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互动

2011-07-07 15:43杜学森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300451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10期
关键词:劳动力区域职业

杜学森(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天津 300451)

关于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互动

杜学森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天津 300451)

区域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孕育于劳动力市场,又反哺于劳动力市场,在高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互动中,双方达成动态的均衡,其结果直接作用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区域职业教育的率先发展与科学发展关键是要建立一套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互动机制并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劳动力市场;互动机制

问题的提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说:“社会拒绝使用学校的毕业生——在过去,社会的进展是缓慢的(除了一些简单的突变之外),因而也容易自动地吸收教育成果,至少也可以设法去适应教育的成果,但是今天的情况就不总是这样了………社会上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诸如不平衡状态的增长,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脱节,各种运动与反运动等等。这些矛盾对于教育都有巨大的影响。这个教育体系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的需要。它所教育出来的人并没有受到恰当的训练,因而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当这种体系所授予的资格和技术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时,这些社会便拒绝接受这些毕业生。”

书中所阐述的道理,在当今社会中已经成为了现实。众所周知,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提升了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更多的求学者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社会劳动者知识水平和学历水平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但是,制度性高等教育与新型多变的产业集群发展,尤其是高度增长的区域经济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作为中国区域经济的第三增长极,大开发和大开放促使出现了一些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知识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特征越来越明显,职业岗位的分工与细化使其对人才的需求个性也越来越强。因此,就出现了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一些企业、一些岗位求才若渴,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是人才需求和人才供应信息不对称吗?是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长期存在问题吗?是毕业生的工作报酬期望值过高影响了企业积极性吗?都不是。一些用人部门说:“我们不怕出高额的工资,问题是适合我们要求的职业素养与专门技能的人才太少。”问题的实质,是我们的教育,尤其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能否建立互动关系、形成互动效应。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必须互动,这就引发了三个问题:谁来实现这种互动,即互动的主体是谁?互动什么?怎样互动?总之,就是要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互动机制。

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互动的主体与载体

顾名思义,区域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区域经济和社会服务的高等职业教育,它和服务于一个产业或行业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不同的,后者强调专门性,而前者更要求适应性。区域高等职业教育除具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终身性等基本特征外,更具有地缘环境、产业集群、区域文化、个性需求等区域性特征。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互动是主体通过载体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见图1)。

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互动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模型与区域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互动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是大学的一种类型。就大学而言,大学的根本目标是造就有教养的人,大学使人产生责任感,大学精神使人严谨、求实,大学的人文关怀使人看到人的价值和对他人、对生命的尊重。为此,大学极其关注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现代理念的渗透和交流,以学术研究、社会实践等塑造学生的敬业精神、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高等职业教育又是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所以,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耦合,必须“以人为本”,高等教育的基本方面是培养人,培养人的个性,培养做人的原则;必须“能力至上”,这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学生学以致用的综合体现,是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为此,我们提出了“综合素养+专门技能”的人才模型(见图2)。

图1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互动的主体与载体框架图

图2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模型图

综合素养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的基础条件;专门技能是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适应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综合素养+专门技能”的人才模型是要求高职毕业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二字的规定性要求。

(二)区域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互动

办学思路互动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 从高职院校的产生背景来看,或依托地区或依托行业,“土生土长”是其一大特色。天津滨海新区是天津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天津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也是人才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两旺的区域。区域经济发展是高职学院生存的土壤。早在十年前,我们就提出了“主动适应,适度超前,学校与行业发展互动”的办学思路。该思路可以清晰地表述为:目标是培养适用性专门人才。主动适应是指适应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需要什么专业就办什么专业,需要什么能力就培养什么能力,需要什么课程就开设什么课程;适应人的可持续发展——适应就业需要、适应后期发展。适度超前是指:(1)预测行业发展,提前创办新专业;(2)考虑三年以后的用人情况;(3)不盲目跟风“热门”专业;(4)变“短线专业”为“长线专业”。学校与行业发展互动是指人才供应与人才需求互动、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互动。要求学校与企业双赢;学校与企业资源互用;“订单培养”,量身定制、满足个性需求;建立育人方向沟通机制;建立用人评价反馈机制。

专业发展定位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互动 产业集群指在某特定区域中一群在地理上临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天津滨海新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了以摩托罗拉、通用电器、韩国三星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群,以大港油田、渤海石油、中石化等为代表的石油化工与海洋化工产业群,以天津钢管公司为代表的冶金工业产业群,以丰田汽车为代表的汽车和机械制造产业群,以霍尼维尔、梅兰日兰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群,以统一电池、劲量电池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群。区域高职院校以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为基本方向,兼顾产业集群内不同企业的个性化要求,设计专业和课程体系,才能使人才培养具有适应性和竞争力。

专业建设模式与劳动力市场的客观现实环境互动 一个学校生命力的活水源头是市场,是人才需求的显在与潜在的市场。而适应市场的唯一途径是专业选择及其建设。专业选对了,招生和就业市场两旺,学校规模、质量、效益就会得到协调发展;专业选错了,教育资源就会形成极大的浪费。

(三)教学模式互动于劳动力市场依存的企业与岗位的个性环境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从2004年起开始在旅游管理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订单培养——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专业在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适应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群以及不同岗位的个性需要是教学模式应该研究的又一重大课题。通过多年的探索,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基本形成了“柔性契合、动态优化”的教学培养模式。

“柔性契合,动态优化”教学模式是一种以系统论为思想基础,讲求开放性、动态性、适应性,体现了用人与育人、学校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高度契合,追求一种应需而动、多元变化、协调发展的机制与环境。“柔性”就是适应性,适应外界变化的及时性及其能力。“柔性”,就是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契合”,就是“符合”,就是“适应”,就是指“一致性”。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互动,其实就是“柔性契合”,就是在发展中的“一致性”。“动态优化”是指人才培养模式在规划、实施、评价等内涵上不具绝对的预定性,而具有相对的变化性和优化选择性。

该模式的基本模型为:“一条主线;双元互动;三方协同;形式多元”。“一条主线”:以服务为主线。服务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服务于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双元互动”:育人单位与用人单位互动。“三方协同”:育人主体(学校)、用人主体(企业)、做人主体(学生)的三方协同。“形式多元”:“柔性契合,动态优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是工学结合的实现方式是多元的,多元性是由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要决定的。

(四)工学结合的互动机制是高职院校与劳动力市场互动的根本保障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是一所地方政府主办的职业院校,而非行业部门主办,所以没有行业背景。我院产学合作、校企结合没有行政权力的维护,完全建立在市场关系中,依赖市场法则来求得生存与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体制与机制也需要在市场关系中建立。

适者生存,这是颠扑不破的法则。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互动,从教学成效的层面上来说,实现了学生实习和就业的“零距离”对接,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一体化耦合,专业培养共性与企业需求个性的动态适应,直接表现为学生就业率高、就业稳定性强;从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层面上来说,企业、学校、学生三个主体实现了共赢,服务企业,满足人力资源的需要;服务学生,满足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服务学校,提高了教学质量。因此,互动、适应、创新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生命线。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荷)亨克·傅博达.创建柔性企业——如何保持竞争优势[M].项国鹏,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3](美)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4]卢德斯,奎苏姆宾.学会做事[M].余祖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杜学森.论职业教育“柔性契合、动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J].社会科学家,2008,(8).

[6]杜学森.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教育与职业,2007,(11).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G710

A

1672-5727(2011)10-0158-02

杜学森(1963—),男,天津市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工商管理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劳动力区域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分割区域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区域发展篇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区域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