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问政:答应的事做到没?

2011-07-12 16:18丁筱净
民生周刊 2011年50期
关键词:问政武汉市市民

□ 本刊记者 丁筱净

电视问政:答应的事做到没?

□ 本刊记者 丁筱净

今年,武汉市纪委纠风室从市长热线、行风热线、行风连线网站以及各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中,选取了十个问题,作为“2011十大突出问题”下放到各相关单位进行整改。

5月31日,14个相关部门在新闻发布会上共同做出“十大整改承诺”,每一项承诺都报出了量化指标,并承诺“三个月有所好转,半年基本改变”。

如今,半年期限已近,承诺的执行情况如何?为检验相关部门的工作,武汉市举办了第五届电视问政,市民面对面“考问”一把手:答应的事做到没?

武汉市交管局政委唐昌文接受市民“考问”。图/陈建华

11月24日中午,在武汉市房管局食堂内,两名中层干部一边吃饭一边交谈:

“昨天看电视问政了吗?”

“当然看了。”

“真的好紧张,看的时候都替那些局长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那天我们局长上台的时候才紧张,看着保障房那墙皮一块块剥下来,我都懵了。虽然反映的不是我们的问题,看的时候还是很紧张。”

尴尬唤醒责任心

“看电视问政了吗?”最近成为武汉市民见面时的一句招呼语。据专业媒介调研机构索福瑞公司的收视率调查显示,四场电视问政的收视率极高,远远超过一些热门电视剧。

这已经是武汉市第五届电视问政了。从第一届开始,演播厅上就是这样的格局:“一把手”们坐在舞台一侧,市民、相关专家和特约评论员坐在另一侧,主持人站在中间,背后是大屏幕。

这块屏幕是“一把手”们最害怕的东西,因为让他们尴尬的画面源源不断地从屏幕中涌出,而让他们更紧张的是市民和主持人的问题。

“在台上是比较紧张的,因为我们不知道记者会提什么问题,也不知道记者的暗访会曝光我们什么问题。” 洪山区区长刘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直播中,出租车绕道的暗访画面让刘涛倍感尴尬。记者装扮成学生从武昌火车站打车到武汉科技大学,司机绕到三环,花费36元,而走正常道路只要16元。更尴尬的是,电视台特别制作了一张半人高的的士票,送给刘涛作纪念。

“通常,我们能够接受夸张的表扬,这或许是人之常情。但有时,我们也要学会接受夸张的质疑,甚至是批评。”主持人的话音未落,刘涛便双手接过了这份纪念品。

“现在,局长们都总结出经验来了。遇到暗访视频揭露问题的,主持人问你怎么看,首先要承认是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好,然后再说怎么整改,表决心。你不这样做,百姓是不会举满意牌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政府中层干部向记者总结道。

可事实证明,表决心还不够。面对暗访视频表现的“黑的”猖獗现象,市公安交管局政委唐昌文神色坚定地向市民表明了“一定好好整治”的决心。可主持人的一句 “那明天,还会有吗?”让唐昌文又尴尬起来。

“估计其他地方还会有,但我们会加大工作力度。如果说没有了,那是哄你哄大家,对不住大家。”

对于唐昌文的回答,一位市民举起了“苦脸牌”,“我对这个答案不是很满意。听了你刚才讲的,我有点担心,你真的把黑车管理了,但我们出行的问题依然存在,建议能不能考虑把我们这边的公交车优化一下呢?”

在四天的节目中,面对主持人和市民接连不断的问题炸弹,“一把手”们无不如坐针毡,备受煎熬。

在台下,“一把手”们都称上电视问政为“赶考”,接受的是市民的“考问”。市交委主任彭俊向记者坦言:“有压力,我们都是抱着一种赶考的心情过来的。”

巨大的压力使得“一把手”们喘不过气来,有的领导甚至出现了短暂的失态——在总结陈词时,武昌区代区长胡钦华竟然一度思维短路,发言中断。

此次电视问政的主办方是武汉市纪委的纠风室和优化办两个部门,而市纪委的“一把手”——书记车延高也被安排接受“考问”。

上台前,他表示自己做好了“脸红、心跳、脊背流汗”的准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车延高表示,官员的尴尬和冒汗不是坏事,“这种尴尬和冒汗,实际上是唤醒责任心的过程。能够尴尬,能够冒汗,就说明自己很愧疚。”

“留退路”是为了进步

“最难的就是度的把握。”李彤路是这次节目的总策划,也是武汉广播电视局电视新闻中心主任。他从第一届电视问政开始就担任策划,可以说是这个节目的“元老”。

“留退路”不是“打掩护”,而是给领导思考的空间和进步的空间,给他今后完善这个问题的空间。

他介绍,纠风室、优化办负责挑选市民代表、邀请“一把手”们,而电视台则负责节目的策划和落实。

“去年,武汉网民在网上票选了5个部门来参加电视问政,我们都在表现问题,结果大家都说看完以后觉得太过沉重。中央电视台《新闻1+1》做的专题名称就叫《局长的‘沉重’》。于是,我们把今年的基调确定为阳光问政。”

“尽管是谈问题,但是要以阳光的心态去面对问题,最重要的是要落实问题的解决。”李彤路说。

此次问政的“考官”,除了市民之外,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就是主持人尹晨芳。这位获得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的美女主持人,从第一届电视问政就开始担任主持工作。

