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

2011-07-20 03:09李南亮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11年8期
关键词:手工业官府作坊

李南亮

我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是古代手工业的主流。它的存在不仅为满足历代统治阶级的生活享受,而且还与国民经济以及国家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夏商开始,古代逐步形成了庞大而又完备的官营手工业的系统,管理细致严格,使用上等原料,征调优秀工匠,生产不计成本,产品质量要求高,代表了古代手工业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行业中,一直保持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1. 商周时期“工商食官”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在夏代我国就有门类齐全的官营手工业,主要有青铜器制造业、玉器、漆器、陶器制造业,还有一些纺织、酿造行业等。在此基础上,商周官营手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礼记·曲礼下》云:“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可以知道西周时期的手工业生产部门相当多。先秦时期手工业都是官营的,由官府派遣官吏经营管理各行业和手工作坊,生产任务由奴隶承担,劳动者世袭其职业,产品主要供应官府,由官府进行垄断性经营,这就是“工商食官”的政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从春秋时期起,出现了与官府手工业并存的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开始打破“处工就官”的格局。

2. 汉唐官营手工业体系

汉代在秦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官营手工业体系。与前代一样,在中央,皇室贵族官府等专用物品的生产由少府主管,少府属下设有各种主管官吏,具体分工负责行业;在地方,也设有管理各行业的官营手工作坊的官吏。与前代不同的是汉代官府手工业中有民间日常用品的制造业,主要是冶铁、铸钱、煮盐和酿酒等行业,借此盈利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主管这类手工业行业的机构是政府的大农令、大司农。唐代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在中央,由尚书省的工部负责制定有关的政策和法令,下达具体的经营生产计划,少府监、军器监、将作监等具体负责生产,各有职守。中央的其他部门也有自己的官府作坊,如崇文院有专门制作纸和笔的作坊。在地方,各级官府都经营官营手工业作坊,并有专门官吏管理。唐代建立起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官营手工业体系,上下级统属明确,分工协作。在劳动力上有较大变化,除了官婢、刑徒外,主要是通过徭役制和户籍制强行征集的工匠和丁夫。

3. 元明官营匠籍制

元代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元代官营手工业急剧膨胀,为了便于强制征调工匠服役,元政府将工匠编入专门的“匠籍”,称为匠户。匠户进入官府的手工作坊劳动,要按规定的时日完成工作,完成后管理官员要对其进行检验,匠户经日终年劳作,所有产品均归官府,地位地下。明代延续了元代的匠籍制,明代还规定全国最好的手工业者必须为官府服务,匠户世代世袭,不得脱籍改行。明代与元代的不同在于匠户不须永远在官府服役,可以轮班进行服役,不服役期间可以自己经营。后来,明代还规定可以纳银折抵服役,称为“匠班银”,接着进行改革,取消了轮班服役的制度,要求工匠每年都缴匠班银。元匠籍制度直至清代才宣布废除。

4. 清代官营手工业衰落

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封建的官营手工业,清代官营手工业日渐衰落,民营手工业发展越来越快,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封建官府对手工业的控制力越来越弱,表现在官府不断放宽对民营手工业的限制,在较大范围内允许民间自行经营生产,官营手工业在整个手工业中比重下降。清代官营手工业主要经营兵器、铸币和供应宫廷的织造、瓷窑以及内务府所属的作坊,雇工也基本上是从民间招募雇佣来的,所用原料也多是从市场上采购而来的。清代对矿冶业、制盐业虽控制比较严,但相对前代而言还是比较宽松,比如对上述行业允许民间领取执照、自行经营,政府收取赋税,随着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清代官营手工业渐趋衰落。

古代官营手工业的衰落主要是由于其服务对象的局限,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缺乏竞争能力,新技术难以推广,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其中衙门式的管理以及封建制度的腐朽是导致其衰落的必然原因。这一切使得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发展逐渐缓慢下来。

猜你喜欢
手工业官府作坊
论河南传统陶瓷手工业的当代发展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Confirms the Ancient Past of Yin County
清代社会管理的流弊
心境
反思“工匠精神”的流行
老城区的作坊:手工劳作的记忆
清代贵州团练与地方政治
越南雄王时代之经济篇
“武松打虎”背后的腐败
上海开埠与郊县手工业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