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景观的审美价值与旅游开发

2011-07-11 00:49何丽芳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1年3期
关键词:鸟类景观绿色

何丽芳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北京奥运湿地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享有“地球之肾”和“鸟类乐园”之称。许多湿地具有 的风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由此构成的生态景观独具特色,有着显著的旅游价值和开发前景。

1.地景观形成的生态基础

湿地的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迄今为止,对湿地尚无统一的定义(余国营,2001)。目前,普遍采用国际《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李禄康,2001)。根据湿地的广义定义,河流、湖泊、沼泽、珊瑚礁、都是湿地;此外湿地还包括人工湿地,如水库、鱼(虾)塘、盐池、水稻田等。

从定义可以看出,湿地的特点就是水陆过渡,是既不同于水体,也不同于土体的生态交错带,最突出的特征是水分的盈余。因此,水是湿地生态系统构建的基础,也是景观形成的生态基础。

1)湿地水陆过渡性是景观构建的基础。湿地的水文过程决定着湿地的基质或沉积物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水的深度和水质决定着湿地的植被类型和群落结构。由于湿地的水文状况,包括水周期、水量、水质等方面,在不同类型的湿地中有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其生物的适应性呈现明显的多样化,从而构建湿地丰富的景观。

2)湿地脆弱性导致景观的易变和周期性。由于湿地对水的依赖性,其生态系统很脆弱,湿地生态系统类型随着水的涨跌而演变,景观也随之发生变化。湿地景观根据自然规律,随着季节水文变化而变化,往往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呈规律性的交替。

3)湿地的结构性形成景观的多样性。湿地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特征,为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提供了适宜的生境,具有丰富多样的生物多样性,形成多样的景观。而湿地丰富的食物和多样的栖息地,都支持着丰富的鱼、虾、蚌等水生动物,又为鸟类构建了重要的生存基础,成为重要景观。

2.地生态景观的审美价值

湿地特有的水文环境,使之形成的景观具有自然之美;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使之充满着天然野趣,具有着典型的原生态场景;人类频繁的活动,湿地往往还具有特有的农耕文化,由之形成的湿地生态景观,具有独特的旅游审美价值。

2.1.地原生态环境之美

现代生态旅游追求的就是原生态之美。湿地特有的水环境,使之动植物资源丰富,无论是采用自然或人工的方式,都能够在较短时间形成原始自然景观。尤其是湿地植物在湿地生境形成中是最活跃、最关键的因子,直接影响着湿地景观的质量。

湿地水陆过渡的特征,湿地植物一般呈成长带状或大片状分布,独立成景,特别是大规模且比较单一的湿地植物群落,更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湿地整体的美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如河湖沿岸成片的树木或芦苇等。湿地由陆到水的水文规律,各种湿地植物按照对水深的适应性,由陆生、岸生、挺水、浮水、沉水的顺序规律生长,形成的景观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增强了观赏性。这样的景观尤其在远观时,远、中、近的景观组合搭配协调,形成的天际线相当优美,都能构成适宜观赏的景色。

湿地植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局部或微观上造就了湿地景观的丰富多彩,并呈现周期性季相变化。春天万物复苏,湿地呈现满目嫩绿,五颜六色的花朵或镶嵌点缀其中形成小花斑,或成片开发形成花毯,展现出美丽的田园风光。春夏之交,白茫茫的芦苇和 花,再加之水 花、荷花、凤眼莲等,花与水交相辉映,格外壮观。秋天的水杉及各种树木的叶片或黄或红,漂浮植物满江红、槐叶萍等五彩斑 。冬天的禾草枯萎,呈现出红褐色的景观。

处于湿地系统外的“农田—林网”复合生态系统,是对湿地自然性景观的重要补充。稻田景观与自然湿地的有机结合,林带、河流、滩涂、沼泽、坑塘、沟渠融于一体,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林网湿地景观,让人在感受自然的同时,也领略到人工景观的强烈秩序性。

2.2.地动感生态场景之美

湿地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形态、生活习性各异,是湿地“活”景观的塑造元素。这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水鸟景观,水鸟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类型,其中主要有游禽和涉禽两大类。游禽是适应在水中游泳、潜水捕食的鸟类,包括潜鸟、 、天鹅、雁、鸭和鸥等。从海洋到河流、湖泊等各类湿地都有游禽的身影,经常成群活动,形成景观。大多数的游禽选择在岛屿地面筑巢,往往形成非常壮观的鸟岛奇观。涉禽是一类适应于在浅水或岸边栖息的鸟类,如 、鹤、秧鸡等。涉禽的嘴、脚和颈部都特别的长,如丹顶鹤、白鹤、黑 等,它们站立、行走的姿态都十分优美,成为独特景观。

水鸟在捕食行为上也形成了许多独特的适应特征,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如 类以精准而凌厉的动作捕捉;鸥类在水面翻飞,发现猎物立即下降捕捉,或潜入水中追捕;等在水面游泳,将头颈钻入水中,或潜入水中觅食。

2.3.地人文生态内蕴之美

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基础,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人类与湿地互相依存,形成了特色的湿地人文习俗,如河 文化、崇水文化和龙舟文化等。这些湿地人文习俗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也是参与性很强的文化景观。

水资源优越的河 地区是早期人类生活的理想场所,至今仍保留着田园山水、鱼荡桑田、竹篱农舍、芦 夹岸等自然风光,也充满了恬淡自适、和谐温 、 情陶性、幽雅素朴的人文韵味,特别是江南水乡典型的事物事象不胜枚举。最有代表性和价值的是古代诗人留下的大量诗篇,成为湿地景观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基础。