汉网论坛是武汉地区最火的交流社区。在汉网论坛中,网友“闸东山”说,“我最欣赏尹晨芳机智敏锐,次次问到点子上。有些问题,官员还接不了招。”也有网友表示,“我最喜欢女主持笑容可掬地‘抽老底’”。

面对武汉市14位“一把手”,尹晨芳需要与之博弈。在直播中,尹晨芳反应灵敏,机智过人,不给局长们任何浑水摸鱼的机会。“是不是?”“对不对?”“兑现了没有?”“能不能做到?”一连串闭合式问题,不留下任何游走灰色地带的空间,她坚决要求“一把手”们给市民一个明确的答复。

“很多人都说,‘尹晨芳你怎么老提闭合式的问题’。我认为因为是直播,我提开放式的问题,领导首先需要一段考虑的时间,其次他会详细论证自己的观点,但是观众没有这个耐心。所以每一个短片播放后,我都会一步一步将问题引导到‘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这是我问题的落脚点。”

尹晨芳认为,最重要的是将发展性展现出来。“我既要站在市民的角度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又要为领导的回答留足退路。”

“留退路”不是“打掩护”,而是给领导思考的空间和进步的空间,给他今后完善这个问题的空间。尹晨芳表示,让市民看到希望,让领导看到前进的方向,整个武汉就会变得“很有勇气”。

保密工作要做好

“揭短”短片可谓电视问政的重头戏。“最难的,就是用什么案例来恰如其分地表现整改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尹晨芳说道。

“大部分短片都是电视台平时播过的表现问题的短片,是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有一些问题比如渣土处理是摄制组特地在问政前一周每晚去拍摄的。”李彤路向记者介绍。尹晨芳则向记者分析了每一段“揭短”短片的论证流程。

“第一阶段,讨论这个短片是否能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存在的不足。第二阶段,我们会分析,出现这样的问题,到底是哪一个环节上的不足导致的。我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向对应的领导提问。第三阶段,这个问题到底有没有解决之道,有没有其他城市的好做法可供借鉴,我们能不能拿出更好的合理建议引导大家去思考。”

在问政开始之前,很多市民怀疑“一把手”早已知道电视台要提问的问题。但是第一天节目播出之后,这种质疑声大大减少。“一把手”们看视频时的尴尬、面对问题时的停顿甚至压力太大导致的失态都被观众看在眼里。

对此,尹晨芳笑着说:“他们直到直播那一刻才会看到短片,直到我开口时才会知道问题。”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不容易,市纠风室副主任陈虎也向记者证实,有些单位找到市纠风室,希望了解电视台的具体问题,但节目内容都由电视台把握,纠风室一点都不知道。“他们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就像参加考试之前总希望知道考题一样,他们也想知道考题,更何况是面对武汉市1000多万市民的一场‘大考’。可我们实在爱莫能助。”

不仅“一把手”们不知道“揭短”的内容,甚至除了总策划和主持人之外,没有一个工作人员知道所有的短片内容。

对于“一把手”们的回答,不满意的市民有权举起“苦脸牌”并继续发问。图/陈建华

李彤路介绍,此次进行问政策划的核心团队一共十余人,而参与节目制作、内容拍摄的团队有五十余人,还不包括直播时电视台的技术支持人员。面对如此庞大的团队,如何确保大家的口风严谨,滴水不漏?

就像情报局让每个情报人员都只知道事实碎片的方式来保密,电视台为了做到滴水不漏,也采取了类似的方式。

尹晨芳介绍,为了做好保密工作,他们采取了分组分人,各自负责的方式。

“四场节目一共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自己那场的节目内容。”不仅如此,“每个小组里还分小分队,每个小分队都只负责揭露一个问题,同场节目的其他短片内容他们一概不知。”甚至连除了李彤路、尹晨芳之外的核心策划人员也只知道节目流程,而不知道每个短片的内容。

武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周玉珍在节目结束后对记者说:“我准备了很多,但今天发现,准备的都没用,真正有用的还是平常要做好工作。”

这或许也正是武汉市民最想听到的回答。

如何变身“随时问政”

一年一度的电视问政已经落幕,许多媒体都将目光集中在明年的电视问政上。有人质疑,电视问政作为一种集党内监督、媒体监督、群众监督为一体的监督方式,为什么只能是一年一次?为什么不能将这种形式延伸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的监督中去,成为常态节目?

作为电视问政主办单位的“一把手”,市纪委书记车延高告诉记者,这也是他在思考的问题。

“我最近接到不少电话和短信,有各级干部的,也有普通市民的,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治庸问责不能搞一阵子。电视问政这种形式很好,应该长期抓下去。我们会认真研究考虑,下一步如何让问政形成制度,一以贯之地坚持,成为长效机制。电视问政,今后每年都要办下去。”

车延高的回答最终还是落到了“每年”上面,对于如何将电视问政这种监督方式日常化,车延高并没有给出一个答案。武汉市已连续举办了五年的电视问政,在别的城市尚未得到有效复制,在电视问政这个领域,武汉仍是“高处不胜寒”。

也许,更多城市的加入,更多经验的产生,会给电视问政常态化指明一条道路,也为民主监督提供更多可能。

□ 编辑 周 旭 □ 美编 庞 佳

猜你喜欢
问政武汉市市民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做好人大代表问政需要三个条件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