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祝,肖诗英,万端极
(1.湖北工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8;2.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绿原酸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合成的一种苯丙素类物质,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菌消炎、抗病毒、降糖、降血脂、保肝利胆等多种功效,已成为天然提取物的研究热点之一[1,2]。
液膜分离技术是一项高效、快速、节能的新型分离技术。与固体膜相比,液膜具有选择性高、传质面积大、通量大及传质速率快等明显的技术特色,因此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广泛应用于湿法冶金、石油化工、环境保护、气体分离、有机物分离、生物制品分离与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4]。作者在此采用液膜法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并对液膜的制备工艺和绿原酸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期寻找最佳的工艺条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绿原酸提供依据。
杜仲叶,购自武汉市中药材市场。
NaOH(分析纯),吐温-20,十二烷基磺酸钠,汽油,蒸馏水,液体石蜡。
CL-4型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UV-1800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
1.2.1 液膜制备工艺的优化
以液膜的损失率为主要指标,选择NaOH浓度、吐温-20质量分数和搅拌速度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确定3个水平,进行L9(33)正交实验,以优化油包水型乳状液膜的制备工艺。正交实验因素与水平见表1。
表1 液膜制备的正交实验因素与水平
液膜损失率(η)按下式计算:
式中:V为乳液和油的最终体积和;V′为乳液和油的初始体积和;V0为乳液的初始体积。
1.2.2 绿原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将杜仲叶粉碎后,用甲醇回流提取,将制备好的液膜按一定比例与提取液混合,在一定的转速下搅拌一定时间,形成W/O/W型液膜体系,倒入萃取瓶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将乳水分开,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以外相提取液中绿原酸的含量表征提取效果,绿原酸含量越低,提取效果越好。
以外相提取液中绿原酸含量为考核指标,以混合时间、乳水比(体积比,下同)、搅拌速度、油内比(体积比,下同)为考察因素,进行L9(34)正交实验,以优化绿原酸的提取工艺。正交实验因素与水平见表2。
表2 液膜法提取绿原酸的正交实验因素与水平
表3 液膜制备的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由表3可见,液膜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3B3C3,即NaOH浓度为4 mol·L-1、吐温-20质量分数为8%、搅拌速度为350 r·min-1。由极差分析可知,各因素对液膜损失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NaOH浓度>搅拌速度>吐温-20质量分数,即NaOH浓度对实验的影响较大,吐温-20质量分数、搅拌速度对实验的影响较小。在NaOH浓度为4 mol·L-1、吐温-20质量分数为8%、搅拌速度为350 r·min-1的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液膜损失率仅为0.41%。
表4 液膜法提取绿原酸的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由表4可见,液膜法提取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1B1C1D3,即混合时间8 min、乳水比1∶2、搅拌速度100 r·min-1、油内比3∶1。由极差分析可知,各因素对绿原酸提取效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油内比>混合时间>乳水比>搅拌速度,即油内比对绿原酸提取的影响较大,而其它因素对绿原酸提取的影响较小。
将液膜技术应用于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提取,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液膜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4 mol·L-1、吐温-20质量分数8%、搅拌速度350 r·min-1;绿原酸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混合时间8 min、乳水比1∶2、搅拌速度100 r·min-1、油内比3∶1。实现了对绿原酸的提取和浓缩。可以预见随着液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液膜分离技术将会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1]高锦明,张鞍灵,赵晓明,等.绿原酸分布、提取与生物活性研究综述[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9,14(2):73-78.
[2]龚伟,詹文君,刘军海.绿原酸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J].江苏食品与发酵,2009,(1):21-25.
[3]石国亮,李增波,郭雨.液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师,2009,23(5):48-50.
[4]Kulkarni P S ,Mukhopadhyay S, Bellary M P,et al.Studies on membrane stability and recovery of uranium(Ⅵ) from aqueous solutions using a liquid emulsion membrane process[J].Hydrometallurgy ,2002 ,64(1):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