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获奖者摘介

2011-07-07 11:37单捷飞
中国科技产业 2011年12期
关键词:产学研校企

■ 实习记者 单捷飞 李 俊

吴中江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获得者南京工程学院副校长

吴中江,1978年毕业于盐城师范专科学校物理专业,1990年在华南师范大学获得电教系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1999年7月任盐城师范学院计算机系主任,2004年8月起任盐城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2006年任南京工程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2008年10月当选党委常委,现任南京工程学院教授、教学副校长。

长期以来,吴中江教授重视产学研合作办学,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他曾主持制定互利性、多样性、先进性、长效性的校企合作四项原则。在这四项原则的指导下,吴中江教授先后领导实施了与25家国内外企业合作的30个校企共建项目(69个实验室),收益面覆盖南京工程学院90%以上专业,协议资金3.65亿余元。合作企业中有美国的GE FANUC公司、UGS公司、日本三菱(电机)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博世—力士乐公司、法国施耐德公司等11家大型跨国公司,其中6家为世界500强,国内合作伙伴多为行业领军型企业,形成多元化、多样化校企合作共建模式。

吴中江教授还探索出“企业大学计划”、“教学生产一体化”、“内生反哺”、“职业资质认证”、“行业共建”、“双主体”等六大合作方式。

南京工程学院通过校企合作战略,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建设了一流实践教学资源环境,形成了全程参与、深度合作的“校企融合”教育模式,构建了“一条主线,多元合作,三位培养,四个平台”的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在吴中江教授的带领下,南京工程学院的校企合作成效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南京工程学院的教育创新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可。江苏省政府两次组织校企共建签约仪式;《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其开展的教育模式改革进行了报道;学校近两年应邀在全国性会议或兄弟高校进行经验交流近20次,接待各级领导和兄弟高校参观考察200多批,积极推动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发展。

蔡泽伟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获得者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蔡泽伟,1987年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1998年任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院长,2006年7月调任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任院长,2010年4月至今任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蔡泽伟教授先后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3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发表专著1部,2006年入选国家“863”计划专家库。

在探索与创新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方面,蔡泽伟教授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构建了“点、线、面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订单培养、进厂建室、引厂入校等方式,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瑞典PROOVE公司等知名企业开展“点对点”合作。以“引协会(学会)入校”、“协会合作”等方式,引进和成立了宁波市自动化学会、宁波市工业设计学会等,开展“点对线”合作。通过与产业园区合作,建立了宁海产学研基地和余慈产学研基地,构建了“一体两翼”的“总部—基地”办学模式,开展“点对面”合作。

蔡泽伟教授审时度势,依托宁海县特色产业优势,践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总部—基地”办学模式,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海县政府、中国(宁海)模具城于2004年签约合作共建宁海产学研基地项目。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海产学研基地依托宁海县特色产业优势,面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创新“政府、企业、学校”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体制与机制;致力于搭建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与紧密型合作企业共同建设技术创新与服务平台,联合开展科技研发和技术攻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致力于搭建社区服务与咨询平台,促进宁海和谐社区的建设。宁海产学研基地于2006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2008年被评为宁波市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同时获得宁波市2008年教育服务经济贡献二等奖。

在人才培养方面,蔡泽伟教授带领学校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建立与区域经济匹配的“工商并重、双链对接”专业结构。在建设院校过程中,注重引领产业发展,培养国际化人才。与澳大利亚的霍姆斯格兰学院合作培养了大批国际商务人才;与雅戈尔集团合作创办了雅戈尔营销管理学院,较早地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蔡泽伟教授通过亲身实践证明,进行产学研合作工作,能主动适应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的改革,走出教育发展的新路子,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蔡泽伟教授还致力于建立并完善高职教育体制机制,推动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新模式。2006年5月,在蔡泽伟教授带领下,学校联合20家企事业单位和8所职业院校,筹建了“浙江三江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构建服务型高职教育体系。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办学,进一步加强了与国内外教育和校企的合作交流。

李燕萍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获得者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

李燕萍,1986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计划与统计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系,获企业管理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6年起任教于武汉大学。李燕萍教授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研成果被评为湖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现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学术带头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理论部副部长,在产学研合作实践与研究方面积极贡献力量。

自2009年以来,李燕萍教授潜心产学研合作促进事业,倾心奉献,默默耕耘,本着锐意进取、创新为本的研究理念和严谨、务实、高效的科研精神,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瞄准产学研合作问题的突破点和产学研促进的结合点,通过“建基地,做项目,带队伍”的实践,在整合产学研合作创新资源、搭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探索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切实为产学研合作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

