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摘“黑帽”之战

2011-07-12 16:18
民生周刊 2011年50期
关键词:天明大同市燃煤

□ 本刊记者 熊 帅

大同摘“黑帽”之战

□ 本刊记者 熊 帅

为改善环境,大同市街道上树立起环境监测的电子显示屏。

大同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曾经一度是北魏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新中国成立之后,大同作为闻名世界的“煤都”,为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与所有工业化城市发展一样,大同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在不断加重。其中,原煤燃烧排放到大气的烟尘、粉尘,挖掘煤矿造成的地下水资源枯竭、地层结构稳定性下降等无疑是影响山西大同市环境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给大同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为了早日摘掉环境污染“黑帽”,2008年至今,大同市想尽办法并采取了各项措施,加大了治理力度。例如通过集中供热、煤改气等拔掉了一部分烟囱,取缔了一些燃煤炉,使环境获得了很大改善。然而,直到今天,仍有一些老百姓对大同市的环境改善政策持保留态度。

有关专家强调,环境保护和改善政策必须综合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切记戒骄戒躁,盲目行动。国外的很多实践也表明,环境改造是全民行为,仅靠政府不能完成环境改善的任务。在寻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公众、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以及所有与之相关的民间组织也必须积极参与,共同面对。

改善,只能改善

2008年以前,大同人从来不用担心燃煤的问题。在农村,家家户户的厨房都建有燃煤大灶,做饭、取暖都来自于此;而城市的每个单位都有大型的燃煤锅炉,甚至小区都有专门的燃炉房。大同市内所有的燃煤锅炉、燃煤灶每年消耗的煤炭总量高达百万吨。

在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早晨,可以看到一排排平房上黑烟滚滚、烟雾缭绕。“不要太高,呆在17层往下看,你可以看到一层灰色的烟雾飘荡在空中,隔绝了蓝天和地面。”大同市民张天明(化名)告诉记者。

张天明一家从父辈开始就在大同南郊区的煤炭矿区工作了,小时候对矿区最深刻的记忆是:从人到物,离不开黑灰两种颜色。

“一件白衬衫,只要经过矿区,领子马上就变黑,肩膀上也是一层灰。”张天明告诉记者,很小的时候,每天从井里打上来的水一般要沉淀一段时间才能喝;烧水壶一两天不清理就会增加几厘米的水垢,特别是用矿区的水洗衣服,白衬衫洗一次就会黑一些。

“即使这样,我都觉得环境污染离自己很远,毕竟很多人都这么过来了。”张天明说。

2009年秋季,张天明一向健朗的父亲因为肺癌去世,不到两个月,母亲伤心过度加上长年的呼吸道疾病也离开了人世,张天明顿时感到天塌地陷。

“从来没有如此接近死亡。”张天明说,“第一次意识到呼吸道的疾病可以致命。”

在大同,张天明一家不是遭遇呼吸道疾病的第一家,更不会是最后一家。据中国社科院工业研究所200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同因为以煤炭为主要燃料,产生的烟尘、硫化物、氢氧化物、一氧化碳及其他污染物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直接导致大同市呼吸道疾病率极高。如今,呼吸道疾病是大同农村居民的首要死因。

如同专家指出的一样,只有让老百姓享受到了环境改善带来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好处,百姓才能真正参与到环保的行动中来。

然而,几十年开采煤炭,给大同老百姓带来的不仅仅是呼吸道疾病。过去,大同人常常用“挖了一堆煤,冒了一股烟,黑了一条河,留了一堆渣”来形容多年来挖煤发电的结果。

例如,煤矸石是采煤和洗煤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物,目前,大同市煤矸石堆放量已达5104万吨,不仅占地面积庞大,还会自燃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污染大气。2008年以前,大同市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排列第14位,在全国环境质量监控的100多个城市中排名倒数第4位。

此外,煤炭采掘还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空区。据估计,年产1亿吨煤意味着每分钟在地下形成一个3节车皮的空洞。采空区塌陷,破坏地面建筑和地下设施,地下水源也被破坏,造成井泉枯干。很长时间内,大同外购水占当地供水量的一半左右,而且外购水首先满足生产用水,致使矿区居民生活用水十分紧张,大量职工住宅水压不足。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有200多个村庄缺水、近万亩水浇地灌溉水缺失。

整改,壮士断腕

生态环境、生活环境都在恶化,但山西大同很多农民、矿工仍然认为煤矿是他们主要的生计。“这地长不了什么粮食,缺水,种地肯定比不上下井采煤的收入。”栗庄村的一位姓刘的农户说,他平时主要在矿区井下打工具、钉铁掌,在他看来,种地只是贴补一下生活,不能养家。

所以,当大同全市推行取缔燃煤锅炉和燃煤大灶的规定时,许多人非常不理解。张天明所在的煤气厂也在整改之列,面临破产,他从一个正式国有企业的职工岗位下岗,被安排到街道开起出租车。

