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媒体的独家策划路径选择

2011-07-27 03:24张厚琛
中国记者 2011年10期
关键词:长江日报策划武汉

张厚琛

(作者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信源中心主编)

所谓新闻策划,就是拨开迷雾,抓住和发现隐藏的新闻事实,使隐性的新闻显性化。近年来,《长江日报》整个编辑部形成了多层次的策划体系。记者、编辑随时可以将创意直接放到总编辑案头。2010年,《长江日报》仅信源中心这一个团队就做了近80个新闻策划,其中见报策划达40个。

常规性新闻策划:不走寻常路,变“常”为“异”

两会年年开,但《长江日报》推出别具一格的《我看总理记者会》根据温家宝总理喜爱古典诗词这一特点,在2010年总理记者招待会当天,搜集温总理过往在记者会期间曾吟咏过的诗词,又结合当天吟咏的诗词逐一回顾、解读、链接,同时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商场、机关、学校等公众场所,现场采访市民对温总理记者会的评价和感想,使这一策划新闻性更强。

每年一度的春节也是常规新闻,但2010年春节不同,它与西方的情人节“撞”上了,东、西方两个节,两种文化的碰撞,必然火花四溅。《长江日报》做了专题策划《当情人节遇上春节》,呈现不同年龄段的中国人过两节的轶闻趣事,表现出当代中国社会的包容和从容。

揭秘性新闻策划:化静为动,让历史活起来

2010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40周年,《长江日报》推出新闻策划《本报连线东方红一号发射功臣》,让当事人口述揭秘当时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同时,采访武汉一家曾为东方红一号卫星生产配套产品的企业的员工,展现这些幕后英雄如今的幸福生活。这样,就让这一过去的历史从凝固变为鲜活,有了最新的新闻事实。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大喜之年,红色题材铺天盖地于各个媒体,新闻同质化十分严重。如何抓独家新闻,《长江日报》通过广泛研读资料,发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在中共隐蔽战线上贡献显赫的两名特工熊向晖和沈安娜都曾与武汉结下不解之缘,他们都是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接受周恩来下达的潜伏任务的。2011年7月10日,《长江日报》推出独家新闻策划:《从“八办”走出的红色间谍》,并派记者在北京采访了两位革命前辈的子女,由他们亲自口述,首次披露了这段隐蔽的历史。

突发性事件新闻策划:化远为近,拉近距离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大地震,举世震惊。《长江日报》第一时间派出两名记者远赴日本灾区。远在异域的日本大地震,因有两名武汉的记者天天发回来自地震一线的报道,如同一根红线将日本福岛与中国武汉紧紧地联系起来。

除了拉近地理距离外,还有一个方法是拉近心理距离。2010年1月,海地突发大地震,死伤惨重。海地地震发生后,网上谣言四起,不少网民旧事重提,是否是“世界末日”到了?针对网上“世界末日”的议论,《长江日报》推出一个新闻策划《“2012”离咱还早》,从科学的角度进行释疑解惑,请专家、学者进行解答,很好地消除了人们恐慌心理。

前瞻性、预测性新闻策划:化非事件性为事件性

这类新闻策划比较考验策划者的知识储备和新闻实践经验,策划者必须有对一些重大事实的未来走向和发展态势作出预判的能力。

从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纪念日中发现是一种途径。2010年是湖北籍开国大将徐海东诞辰110周年,我们联想到大将的家乡大悟县是否会有重要活动举行?于是派人前往大悟县委宣传部了解,果然,徐海东大将110周年诞辰纪念日,将有70位开国元勋的后代聚首于此。于是,《长江日报》推出独家策划:《70位开国元勋后代17日聚首“将军县”》。

