobilis,蒲桃Syzygium jambos,海南蒲桃Syzygium hainanense,果Mangifera indica,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等8种植物,其中应用于分车带及行道树的只有扁桃和芒果2种。乔木层中的彩叶植物有4种,分别为星光垂叶榕Ficus benjamina‘Star Light’,花叶橡胶榕Ficus elastic‘Variegata’,斑叶高山榕Ficus altissima‘Golden Edged’和金叶垂榕Ficus altissima‘Golden Leaves’。这些彩叶乔木基本都应用于景观路的路侧绿化带中,而且数量偏少。从乔木层的观赏性来看,观花观果植物的比例都在25%以下,彩叶植物比例不到10%,不仅植株数量少,树种种类也相对少,而且在分车带和行道树绿化中的应用就更为稀少,这直接导致了道路绿化的观赏性不够丰富,景观类型单一。在今后的道路景观绿化中,需增加具有观赏特色的植物新品种和植株数量。
调查区内的灌木层中观花植物和彩叶植物的比例都高于乔木层,分别为37%和22%,但观果植物比例极低,仅有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1种。灌木是道路绿化中应用灵活性较强的种类,灌木层的结构和风貌直接决定着道路景观效果所呈现出统一性、协调性和多样性[11]。在本研究中,调查区内灌木层种类相对丰富,观花植物和彩叶植物比例也较高,但目前在分车带和行道树绿化中的种类应用多样性偏少,品种也不够丰富。
表1 南宁市主要道路绿化植物乔灌木组成特征分析Table 1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arbors and shrub along urban streets,Nanning
从道路绿化树种的垂直结构来看(表2),中央分车绿化带中乔灌草3层复合结构类型的道路有5条,占总数的23%。快慢车道分车绿化带中,有10条道路为乔灌草3层复合结构,占总数的45%。在人行道绿化带中,11条道路为乔灌草3层复合结构,占总数的50%。路侧绿化带中,有15条道路为乔灌草3层的立体结构,占总数的68%。
表2 南宁市主要道路绿化树种垂直结构及道路断面类型Table 2 Vertical structure of trees along urban streets and road sectional type,Nanning
城市绿化是由乔木、灌木和地被物交织构成的,在树木配置上应十分注意形态与空间的组合,使不同植物的形态、色调搭配呈现疏密相间、高低有度,使层次与空间富有变化,增强季相变化效果[12]。从本研究结果看,除中央分车绿化带外,其余绿带中乔灌草3层立体结构类型的比例都在50%左右,说明目前南宁市道路绿化树种垂直结构比较丰富。在一些生态景观较好的景观大道如民族大道、白沙大道、民族大道延长线中,已经初步形成了复层混交的群落。
在所调查的22条道路中,从道路断面形式看(表2),一板两带的道路有4条,二板三带的道路有4条,三板四带的道路有5条,四板五带的道路有6条,其余3条为两种断面形式共存的。道路的断面形式直接决定了道路绿化景观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例如在一板两带的金浦路上,只有行道树,植物的配置为扁桃+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配置模式简单,景观效果单一。而在四板五带的道路如竹溪大道上,因为绿地面积比较大,所以中央分车绿化带、快慢道分车绿化带、人行道绿带和路侧绿带都配置了乔灌草3层的立体复合结构,既有季相变化的落叶树种木棉,也有常绿树种扁桃;既有观花的灌木朱槿和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也有观彩叶的灌木黄金榕和黄素梅;再加上一些草本植物如龟背竹Monstera deliciosa,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白蝴蝶Syngonium podophyllum ‘White Butterfly’等,构成了色彩丰富,层次富于变化的良好绿化景观。
据南宁市园林局2008年的统计,目前可用于南宁市城市绿化的常见园林植物种类为516种。本研究通过样地调查,共统计绿化植物137种,仅占常见可用资源的1/4左右。今后应大力开发和筛选更多的园林植物用于道路绿化,丰富道路绿化植物群落,营造和谐、优美的道路绿化景观。
目前,南宁市的主要道路绿化中,已经打造出了一些特色路,如形成“花团锦簇”风格的园湖路,其行道树就是主要以春季开花的中国无忧花和夏季开花的大花紫薇为主;新民路和桃源路的行道树是以观果植物扁桃、果和人面子Dracontomelon duperreranum为主,形成“硕果累累”的风貌。但总体来讲,乔木层中观花观果植物的种类比较单一。建议今后将粉花山扁豆Cassia nodosa,石笔木Tutcheria championi,复羽叶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广西火桐Erythropsis kwangsien等观花植物和柚树Citrus grandis,台湾海桐Pittosporum pentandtum var.hainanense,石榴Punica granatum,杨桃Verrhoa carambola等观果植物应用于道路绿化中。
南宁正在积极申报国家森林城市。根据国家林业局2007年公布的《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13],要求达标城市园林绿化中,乡土树种数量需占城市绿化树种使用数量的80%以上。在本次调查中,乡土植物63种,仅占总种数的46%。因此在未来南宁道路绿化中,应大力加强乡土树种的利用。乡土树种具有诸多优点,如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抗逆性强,移植成活率较高,容易管护等。在应用乡土树种的同时,还应通过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的科学合理配植,营造出优美的绿化景观,丰富植物群落的多样类型,有利于阻隔病虫害的传播蔓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植物具有很强的地带性和地域属性,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自然地域景观及文化[14]。南宁地处亚热带南端,棕榈科植物的大量应用可以形成典型的南国风光。本研究中,52个样方统计共调查出棕榈科植物16种,占总木本植物种数的约14%。而目前南宁可应用的棕榈科植物约有40种,今后应加强配置种类和数量,使热带风光的地域特色更为显著。
