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迈步商业殿堂

2011-07-12 18:36惠之
检察风云 2011年24期
关键词:责任客户企业

文/惠之

社会责任迈步商业殿堂

文/惠之

太平洋保险店招透出一股责任的力量

当保险企业在开展业务、谋求利润的过程中,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能够为其突破之路提供发展指导时,就会产生比较强的主观意愿,并将其转变为有效的企业行为。

2011年11月18日,润灵环球责任评级(RKS)正式发布《2011年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蓝皮书》,中国太平洋保险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获本年度最高评级AA级,在519家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中列第四位,并获“积极”的评级展望。2010年,太平洋保险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为A+,在上市公司中列第七位。

2011年建司20周年,并且跻身世界500强的太平洋保险,秉承“诚信天下,稳健一生,追求卓越”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在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勇担社会责任,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社会责任实践,受到了行业内外的一致好评。

在太平洋保险“做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的使命中,“负责任”指的是对股东、客户、员工、行业、社会、环境等所有利益相关方高度负责,以公司与股东、客户、员工、行业、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努力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业务运营的有机融合。

企业社会责任并不简单意味着成本、约束,或者仅仅是慈善公益活动,而是实现创新和提高竞争优势的潜在机会。

和许多企业一样,太平洋保险从不缺乏公益举措,无论是关爱孤残、捐资助学还是扶贫赈灾,都有非常突出的表现。而和许多企业不同的是,该企业并非简单停留在公益层面,早已逐步上升为对社会责任的深刻认知和系统管理。

在过去的几年中,太平洋保险致力于将责任议题融入公司的商业模式和日常经营管理,譬如,将环境和社会等因素进一步融入产品开发中,提供基于气候变化因素的风险管理,向更多的人分群提供普惠的、可获得的保险服务等。

太平洋保险在定位社会责任战略方向时,始终秉持着这样一个理念:整合协调核心业务与管理,在环境、社会责任以及经济效益之间寻找并维持有效的平衡,从而为利益相关方创造更为全面的价值。“社会责任应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和核心业务高度相关,在这样的模式下,企业可以随时随地都履行社会责任。”太平洋保险相关人士表示。

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有机融入公司主营业务的过程中,太平洋保险可谓“软硬兼施”。在软环境方面,这家公司主张企业社会责任观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并以理念促共识,有计划地开展面向经营管理层的企业社会责任培训,通过内部传媒等载体,针对全体员工进行了理念普及。

当一个员工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企业团队联系在一起时,企业团队才能超越个人的局限,发挥集体的协同作用,进而产生1+1>2的效果。这是员工的责任感,能唤起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团队精神,以达到企业的既定目标,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在硬环境方面,太平洋保险已建立了战略、实施、沟通三大体系。其中,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机制在太平洋保险不断探索中正日趋完善,“充分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了解其诉求,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业务与运营特点,深入分析,才能在产品、服务、投资、运营流程等方面实现有益的创新。”

在太平洋保险看来,要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与核心业务的有效融合,除了借鉴国内外同业的最佳实践外,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倾听包括股东、客户、员工、行业、社区等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前不久,太平洋保险已开展了系统的利益相关方调研活动。据悉,未来,这将会被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定期开展并固化下来。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当在呼应利益相关方需求的基础上,更为紧密地结合自身的商业模式,确定关键责任领域,并落实于运营的各项实践中。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指出,社会问题是社会的疾病,却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机会所在。企业的功能就是借解决社会问题创造商机,将变革转化为新的事业,并实现共赢。

这个观点显然也得到了太平洋保险管理者的认同。“当保险企业在开展业务、谋求利润的过程中,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能够为其突破之路提供发展指导时,就会产生比较强的主观意愿,并将其转变为有效的企业行为。”太平洋保险相关人士说。

鉴于此,太平洋保险的商业模式紧扣社会责任实践的步伐。比如,在缓解低收入地区人群的保险保障方面,太平洋保险一直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依托农信社网络,找到具有贷款保险需求的客户,同时通过开发即时出单、在线出单系统等,使操作方式简单可靠,并降低成本。通过这种产品设计和后台运营系统的创新,让太平洋保险在农村小额保险这一具有公益要素的领域,获得了较为持续的商业性的成长动力。

此外,为配合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太平洋保险积极参与了延税产品开发项目。该项目充分发挥了商业保险对基本养老的补充作用,是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据报道,太平洋保险的“太平洋——上海公共租赁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也备受关注。该投资计划用于建设和运营50万平方米的上海公租房项目。这一项目有助于缓解上海市青年职工、引进人才和来沪务工人员及其他常住人口的阶段性居住困难,同时也有利于保险资金能够取得较为合理的投资回报。

较之其他行业,应人们相互救助和风险保障需要而生的保险业,无论从其产生还是基本属性来看,都更应突出表现其社会责任感。然而“脱离了企业自身商业模式来谈社会责任,也许并不长久”。

太平洋保险在社会责任的实践路途上,早已找准产品、服务的定位和切入点,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理念,自然地融入了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中,使企业的社会责任成为企业进步的助推器。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要走得长久、落到实处,必然要与公司的战略高度协同,与核心业务紧密结合。”这也意味着,呼应客户的关注和需求,实现顾客价值成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重要方面。

2010年,太平洋保险在国内保险业率先启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战略转型,要求“关注客户需求,改善客户界面,提升客户体验”。而在满足客户普遍需求的基础上,公司于近些年开发了一批针对特定客户特色需求的创新性产品。如,在产险业务领域,开发了科技企业保险等针对特定客户特色需求的产品。在寿险业务领域,系列产品“人生四季有保障真幸福”则根据客户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提供相适应的保险保障和服务。

此外,太平洋保险通过公开透明的理赔流程,例如在理赔过程中向客户发送短信,告知其理赔所处的不同环节等,为客户带来更为良好的体验。“赔付对保险经营绝不是件坏事。保险公司存在的理由之一,就是为了起到保护伞的作用,即不是随时都要用到,但在用到时就必不可少。”太平洋保险相关人士称。

“把保单送交给客户仅仅是服务的开始,完成理赔也不意味着‘责任’到期。”2009年起,太平洋保险开展“乐行天下”交响乐巡演暨客户服务活动,通过跨界营销的方式,让客户在音乐中感受保险的美好。配合音乐会开展的客户联谊、VIP体检、关爱住院客户等特色客服活动,让客户体验到了全方位的保险保障。

近期,太平洋保险更是通过回访新老客户,进一步梳理客户信息,掌握客户的保险需求,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体系,以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体验。如今,形式多样的“温情服务体验”在公司层出不穷,客户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承担社会责任,会给企业自身带来良好的社会声誉,而良好的社会声誉也必然会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的战略、核心业务相互结合,运用优势资源,借助灵活通达的商业模式,太平洋保险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

“未来,就企业社会责任而言,我们还将在战略、组织、实践方面做更多有益的探索。”太平洋保险相关人士如是说。

编辑:成韵 chengyunpipi@126.com

猜你喜欢
责任客户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