建基地,为产学研合作搭建良好的科研和服务平台。李燕萍教授参与筹备成立并推动了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形成了我国产学研合作领域的一方平台与重要基地。中心由武汉大学发起并联合14家有关政府部门、大型企业、科研机构于2009年4月成立,是我国高校第一家专门从事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的开放式机构。两年多来,中心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对外交流与合作和内部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国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2010年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做项目,大力推动创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李燕萍教授开展了一系列产学研合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形成了丰富的产学研合作领域的成果,为各级部门、社会各界提供了决策性参考与思想支撑。自2009年4月以来,她作为第一参与人参加了教育部社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特色产学研用结合的模式、机制及政策研究”;作为主持人主持了各层级项目10项,科研经费达100万,如“中央在鄂高校与湖北省企业合作现状研究”等;通过项目研究与实地考察,她提交了10多份产学研合作研究咨询报告或内参,出版产学研合作领域的学术专著1本,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得到了国内同行的广泛认可与好评。

带队伍,加强产学研合作研究的卓越梯队建设。作为学术带头人,李燕萍教授建设了一支由中青年学术骨干和研究生组成的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培养了产学研合作领域的专门人才。该研究团队现有3名副教授、1名博士后、4名博士研究生、若干名硕士研究生,7人具有博士学位,2名博士研究生即将毕业。研究团队已获得了与产学研合作相关的项目23项,发表了30余篇学术论文,参加了10多次学术交流与实地考察,队伍得到了锤炼与成长。

金雅兰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获得者抚顺市科技局局长、党组书记

金雅兰,现任抚顺市科技局局长、党组书记。在促进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她始终坚持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促进引导、组织协调、统筹实施的作用,将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充分确立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及高等院校、研发机构的技术和人才支撑作用;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条件,以增量投入激活存量,并配合市场机制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充分调动产学研各方面力量,创新模式,突破瓶颈,形成多元投入、资源共享、广泛协作、联合公关的产学研合作新格局;以“两个国家级产业化基地建设为主线、其他县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补充”的原则,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产学研合作投入,探索建立以有限的财政资金为引导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担保风险补偿机。

2011年,金雅兰在促进产学研合作中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带领抚顺市科技局成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成员单位,并完成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的系列相关工作;积极推动院士抚顺对接活动,促使抚顺矿业集团、抚顺高科、抚顺隆基等骨干企业分别与中国石油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的院士专家成功对接;代表抚顺市科技局分别与吉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南大学签订了5项产学研合作战略合作协议;引导中国石油大学与抚顺是政府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全面框架协议》,并与抚顺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签约共建重质油深加工中试基地,同时投资5亿元建设针状石油焦产业化项目;组织企业积极申报国际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已有18家获批;指导市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区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较好的支撑;组织起草《抚顺市产学研合作政策实施意见》;主张成立“抚顺市产学研协作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帮助企业引进高技术人才,促进了6家博士后工作站落户抚顺企业。

在金雅兰的带领下,抚顺市科技局建立起了“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积极稳妥、合作有效、有利发展”的产学研工作运行机制,并为国家先进能源装备基地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精细化工产业化基地他见产学研服务平台。此外,抚顺市政府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 中科院北京分院等院校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建立了更加稳固有效的科技合作关系。

肖迪娜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获得者上海市健康产业发展促进协会常务副会长

肖迪娜,上海市健康产业发展促进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品牌专家委员会成员。

肖迪娜在产学研合作实践和促进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她参与筹备中国产学研品牌建设战略联盟上海联络处,并努力推动其在上海的发展,推动上海成为我国产学研合作领域的平台及重要基地。她参与主办了华东六省一市博览会、两届中国健康产业博览会,进一步加强了各省市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促进其优势互补。她参与举办了现代农业与健康产业市长论坛,论坛内容涵盖健康产业与现代农业领域的政策法规研究、当前的成果及发展趋势探讨、典型项目和产品推荐、投融资模式路演、产业链与流通体制等,集中宣传和检验了实战成就和学术成果,积极推动了健康产业领域产学研合作的发展。

肖迪娜在社会服务、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她参与举办了2010世博国家馆馆长与中国市长对话,上海世博会部分国家馆的19位馆长或代表与45位各省市自治区的市长或政府代表,就各国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交通智力、民众健康等话题进行相互学习与交流。

肖迪娜还参与主办了中卢医药合作日活动,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产学研在卢—中两国和欧—中地区的发展;主办了中国新医改和医疗市场发展论坛、药品安全与药物警戒研讨会等国际论坛12场,推动制药、生命科学与医疗产业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主办了国际城市生态旅游论坛,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生态旅游产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推动国际城市生态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参与主办了上海国际健康健美长寿论坛暨健康产业博览会,健康养生国际论坛等,积极倡导健康养生理念。

此外,作为学科创新的领军人物,肖迪娜在上海市健康产业发展促进协会内组建了由教授、博士、主治医生等30余人组成的结构合理的专家委员会,成员涉及大专院校、医院、医学研究所的门类齐全的各大学科。专家们活跃在上海市健康、营养领域,参与了包括世博会等许多重大项目,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出版了《中老年人营养保健食疗药膳》等书籍,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产学研校企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第十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