在南宁市主要道路的绿化中,一板两带的路面基本采取单一行道树的绿化形式,如青环路、金浦路等,这样的配置模式不仅层次不够丰富,而且如果发生病虫害,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在四板五带的道路如白沙大道中,虽然有多种形式的绿化带,但中央分车绿带大面积单一的使用木棉,造成了景观效果比较单调的景象。南宁的冬天多以阴雨或多云天气为主,多条道路大量使用木棉造成了中央分车绿化带整体景观的萧条,降低其观赏性。再加上木棉果成熟后,种絮漫天飘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建议可将木棉与其他常绿阔叶树种间隔种植,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冬日中央分车带植物景观单调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控制棉絮的飘散和阻断病虫害的传播。还有如民族大道快慢分车带上种植的大王椰子,虽然景观效果不错,但是大王椰巨大的叶片脱落后会给行人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部分道路路侧绿化带中的乔灌草之间搭配不合理,造成下层的灌、草植物生长不良,使绿化景观效果大打折扣。这些问题都是今后优化道路绿化植物景观配置需要注意和解决的。
致谢:在调查过程中得到了严宗,赵舒云,梁美成,刘平,石杨武和范王明等人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1]王波,王丽莉.植物景观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郑西平.北京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J].中国园林,2001,17(1):42-45.ZHENG Xiping.Current research and trend of urban road greening in Beijing [J].J Chin Landscape Arch,2001,17(1):42-45.
[3]金莹杉,何兴元,陈玮,等.沈阳市建成区行道树的结构与功能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2,21(6):24-28.JIN Yingshan,HE Xingyuan,CHEN Wei,et al.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treet trees in Shenyang Built-up Area[J].Chin J Ecol,2002,21(6):24-28.
[4]朱学南,应求是,冯有林,等.常绿与落叶行道树冬季环境效应比较[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19(4):399-402.ZHU Xuenan,YING Qiushi,FENG Youlin,et al.Environment effect comparison of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street trees in winter[J].J Zhejiang For Coll,2002,19(4):399-402.
[5]冯建军,沈家芬,苏开君.广州市道路绿化模式环境效益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14(2):4-6.FENG Jianjun,SHEN Jiafen,SU Kaijun.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benefit from the road planting patterns in Guangzhou City[J].Urban Environ&Urban Ecol,2001,14(2):4-6.
[6]窦逗,张明娟,郝日明,等.南京市老城区行道树的组成及结构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7,16(3):53-57.DOU Dou,ZHANF Mingjuan,HAO Riming,et al.Analysis on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street trees in old urban district of Nanjing [J].J Plant Resour Environ,2007,16(3):53-57.
[7]宋永昌.植被生态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林鹏.植物群落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9]肖春艳.天津市道路绿化中园林植物选用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0,16(4):60-62.XIAO Chunyan.Analysis of garden plant selecting of road greening in Tianjin [J].Tianjin Agric Sci,2010,16(4):60-62.
[10]杨淑秋,李炳发.道路系统绿化美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11]符气浩,杨小波,吴庆书.城市绿化植物的分析[J].林业科学,1996,32(1):35-43.FU Qihao,YANG Xiaobo,WU Qingshu.Analysis of the plant for urban afforestation [J].Sci Silv Sin,1996,32(1):35-43.
[12]李海梅,刘常富,何兴元,等.沈阳市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与配置[J].生态学杂志,2003,22(5):157-160.LI Haimei,LIU Changfu,HE Xingyuan,et al.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street tree species in Shenyang [J].Chin J Ecol,2003,22(5):157-160.
[13]国家林业局.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S].北京:国家林业局,2007.
[14]韦薇,王小德,张银龙.南京城市道路绿化带植物结构调查与分析[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9,29(5):59-62.WEI Wei,WANG Xiaode,ZHANG Yinlong.Survey of plant community structure of greenspace along urban streets in Nanjing City [J].J Southwest For Univ,2009,29(5):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