古代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人们主要生活在一个相对狭小和封闭的村落内,日常生活生产都离不开水,因而对于本地的水源,如泉水、井水、水塘等产生了依赖和保护意识,水源成为崇拜和祭 的对象,留下了很多的崇水文化遗迹和习俗。

发端于湿地的龙舟文化源远流长,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二千多年来的龙舟竞渡长盛不衰,形成传统世代相传,已成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文化活动,成为国内外的重要体育竞赛项目。特别是它与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结合之后,更加富有诱人的 力,为“端午节”的重要内容,成为最具代表性和普及性的文化景观。

3.地生态景观的旅游开发策略

近年来,生态旅游方兴未艾。湿地以其特有的生态景观,受到了人们的推崇,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少湿地的生态环境及景观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显然,以生态景观为吸引力的湿地旅游,不能走以前旅游开发的老路,要特别强调科学开发,注重生态与文化保护,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3.1.地旅游产品要主打生态牌

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湿地旅游吸引力的源泉,在其旅游开发中要特别注重打造生态品牌,充实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功能。

1)湿地观光旅游产品。它是湿地旅游的初级产品,也是主导产品。开发中要充分利用湿地的自然要素,利用湿地丰富的水体空间、湿地植物、鸟类和鱼类等,满足人类与生俱来的欣赏自然和享受自然的本能需要,以及对水的情感依赖;充分挖掘湿地民俗文化资源,并与湿地生态环境相协调,通过细节去展现农作生活、休闲娱乐、风俗习惯等。

2)湿地特色旅游产品。观鸟是湿地旅游中最常见的特色旅游产品(杨文 ,2010),作为一种旅游体验活动,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设施,使游客近距离欣赏野生鸟类,如观鸟通道、观鸟屋等。还可以举办鸟类鉴赏和知识讲座、观鸟夏令营、筑巢引鸟、观鸟比赛等参与性活动,普及湿地及鸟类科学文化知识。

3)湿地文化旅游产品。赛龙舟是最具水乡特色的湿地文化旅游产品,能够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乐趣,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湿地农家乐、渔家乐等民俗旅游产品,通过坐渔船、撒渔网、吃渔家饭、住渔家屋、对渔歌、观渔火等项目,兼民俗性和娱乐性于一体,别有一番情趣。

3.2.地旅游营销要突出绿色主题

湿地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生态景观特色的优势,从旅游营销策划开始的各个环节都要贯彻绿色原则。

1)树立绿色营销观念。以绿色营销的理念,湿地旅游既要认识湿地资源本身的旅游经济价值,更要认识旅游所造成的环境代价。因此,湿地旅游绿色营销的核心内容就是:满足消费者湿地生态旅游的需求,并在旅游过程中实现湿地生态景观的恢复和维持。

2)坚持绿色过程理念。在湿地旅游的各个环节,如产品设计、价格、包装、分销、促销和销售服务等,都要坚持绿色理念,并科学地予以组合运用(黄震方等,2007)。一是开发绿色产品,首要的是保护环境,使之对生态景观以及当地生活不产生或少产生负面影响;选择绿色交通工具、绿色饭店,以及绿色特色的纪念品。二是合理制定绿色价格,树立“环境有偿使用”的新观念,合理考虑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因素。三是选择绿色价值链,对湿地旅游产品和服务,从供应、后勤保障到分销渠道都达到绿色标准,每个环节都要为顾客增加价值,包括绿色价值。四是绿色促销,通过充分的信息传递,树立湿地旅游的绿色形象。最典型的是通过湿地观鸟节事活动,搭建了人、鸟自然和谐的平台,唤起社会公众对鸟类及鸟类栖息环境的保护意识,带有较强的公益性,目的是为湿地及地区旅游宣传造势。五是完善绿色服务,充分考虑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努力减少污染和二次污染。

3.3.地旅游运行要倡导低碳环保

以优质生态景观资源为特色的湿地旅游,市场定位应是中高端的生态旅游,而非一般的观光旅游,应大力倡导低碳环保。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湿地景区要作好环境容量研究,合理测算生态承载量,限制游客数量,以保护湿地原生态环境,并将旅游区规划为外围地带、缓冲区、核心区,大部分的旅游及其他开发活动限定在生态较不敏感的外围地带,湿地保护的核心区一般处于绝对保护状态,禁止游人进入。湿地旅游的旅行团队也应该采取小规模、较分散的形式以减少环境压力。注重湿地生态环境的监测,在各水域结点处建立水质监测点监测水文生态环境的变化,以随时根据情况调整湿地保护措施,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

2)宣传和贯彻低碳理念。尊重湿地原居民及其习俗,使之成为湿地生态旅游的一道风景线,成为最大获利者,从而增强当地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保持原有的低碳生活方式,保护湿地生态景观。湿地旅游交通除对景区车辆进行限制外,更要发展绿色交通,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的交通工具。制定湿地旅游行为及管制准则,要特别注意引导和教育湿地旅游者,规范其活动行为,真正实现湿地生态旅游“只能留下脚印,带走精神享受。”

黄震方,黄金文,袁林旺,等.2007,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以江苏盐城海滨湿地为例.人文地理,(5):118-123

李禄康.2001,湿地与湿地公约[J].世界林业研究,(1):1-7$

杨文 .2010,基于生态系统分析的湿地旅游产品特色研究——以河南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9):395-399

余国营.2001,湿地研究的若干基本科学问题初论[J],地理科学进展,(2):177-183

猜你喜欢
鸟类景观绿色
善于学习的鸟类
绿色低碳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鸟类
鸟类的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