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纲领 新蓝图 新任务——《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解读

2011-07-26 08:38
中国质量监管 2011年12期
关键词:体系质量建设

质检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规划》紧扣“十二五”主题和主线,紧密围绕国家“十二五”发展纲要,紧密结合质检职能,提出了质检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动建设质量强国为引领,以维护产品质量安全和质检相关领域公共安全为己任,以从严治检、强化监管为着力点,不断完善中国特色质检工作体系,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全面建设法治质检、科技质检、和谐质检,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同时,提出了“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十二字工作方针:

抓质量。全面加强质量管理,推动建设质量强国,综合发挥质量监管和质量基础作用,大力推进质量兴省、质量兴市(县)、质量兴企,提高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提升我国产业、企业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保安全。坚持人民质检、为民服务,坚持从严监管、防范在先,以质量为基础,以安全为底线,加强风险监测和风险管理,严格实施出入境检验检疫,严厉打击各类质量违法行为,避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风险,努力维护产品质量安全和质检相关领域公共安全。

促发展。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服务主题主线作为质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服务国家外交外贸大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依照科学发展目标确定质检任务,根据科学发展需要制定质检政策,运用科学发展成果检验质检工作成效。

强质检。深入开展“以质取胜,创先争优”,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强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推动建设法治质检、科技质检、和谐质检,不断夯实质检基层基础,提升质检系统履职能力,始终保持质检事业发展生机与活力。

质检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亮点

《规划》确定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推动建设质量强国,产品质量监管和进出口商品质量把关得到加强,质量安全状况持续改善,口岸疫病疫情防控更加有力,质量基础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高,质检工作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有成效。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建设质量强国成为广泛共识,以质取胜理念深入人心,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二是质量安全监管更加严密,质量诚信建设不断加强,质量违法行为有效遏制,质量安全状况得到改善,避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质量安全事件。三是进出口商品质量把关更加有力,口岸疫病疫情防控更加严密,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更加有效,维护国门安全作用更加突出。四是质检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完善,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疫检测、质检科技和信息化等基础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质检工作有效性进一步发挥。五是法治质检、科技质检、和谐质检建设成效显著,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质检基层能力不断提升。

《规划》还特别提出,“十二五”时期,质检系统牵头制定并积极推动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大力建设质量水平提升工程、公共安全保障工程、主题主线服务工程、基础能力强化工程、规划实施保障工程等五大工程。

《规划》首次提出推动建设质量强国,并以设立专栏的方式进行了明确表述,这是《规划》的一大亮点,也是“十二五”时期质检工作的重点。

全面加强宏观质量管理

《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围绕提升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认真履行质量综合管理职责,大力推动建设质量强国,全面加强宏观质量管理。

在推动建设质量强国方面,要大力促进质量发展。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质量提升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推动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探索建立以消费者认可和市场竞争力为基础的品牌产生机制,建立健全品牌建设国家标准体系;推动落实质量责任。加快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促进形成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企业主责、行业自律、市场调节、社会监督的质量工作格局;建立宏观质量评价考核体系。推动各级政府和广大企业建立以产品质量合格率、出口商品质量合格率、认证组织获证比率、生产及服务企业获证率、质量竞争力指数、顾客满意度指数、工业产品质量指标等为主要内容的质量评价体系,做到符合性、适用性和可靠性相统一;建立质量奖励制度。制订《国家质量奖励管理办法》,推动设立国家质量奖。

在建设质量诚信体系方面,要健全质量诚信机制。建立以企业质量信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质量诚信体系,完善质量信用评价与分类管理机制,开展质量信用评价,实施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推动企业质量诚信建设。引导企业质量自律,增强质量诚信意识。加强质量信用信息管理。建立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和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完善企业及产品质量档案,整合质检系统质量信用信息资源。

在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方面,改革生产许可制度。科学设置生产许可条件,加强许可条件评价、现场审查和发证检验;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完善产品分类监督抽查机制,加强国家、行业、地方监督抽查的统筹协调,推进抽查信息互通共享,深化监督抽查联动机制;建立健全产品召回制度。建立与国际接轨、符合我国国情的产品召回制度,突出重点产业,统筹规划,逐步推进。在科学实施进出口商品质量把关与监督管理方面,要健全进出口商品全面质量监管机制,建立基于商品供应链的全过程监管机制,健全检验鉴定机构管理机制。

在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方面,要建立健全质量执法体系。完善执法打假工作体系,健全上下联动、省际联动、部门联动办案工作机制,与行业协会、名优产品生产企业联手建立“打击假冒、保护名优”协作网络,提升执法打假效能;强化12365举报处置指挥系统功能。完善责任分工、日常管理、协作联合、考核激励制度,改进服务作风,完善联动措施,形成整体合力。

维护质检相关领域公共安全

《规划》确定了“十二五”时期,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监管为民的理念,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全面实施风险管理,切实加强质检相关领域公共安全,严格食品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检验检疫执法把关,忠于职守,勇于负责,有效防范、科学处置安全风险,全力守住安全底线。

