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2011-07-27 13:24张曙红殷容光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34期
关键词:预见性心率心功能

张曙红,殷容光

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心脏监护室,北京 100853

预见性护理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及有规划的系统性护理模式,它能促使患者自觉采用健康行为,改善、维持和促进机体健康。有研究证实,其在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转归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脏疾病发展至终末阶段几乎不能避免的一种综合征,导致患者丧失工作能力,死亡率较高[1]。有研究表明[2],血浆B型钠尿肽(BNP)是心室容量扩张及超负荷压力时分泌的神经激素,不受主观因素影响,能够准确反映出心力衰竭的程度,是心功能紊乱最敏感的指标之一。我科从2009年开始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及时发现隐患,早期识别心力衰竭的恶化指标,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50~78岁,平均(66.7±5.60)岁;基础心脏病:高血压 15例,冠心病22例,风心病13例;心功能分级:Ⅱ级18例,Ⅲ级25例,Ⅳ级7例。对照组中,男 25例,女 25例;年龄 52~76岁,平均(65.8±5.59)岁;基础心脏病:高血压19例,冠心病20例,风心病11例;心功能分级:Ⅱ级19例,Ⅲ级25例,Ⅳ级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心脏病、心功能分级、血BNP浓度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即按照预见性评估→制订预见性护理计划→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案步骤开展工作。

1.2.1 预见性评估 对患者病史、生活习惯、饮食、治疗、检查、用药、心功能水平、心理状况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等进行详细评估并做好记录,找出存在的护理问题,为制订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1.2.2 制订预见性护理计划 向患者提供客观资料,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心功能衰竭早期征兆的警觉度。

1.2.3 实施预见性护理计划 ①饮食指导,嘱患者限制钠盐,每日摄入食盐量<5 g,控制液体摄入量。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可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热量、易消化及适量纤维素的食物,减轻心脏的负担。②避免诱发因素,室内温湿度适宜,保持大便通畅,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改善呼吸功能。告知患者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性及有效措施。③加强心血管系统护理。严格控制补液速度与量,液体以葡萄糖为主,避免输入大量盐水。④做好不典型心力衰竭观察。有些老年人的心力衰竭体征不典型,有的无任何诱因突然发病,因此护士在临床中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新的症状、体征,做好生命体征变化监控。⑤用药指导。告知患者药物的用法、用量、作用、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督促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①血BNP浓度。两组患者入院后即刻、治疗7 d后以及出院前各抽取2 ml静脉血进行检测。②心功能。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两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干预前后测量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4.0统计软件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血B型钠尿肽浓度比较

经过预见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BN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血B型钠尿肽浓度比较(,ng/L)

表1 两组干预后血B型钠尿肽浓度比较(,ng/L)

注:“n1”为观察组例数,“n2”为对照组例数

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组别 心功能Ⅱ级(n1=18,n2=19)109.10±65.32303.51±25.6432.57<0.01心功能Ⅲ级(n1=2,n2=25)309.35±45.35570.08±53.2040.64<0.01心功能Ⅳ级(n1=7,n2=6)463.25±56.78687.12±75.4828.06<0.01

2.2 两组干预后心率、血压、射血分数、心输出量比较

经过预见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CO、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后心率、血压、射血分数、心输出量比较()

表2 两组干预后心率、血压、射血分数、心输出量比较()

注:1 mm Hg=0.133 kPa

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组别 例数 收缩压(mm Hg)5050110.3±15.2125.3±15.48.52<0.05舒张压(mm Hg)71.3±7.480.1±7.85.43<0.05心率(次/min)70.2±6.483.2±8.06.06<0.05 EF(%)49.5±1.541.6±2.09.54<0.05 CO(L/min)5.8±1.14.5±1.714.24<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病情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但由于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心功能状况差等生理特点,心力衰竭症状往往不够典型,病情较隐匿,稍微有一点点诱因即可发病[3]。如果护理人员可以尽早发现CHF恶化先兆症状,实施预见性护理,有效避免诱发因素的出现,可以防止心功能恶化,为抢救赢得有利时机。预见性护理已成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它是护理人员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系统性及规划性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服务,使护理工作从被动变为主动,充分体现主动护理的内涵[4]。另一方面,预见性护理也体现护士自身价值,护士通过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现有、潜在的护理问题,有效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及并发症发生,大大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天数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血BNP浓度与心功能水平关系非常密切,它可以用于心功能衰竭的诊断,也可用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判断指标[5]。血浆BNP浓度小于100 ng/L作为阈值,诊断心力衰竭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0%[6]。有研究[7]提出,医生不用依靠超声心动图等有关检查,仅凭BNP>100 ng/L即可正确诊断83.4%的心力衰竭患者,如果结合临床特征,如气短、水肿等或实验室检查结果,BNP正确诊断率可提高到90%以上。因此,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避免心力衰竭诱因,可有效降低血BNP浓度。本文研究所示,经过预见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BN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预见性护理是以整体护理为指导,以临床症状护理为依据[8],针对心力衰竭患者病因复杂、处理麻烦等特点,充分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主动评估患者,及时判断现存或潜在问题,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做到规划化、系统化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本研究显示,经过预见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CO、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能够大大降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浓度,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1]王国荣,曹癸兰,曹青,等.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指导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8,23(29):67-68.

[2]吕宜凤,刘军,薛秀娟,等.时间护理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7):57-58.

[3]韩丽军,张桂红.整体护理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0A):30-33.

[4]孙淑芳,麻玉秀,李国英.老年心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4,10(7):79-80.

[5]龚兰生,施仲伟,于金德.充血性心力衰竭[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5-68.

[6]Sadanandan S,Cannon CP,Chekuri K,et al.Association o f elevated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with angiographic findings among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and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Am Coll Cardiol,2004,44(3):564-568.

[7]Mega JL,Morrow DA,De Lemos JA,et al.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t presentation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m ENTIRE-TIMI-23 substudy[J].J Am Coll Cardiol,2004,44(2):335-339.

[8]吕宜凤,东燕,樊素芳,等.预见性护理在减少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反复发作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9):25-26.

猜你喜欢
预见性心率心功能
心率多少才健康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心功能如何分级?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