2010年,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60周年纪念年,那些英雄人物如今过得还好吗?我们了解到:驻汉某部曾是抗美援朝的英雄连队,在这个连队里有位战斗英雄柴云振,他回国后,隐姓埋名几十年,回乡务农,部队一直将他作为烈士。几十年后,一个偶然机会,人们才发现柴云振还活着。60年纪念日,“活烈士”柴云振会有什么活动?一打听,连队有请老战友回连队参观的打算。《长江日报》随即推出新闻策划《请“活烈士”柴云振回家》。派记者先期赴柴云振四川老家采访他的近况,然后由记者一路陪同,沿途发回柴云振的活动,一直到他回到部队参加纪念活动。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新闻事件。当年9月13日,《长江日报》推出一整版新闻专题报道《柴云振:牵动中朝两国记忆的英雄》,图文并茂,读者评价较高。

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是2010年热门电影之一。《长江日报》策划了一个活动:在武汉寻找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然后组织这些幸存者集体观影并结合亲历点评。这组《经历者看“唐山大地震”》的新闻报道感人至深。

电影《唐山大地震》截屏。

重大国际、国内新闻策划:化“大”为“小”

重大国际、国内新闻,作为一家地方性媒体,能否有所作为?如何作为?其实可以依据地方性媒体的特点,变“大”为“小”,即战略上宏观视角,战术上微观处理。注重大人物身上发生的小事情,小人物身上发生的大事件。

2010年,人民网的“外事活动”中曾有一个预告:2010年11月15日,中国、俄罗斯、印度将在武汉举行三国外长会谈。这将是武汉60年来级别最高的外事会谈活动。这样的新闻,通常地方媒体很难有所作为。《长江日报》将这样一起外交大事化“小”,采访在武汉工作、生活的俄罗斯人、印度人及其企业,介绍武汉与两国的经济、文化往来,盘点历史上武汉与两国的渊源。2010年11月15日,《长江日报》在三国外长正式会谈的当天,推出整版新闻《中、俄、印外长江城会》,将这一重大外事活动做得很接“地气”,平民化。

今年初,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中国政府第一次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播放了《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长江日报》信源中心编辑杨于泽敏锐地发现:在“国家形象片”中,有两个半湖北人,即“千手观音”表演者邰丽华、航天员聂海胜和中国超级稻发明人袁隆平(袁隆平曾就读于武汉四中,他自称是半个湖北人)。于是做了一个策划方案:《两个半湖北人“代表”中国国家形象》。

从热点、话题中提炼的自主、原创性新闻策划,见思想,重启迪

今年,武汉姑娘李娜摘取法网冠军,这也是第一位亚洲人夺得这项赛事的冠军。夺冠之后,金钱滚滚而来,如何处置?全国网球迷都关心。《李娜不为“钱途”耽误前途》(载于2011年6月8日《长江日报》这组报道回答了这一疑问。

高考新闻年年炒,如何出新,怎样从热点中发现“冷点”?2011年6月28日,《长江日报》推出一组策划《“90后”炒热“后高考经济”》令人眼前一亮。何谓“后高考经济”,即高考过后,广大考生家长纷纷为孩子买最新的电子产品、去国内外景点旅游,为商家带来新商机。

联想出策划:透过现象找规律,变散为整,由个别到一般

新闻工作者不能满足于一事一报,而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丰富多彩的社会阅历,卓越的联想能力。

2008年6月,记者从一份刊物上看到一则预告性消息:6月27日,世界首富盖茨将宣布正式退休,将自己580亿美元财产全部捐出,不留给自己3个子女一分一文。据此,我们做了策划方案《盖茨:为富而仁的世界首富》:一个版是聚焦世界级的富豪,有盖茨、“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股神”巴菲特。第二个版为华人富豪:有华人首富李嘉诚、职位最高的富豪霍英东、最长寿的富豪邵逸夫、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等。主要报道内容为发家史、慈善名言、慈善事迹等。这组策划的精华在于揭示一个规律:这些中外富豪尽管致富路径各异,但都懂得财富取之于社会,必将回馈社会,帮助穷人,才能富而长久。

猜你喜欢
长江日报策划武汉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独特视角诠释改革开放40年变化——以《长江日报》“回望为了奋进”报道为例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