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勇,孔先一,周存金
(淄博市第一医院,山东淄博255200)
康复新液是从美洲大蠊干燥虫体分离提取精制而成的一种生物制剂。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我院应用康复新液联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活动性胃溃疡6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同期经胃镜证实的活动性胃溃疡且经13C-呼气试验检查Hp阳性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男40例、女24例,年龄18~65(52±9)岁;对照组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龄20~63(51±8)岁。两组性别、年龄、职业、吸烟史、溃疡病家族史、临床症状体征、溃疡面积及数目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及观察 对照组口服埃索美拉唑20 mg,2 次/d,用4 周;同时服用阿莫西林 1 g,2 次/d,用1周;克拉霉素500 mg,2次/d,用1周。治疗组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加康复新液10 m l口服,3次/d,用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及电解质;治疗后每2周门诊随诊1次,记录症状、疗效及不良反应;完成治疗1周内复查胃镜,观察胃溃疡愈合情况。
1.2.2 组织学检查及前列腺素E2(PGE2)、氨基己糖、IL-8含量测定 内镜下取溃疡组织5块,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组织学观察。同时内镜下距溃疡边缘2 cm夹取胃黏膜组织4块,其中2块用冰盐水反复冲洗,用滤纸吸干,装入洁净干燥小瓶内,将小瓶投入液态氮中快速冷冻30 min,随后移至-70℃超低温冰箱中备用;采取全自动电光天平快速称取组织质量,按操作程序用组织研磨器将组织制成匀浆,然后按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的放射免疫药盒有关规定测定PGE2。另2块胃黏膜组织按Neuhau法测定氨基己糖及IL-8含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和同组前后差异比较用t检验;临床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溃疡愈合情况 治疗组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溃疡由活动期变为疤痕期)59例,好转(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溃疡面积缩小50%以上)5例,无效(症状无变化,溃疡面积无变化,或缩小不到50%)0例,治愈率92.19%;对照组治愈49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治愈率79.03%。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组织学观察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镜下可见胃窦黏膜变薄,腺体破坏,溃疡基底层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下层见少量淋巴细胞。治疗组见胃窦黏膜腺体周围纤维支架开始形成,黏膜肌层水肿,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下层亦有少量炎性细胞,肌层完整。
2.3 胃黏膜组织PGE2、氨基己糖及IL-8含量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胃黏膜中PGE2、氨基己糖、IL-8含量比较(μg/mg 组织,±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胃黏膜中PGE2、氨基己糖、IL-8含量比较(μg/mg 组织,±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IL-8治疗组组别 n PGE2 氨基己糖64治疗前 1.42 ±0.22 14.34 ±2.51 13.87 ±1.79治疗后 2.82 ±0.58* 18.62 ±2.82* 9.34 ±1.13*治疗前后差值 1.08±0.24△ 3.60±1.8△ 2.90±1.3△对照组 62治疗前 1.41 ±0.32 14.42 ±2.48 14.02 ±2.48治疗后 1.44 ±0.42 15.23 ±3.58 14.23 ±2.58治疗前后差值0.04 ±0.22 0.05 ±0.25 0.04 ±0.23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13例出现轻微恶心、腹胀及腹泻;对照组10例出现头晕、恶心及腹胀。均未停药,数日内自行缓解。
消化性溃疡是人类常见疾病,其首要病因为Hp感染。一些研究表明,在根除Hp后消化性溃疡仍有复发,在研究溃疡复发众多因素中,Tarnawski等[1]首先提出溃疡愈合质量这一概念,认为溃疡愈合有高低之分,溃疡复发与溃疡愈合质量密切相关。溃疡愈合不仅需要黏膜缺失的修复,更需要黏膜下组织结构的修复重建。溃疡愈合过程涉及坏死物质的清除、肉芽组织及黏膜上皮的再生及血管生成;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收缩亦体现在溃疡愈合过程中。胃内的pH值、胃蛋白酶、黏液和碳酸氢盐、生长因子、营养物质供应影响着溃疡愈合过程。此外巨噬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也参与溃疡愈合,形态学愈合并不提示组织学的完全愈合,而组织学的修复亦不代表功能的恢复。近年来,人们发现在胃溃疡治疗过程中,仅用抑酸及抗Hp药物治疗胃溃疡,仍有患者复发;而首次治疗溃疡时加用胃黏膜保护剂可显著减少消化性溃疡的复发,提示溃疡愈合质量是影响溃疡复发的重要因素[2],消化性溃疡发生是攻击因子与防御因子的失衡,防御因子减弱在胃溃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3]。由此可见,在抑酸及抗Hp治疗胃溃疡的同时,尚应给予增强黏膜屏障的药物。康复新液是从美洲大蠊干燥虫的乙醇提取物精制而成的一种生物制剂,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康复新液能显著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进血管新生,加速坏死组织脱落,迅速修复各类溃疡及创伤创面,具有抗炎、消肿、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同时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淋巴细胞及血清溶菌酶的活性,使体内SOD值回升,调节机体的生理平衡[4]。
众所周知,氨基己糖是胃黏膜中糖蛋白的主要构成成分,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而PGE2为公认的细胞保护因子,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黏液及碳酸氢盐分泌和增加黏膜血流的作用,能够改善微循环,促进胃黏膜修复。IL-8含量降低提示坏死物质的清除加速,炎性细胞浸润和炎性因子释放减少。本研究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氨基己糖及PGE2水平明显增高,IL-8含量降低,说明康复新液通过增加氨基己糖及PGE2含量来加速溃疡愈合。另一方面通过抗炎、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和炎性因子释放,降低溃疡黏膜局部IL-8的含量,加速坏死组织清除,增加纤维组织。因此,康复新液与埃索美拉唑等药物联合应用能有效促进胃溃疡愈合进程,提高胃溃疡愈合质量。
[1]Tarnawski A,Stachura J,KrauseWJ,et al.Quality of gastric ulcer healing:a new,emerging concept[J].JClin Gastroenterol,1991,13(Suppl 1):42-47.
[2]侯晓华,刘劲松.消化性溃疡的复发与预防[J].中华消化杂志,2008,28(2):443-445.
[3]刘文忠,萧树东.胃十二指肠溃疡[M]//萧树东,江绍基.胃肠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社,2001:580-595.
[4]林青,曹东,杨玉琪,等.康复新液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的研究[J].中成药,2001,2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