在全面实施风险管理方面,提出要深入开展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建立质量安全明察暗访制度和举报奖励制度,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建立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建立以风险监测为基础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组建专门的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建立质量安全风险快速处置机制。完善质量安全风险通报制度、快速处置机制和事故调查处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应急指挥体系。

在全力维护食品安全方面,提出严格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完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召回制度、标签标识管理制度等基本监管制度,督促企业依法承担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完善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健全源头备案、过程监督、产品抽检相结合的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从种养殖源头、生产加工过程到装运出口等环节的各项监管制度。推动企业健全食品生产全过程安全追溯制度。在维护口岸卫生安全方面,提出加强口岸卫生检疫核心能力建设,加强口岸传染病防控,保障口岸公共卫生安全。

在严防动植物疫病疫情传入传出方面,提出完善外来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防御体系,完善出境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加强进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能力建设。

在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方面,提出努力提升特种设备质量安全水平。从生产源头抓好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严厉打击非法生产使用行为。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系。完善安全责任体系,落实各安全主体责任,强化责任履行机制和措施。完善法规标准体系,着力提升技术规范和标准水平。健全特种设备科学监管体制机制。完善基于风险的全过程安全监察体制,形成“政府统一领导、企业全面负责、部门联合监督、检验技术支撑、社会广泛参与、科学监管设备”的多元共治工作格局。

积极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紧密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规划》确定了要充分发挥质检职能优势,增强主动性,激发创造性,提高有效性,努力为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服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标准,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推动节能减排。加快制修订与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相关标准,完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

服务对外贸易健康发展,要促进对外贸易便利化,促进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

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要完善国际合作布局。丰富国际合作内容。提升国际影响力。深化与港澳台质检合作。

服务区域发展战略。要完善服务区域发展机制,紧密围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努力服务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决策部署。做好援藏援疆工作。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要求,完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体系建设、示范区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畅通产品质量安全诉求渠道,加强对涉及民生产品的质量监管,创新质检相关领域社会管理。

提升基础保障能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何提升基础保障能力,《规划》确定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大力加强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检科技和信息化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质量基础保障,为质检系统履行职责提供重要支撑。

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方面,要完善质检法规体系。健全依法行政长效机制。全面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探索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量化指标考核体系。严格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完善重大决策程序,严格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程序。

在加强标准化工作方面,要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建立完善符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标准相协调的新型国家标准体系,提升国家标准有效性、适用性和竞争力。重点加强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基础通用、强制性、关键共性技术、重大战略产品等重要技术标准研制,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强标准实施与监督。加强标准与法律法规、重大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套,健全以标准为依据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

在加强认证认可工作方面,要大力推进认证认可工作。健全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效服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家认证认可制度和监管服务体系。全面提升认证认可能力。以全面保障认证有效性为核心,建立健全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认证认可管理模式。完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

在强化计量基础方面,加强计量技术基础建设。构建满足国内需求并与国际接轨的国家计量基标准体系,加强基本物理常数、量子基准关键技术以及精确测量方法的研究。加强计量监督管理。加快在线检测方法、校准方法等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建立完备的计量检定系统表,提高计量监管力度和效率。

在提升质检科技实力方面,要加快质检技术机构建设。以实施《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为契机,充分发挥质检科技对质检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坚持“创新驱动、开放融合、提升能力、引领发展”方针,推动实施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战略。加强关键技术和实用技术研究。坚持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与强化科技引领能力相结合,坚持加快实用技术研究与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相结合,着力解决制约质检事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难题,努力提高质检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立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质检技术机构为主体,充分利用社会检测资源,加快建设质检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产业集群地区区域性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检验检测、标准化、质量信息、技术性贸易措施等公共技术服务。

在加强质检信息化建设方面,要建设统一的质检电子政务体系。根据质量技术监督和检验检疫业务的共性流程,建设质检电子政务体系,加快推进金质工程二期建设,形成统一、共享、联动的质检信息化框架。加快综合应用系统建设。加强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实名制信息共享平台,推动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建设。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为了创造规划实施的有利条件,营造规划实施的良好环境,凝聚整体合力,推动各项任务如期完成,《规划》提出六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质检工作体系。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完善适应质检工作现阶段特征、有利于质检事业科学发展的中国特色质检工作体系,坚持不懈地推进法治质检、科技质检、和谐质检建设。

二是加强质检队伍建设。扎实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全面落实中央《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健全竞争择优机制,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

三是强化基层能力建设。坚持重心向下、强化基层,完善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总结推广基层建设经验。

四是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加大公共财政保障力度,科学编制预算,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对质检工作的支持。

五是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强对外协调配合,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质检工作最大合力,为质检部门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是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各级质检部门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加强对推进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制定实施方案,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

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十分明确。《规划》号召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职工,要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刻苦钻研的劲头、埋头苦干的作风、创先争优的勇气,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体系质量建设
“质量”知识巩固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质量投诉超六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