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娟
课堂教学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生成过程。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从生命力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课堂学情灵活多样、变化莫测,师生唯有从容迎变、应变,形成高效互动,才能生成课堂,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师要能敏锐地捕捉即时生成的教学机遇,抓住生成的教育资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课堂充满生机。
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利用科学的策略,构建有利于学生终身可持续性发展的动态生成课堂。
一、精心预设,给“生成”创设可能
动态生成的课堂中的教学活动虽然不再是教师主导的独角戏,但也不是教师盲目地跟着学生的思路走的无序状态。要真正实现动态生成式教学,教学预设是必不可少的,但这预设不需要“丝丝入扣”,而应有弹性、有留白,要考虑到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给生成留足空间。要真正做好弹性预设,我觉得要特别关注以下这两个方面。
1.储备资源,预设生成。
有备而来,不打无备之仗,这是生成的先行前提。课前我们必须认真领会课标理念,钻研教材教法,确定教学目标。学生的课前调查、一个数学模型、几张操作纸片、几个小道具,加上互动的课件……许多成功的课例都表明,越是准备充分,越是预设超前,越是能够预设好、生成好。如教学内容是关于银行利率问题,可让学生自己去银行调查研究现行的银行的各类存款的利率情况,弄清各种概念,如本金、利息、利息税。让他们感受到本课要研究的内容与生活是紧密相关的,从而引发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对概念的提前认知,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2.开放内容,创设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数学课程。”因此教师必须“跳出学科看教学,跳出教材用教材”。首先,在设计时注重教材自身资源的开发性使用;其次,注重数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与配合;最后,特别要注重现实生活中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激活学生生活积累,唤醒生活体验,使教学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和时代气息的过程。如在教学利息的计算一课时,我以学生感兴趣的压岁钱导入,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有关银行的知识后,出示一张存期为一年的真实存单,让学生从存单上获取信息,展开新课教学。在巩固练习时我及时补充有关贷款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机会,如为李大爷出主意:“李大爷2002年5月3日,把10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三年,眼看就要到期了,但前几天李大爷的老伴突然生病住院,急需要这10000元,可按银行规定,凡是不到期取款一律按活期利率计算。为这,李大爷正左右为难呢?”整节课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学生学会了计算利息的方法,学到了更多的有关银行储蓄的知识,体现了“小社会,大课堂”的理念。
二、尊重学生,给“生成”营造氛围
机智的生成与培养是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灵活巧妙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合理处置课堂教学问题,正确引领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是其主要功能。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一定会生成许多教师意料之外的资源。在这时,教师要多留心,用心观察、倾听,善于捕捉,让课堂上少数人的亮点变成大多数人的亮点。如在解决“扇环的面积”时,大多数学生都是利用大的扇形面积减去小扇形的面积,我正准备总结这类题的做法时,就有一个声音响起:“老师,我有一个新发现!”尽管他总是做不到先举手再发表意见,但我还是示意他继续。“我们可以把扇环看作由一个个小梯形组成,然后把很多小梯形加到一起,变成一个大梯形,它的上底是短的那条弧长,下底是长的弧长,高就是扇环的宽,接着就可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他骄傲地说道。我高兴地笑了,因为这个方法确实不错。于是我顺水推舟,让全体学生验证他的方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兴趣盎然,原本乏味的练习课一下生动起来。
三、巧用错误,给“生成”提供空间
课堂教学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经历,新课标提倡尊重孩子的个性,提倡教学个性化。学生在课堂的不同水平,不同的学习风格,不同见解等都应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在这些差异中,同样存在着错误信息,课堂应当能让学生真实地暴露出思维的状况。教师要善于将学生的错误资源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探讨纠正,进行正确导向,从而促进全体学生提高。例如在学习“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用1:500的比例尺画出的平行四边形。你能计算出它的实际面积吗?在学生思索片刻后,我请学生来交流各自的方法。生甲说:“老师我的想法是可以先量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计算出这个图形的图上面积,然后根据比例尺扩大500倍就可以得到这个图形的实际面积。”对于生甲的想法,大部分人投了赞成票。这时生乙站了起来:“我觉得我这样做也没错呀!先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的长和宽,然后再求出它的实际面积。”看着这么多人支持生甲,生乙显得有些不自信。这时我并没有简单否定谁的方法,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来判断这两种方法究竟哪个正确,弄清错误的原因。通过同学的讨论、辩解,学生进一步弄清了比例尺的含义,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是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面积单位或其它单位之间简单的倍数关系。并有学生发现它们的面积之比等于2。利用学生的错误作为教学资源使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更透彻,推动了知识的生成。
四、筛选资源,给“生成”提供保障
在交流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来自学生的资源大多处于原生状态,往往是零星的、片面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自始至终研究学生,“选择”学生的创新信息,引领学生把教学过程向更高水平推进。在“选择”中需强调的是:不是学生说什么都一样好,没有任何取舍,而是要优选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优选的标准:一是有利于全面实现数学课程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二是符合数学学科学习的规律;三是符合数学教材、学生和生活实际。对个别学生的问题可以个别解决;对学生提出的常识性问题,可以当堂解决;师生当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课外想办法解决;对一时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作为一种悬念,鼓励学生今后继续探究。如在教学《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己剪三根吸管(线段)使这三根吸管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在集体反馈讨论中,我选择了一位学生做的其中一根较长、另两根极短的组合,这样非常直观地使学生理解不是所有的三条线段都能拼成三角形的,为进一步探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对于一些极有价值的创新信息,师生应该再度归纳集合形成深层次、高质量的资源,使学生的健康人格、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可以及时地把它转化成全体同学共同的精神财富。如让学生当众介绍自己的探索过程、探索方法,以及经验和体会,然后再让全体同学也亲身经历一番他的发现过程,从而获得各自的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允许学生的别出心裁、节外生枝,为课堂资源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就会出现比教学预设丰富、生动、活泼得多的教学实际过程。但是,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所有的意想不到的信息、问题、方案等都是有助于教学的。在许许多多的意外出现的时候,教师要能迅速判断哪些是有意义的,重要的;哪些是无关的,不利于学生学习的。还要对有价值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从而保证课堂45分钟的有效利用。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该基于预设而又不能拘泥于预设。我们应该在弹性预设的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真正做到从“预设”走向“生成”,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