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琳,董明珍,熊爱保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湖北武汉 430200
循证医学是建立在重视个人(尤其是专家)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强调科学的临床研究证据[1]。剖宫产是产科临床的常用手术,在解决难产、胎儿宫内窘迫、臀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剖宫产所造成的母体近期、远期的并发症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近些年来,来自孕产妇自身因素或社会方面的因素导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如何降低剖宫产率,笔者通过循证医学来探讨这一问题[2]。本文研究了我院2000~2009年这10年间剖宫产构成比和围生儿死亡率的关系,并通过循证医学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2000~2009年在我院接受住院分娩的产妇共9564例,其中行剖宫产术者3500例,占36.60%。笔者通过对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围生儿死亡率进行回顾性分析,来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资料进行分析与统计,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000~2004年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2009年剖宫产率则相对稳定在43%~48%之间,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巨大儿的发生率则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4.63%上升至2009年的12.34%,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巨大儿的剖宫产率相应地由 45.00%上升至72.92%,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000~2004年相对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臀位、骨盆狭窄等是排列在前4位的剖宫产指征,但是到了2005~2009年,排列在前4位的剖宫产指征则变成了相对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臀位、社会因素。其中,社会因素是这10年来变化最明显的一个剖宫产指征。
2000~2004 年围生儿死亡率为 8.39‰(49/5840),2005~2009围生儿死亡率为8.59‰(32/3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文研究发现,巨大儿剖宫产率随着巨大儿发生率的上升而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45.00%上升至2009年的72.92%,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这表明剖宫产率上升与巨大儿发生率上升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研究结果显示,社会因素是这10年里变化最明显的一个剖宫产指征,原因主要有:首先,目前孕产妇产前通过书本、网上及周围同事等途径获得了一些有关生产及剖宫产的相关知识,观念发生转变,很大程度上认同剖宫产,但对其并发症知之甚少;其次,孕妇对阴道产缺乏信心,怕产程延长、难产、产痛,怕胎儿受压而影响智力[3-4];另外,部分产科医师为避免承担阴道分娩的风险和导致医疗纠纷,愿意让产妇选择剖宫产。由此可见,来自医患双方的非医学指征的人为因素,是造成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还发现,2000~2004年围生儿死亡率(8.39‰)与2005~2009年围生儿死亡率(8.5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宽剖宫产指征,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围生儿死亡率中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当剖宫产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围生儿死亡率并没有进一步下降[5-6]。
表1 2000~2009年我院剖宫产率的变化情况(例)
[1]王波,詹思延,孙凤,等.营养干预的循证评价:对现有循证评价方法的系统综述与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9):1062-1067.
[2]宋祥兰,刘兰兰,孙梅玲,等.剖宫产率及剖宫指征10年变化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8):2590-2591.
[3]蒋创,钱永红,顾广宇.剖宫产指征20年变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09,16(5):764-765.
[4]段凤仪,杨淑莲,郝静,等.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循证心理干预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564-1565.
[5]曹正英.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动态变化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4):3404-3405.
[6]郑俊娥,张向丽.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其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J].山东医药,2008,48(1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