长久以来,大同的百万居民主要通过煤气公司或家家户户的大锅炉来满足取暖、做饭等生活需求。煤气厂是保障一个城市基本供暖、供气、供电的重要部门,一个煤气厂往往也可以解决上千人的工作问题。如今煤气厂被关闭,对很多职工来说,打击是沉重的。

“当时,我们不知道怎么做饭、怎么取暖。”张天明说,“我们学历差,懂的东西也不多,要找工作很困难。”

张天明的同事,一部分如今闲置在家,除每个月政府提供基本的社会养老保险外,只有300元到400元不等的补贴;还有一部分人出来创业,做些小生意,生活比较困难。

为减少生活开支,张天明和其他人一样,会在环保部门检查过后,继续用泥简单地搭一个小煤炉,来保证家里日常的生活所需。

张天明过去在燃气厂担任技术工程师,月收入接近4000元。而且,矿区每个月都会有一些煤炭福利,自家的燃煤费用一般可以抵消,不用另外花钱买煤买气。

如今,张天明每个月都要缴纳100余元的燃气费和用电费,冬季,这部分费用甚至超过200元。他所在的小区还要交垃圾处理费,用于集中处理生活垃圾。

智家堡公园成为大同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近年来,大同市为探索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同”的口号,陆续恢复大同的明朝古城墙。张天明家的老房子位于大同古城恢复的南城墙与西城墙的交界处,也处在被拆迁的范围内。

“每个月开出租车,加上各种补助,一个月收入总共也不到3000元。”张天明说,“现在住新房还要出一部分钱,装修也要钱。”

然而,在父母逝世之后,张天明也深刻地明白了环境污染的危害。在环保局再一次的“燃煤锅炉专项整治”行动后,张天明彻底地将家里的燃炉销毁,集中从市里的煤炭天然气公司取暖取热。“虽然我们的生活成本不断增加,压力有些重,但这几年,大同市的环境的确得到了很大改善,我们都很欣喜。”

煤城,天蓝水清

在山西大同,一般出现大的安全隐患的村庄,会由相应的煤矿企业出资,集体搬迁到附近地层相对稳定的地方,建立新的住宅区,集中管理。

从大同晋华宫矿矿区去往当地人所说的“改造区”,一路可以看到,道路都是水泥的,没有扬尘;路边每隔50米或100米就可以看到绿树,以往矿区贫瘠、荒凉的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

对于改造的成果,很多人的回答是肯定的。改造区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善了当地的环境,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住在矿区几十年,现在还不适应,特别是改造区的配套设施并没有完全修建好,每天光从家去矿区就要30-40分钟,很不方便。

在连接矿区与新建住宅区的通勤车上,有位姓李的大爷告诉记者,终于住上了楼房,但家里也没剩下多少闲钱了。因为他们家里人口多,需要大一些的房子,除去政府政策支持的那部分房产面积外,还需要补交一些费用,再加上装修等其他支出,几十年的积蓄差不多都搭上了。

在大同,还有一部分矿区老百姓无法搬进新的住宅改造区。在离晋华宫矿不远的山头上有一些棚户区,他们中的有些人是为了方便在矿区工作,还有的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差,无法搬进住宅改造区。

事实上,记者在大同市街头采访,很多市民都认为这几年大同市的城市变化是值得褒奖的,特别是环境上的变化,一些在城内公园健身的老人称赞说,“天变蓝了,水也好喝了,灰尘少多了。”同时,市民们也希望政府在改善环境的同时妥善安排好居民的就业情况,增加居民收入来源。

“我很想参与到各项环保活动中来,只要成本不那么高就好,毕竟我也得养活自己的家庭。”张天明说。

近年来,大同市为解决就业、吸引投资做出很多努力和尝试。例如大同市工业园区招商以环保为首要准入条件,规划布局并强力推进装备制造、新医药、新材料、清洁能源、光伏产业、循环经济、冶金管材等总规划占地140万平方公里的七大园区建设,将解决大同市不少人的就业问题。

2013年,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将在大同举行。届时,不仅可以吸引世界各地太阳能企业的参与和投资,提升当地的知名度,更能带动当地旅游、餐饮、酒店等服务产业的发展。

如同专家指出的一样,只有让老百姓享受到了环境改善带来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好处,百姓才能真正参与到环保的行动中来。

□ 编辑 周 旭 □ 美编 庞 佳

猜你喜欢
天明大同市燃煤
绵师学人
——张天明
小山羊掉进坑里了
春雨
大同市小地老虎发生趋势预报
大同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首季“开门红”
大同市新荣区:掀起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热潮
大同市云州区峰峪湿地菊花节开幕
欧盟新规或将导致三分之一的燃煤电厂关闭
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中CEMS的选型与应用
“超低”排放技术在我国燃煤电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