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失去一个梦,半夜里我披衣起来四处找寻。天昏昏,道路泥泞,我不知道应该走向什么地方。前面是茫茫一片白雾,无边无际,我看不见路,也找不到脚迹。后面也是茫茫一片白雾,雪似的埋葬了一切,我见不到一个人影。没有路,那么,梦会逃到什么地方去?
我仍然往前面走。我小心下着脚步,我担心会失脚跌进溝里。我走到一家小店门前。柜台上一盏油灯,后面坐着一个白发老人。我向他打个招呼,问他是否见到我遗失的东西。
“你找寻什么,年轻人?”
“我找寻一个梦。”
“梦?我这里多得很,”老人咧嘴笑起来,“我这里有的是梦,却不知道你要的是哪一种?” “我失去的是一个能飞的梦。”
“我不知梦能飞不能飞,不过你看它们五颜六色,光彩夺目。你可以从里面挑选任何一个,并不要付多大的代价。”他给我打开了橱窗,无数的梦商品似的摆在那里。的确是各种各类的梦:有的样子威严,有的颜色艳丽,有的笑得叫人心醉,有的形状凄惨使人同情。这里面却没有一个能飞的梦。我失望地摇头,我找不到我失去的东西。
“随便挑一个拿去吧,难道里面就没有一个你中意的?”老人殷勤地问。
“没有。我只找寻我失去的那一个。别的我全不要!”
“但是茫茫天地间,你往哪里去找寻你那个梦?年轻人,我应该给你一个忠告,失去的梦是找不回来的。”
“我一定要找!从我身边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找回来!”
“傻瓜,为什么这样固执?”老人哂笑道,“多少人追寻过失去的梦,你可曾见到什么人把梦追了回来?听我的话,转回去好好地睡觉。”
我却继续往前走。雾渐渐变为稀薄,我看见江水横在我的面前。我踌躇起来,没有舟楫,我怎么能达到彼岸?忽然一只小木船靠近岸边,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撑着篙竿高呼“过渡”。我立刻跳到船中,连声催促船夫火速前进。
“老先生,为什么这样着急?半夜里还有什么要紧事情?”这个少年怎么称我做“老先生”?刚才在小店里,我还被唤做“年轻人”,难道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我会增加了许多年纪?我没有工夫同他争论,我只问他:“喂,你有没有见到我那个失去的梦,那个能飞的梦?”
少年不在意地回答:“我在这里见到的梦太多了,不知道哪一个是你的?若说能飞,它们都是从这江上飞过去的,没有一个梦会半路落在江里。”
“我那个梦特别亮,比什么都亮。”
“除了星星,我没有见到更亮的东西。那么你的梦并没有飞过这里,因为我见到的全是无光的影子。”
“你能不能告诉我它飞往什么地方?”
“我不能。不过我知道它一定不在对岸,我劝你不要过去。”
“我一定要过去。请你把我快送过去,我愿出任何的代价。”
少年把我送到了对岸。没有雾。天落着小雨。我走的全是滑脚的泥路。我好几次跌倒在途中,又默默地爬起来,揉着伤,然后更小心地前进。一座高山立在我面前。没有土,没有树,这是一座不可攀登的石山。“难道我应该空手转身回去?”我迟疑起来。“不能,不能!”我听见了自己的心声。“年轻人不能走回头路。”我的心这样说。我鼓起勇气攀登岩石,一个继续一个,直到我两手出血,两脚肿痛,两腿发软,我还在往上爬行。
我几次失掉勇气,又恢复决心;几次停止,又继续上升;几次几乎跌落,又连忙抓紧岩石的边沿。最后我像一个病人,一个乞丐,拖着疲倦的身子和破烂的衣服立在山顶。我仍然看不到我那个失去的梦。上面是一望无垠的青天,下面是一片云海、雾海。在这么大的空间里只有一只苍鹰在我的头顶上盘旋。
我的眼光跟着鹰翼在空中打转。我羡慕它能够那么自由自在地在无边的天海里上下飞翔。它一会儿飞得高高的,变成了一个黑点;一会儿又突然凌空下降,飞得那么低,两只翅膀正掠过我的头。我看见它那只锋利的尖嘴张开,发出一声嘲笑似的长啸。它一定在笑我立在山顶束手无策,也许就是它攫去了我的梦。所以它第二次掠过我的头上,我愤然伸出手去捉它的脚爪。我捉住了鹰,但是一个筋斗把我从山顶跌下去了……
我睁开眼,我还是在自己的家里。原来我又失去了一个梦。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在桂林
选自《巴金散文选》
作文赏析
《寻梦》创作于1941年,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巴金先生在这黑暗、令人绝望的社会环境中,希望寻到自己的梦,实现自己的梦。这个时期也是巴金由彷徨走向坚定,由一个自由主义者走向成熟、现实作家的心路历程。
巴金散文最大特点是真挚亲切,以情动人。这主要得益于他喜欢用第一人称写文章。巴金倾述感情不借助炽烈的语言和铺陈华丽的辞采,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与你促膝谈心,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自然地感染读者。他的语言水静沙明,一清到底,自然流畅,毫不造作,于平淡中见文采,通脱之处出意境,自然之中求严谨。
一个梦想“飞起来”的青年典型在巴金的《寻梦》中被成功塑造。“我”在深夜起来寻找那个失去的梦,为了寻梦,“我”非常执著地克服种种困难向前行进着,最终却发现那个会飞的梦只不过又是一个梦,未能如愿以偿!文中作者很巧妙地用雾把前后的梦境连贯起来,每一次雾的出现都不一样,由开始的模糊到后来的清晰,而那个梦似乎也离自己越来越近了。巴金用拟人的手法细腻地给我们描述了梦的形象,也暗喻人的一生要经历形形色色的过程,由“我”开始寻梦遇到的白发老人称“我”“年轻人”,到“我”寻找失落的梦时遇到的少年称“我”“老先生”。这个寻梦的过程就是追求理想的一生,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生!努力应从今日始,“失去的梦是找不回来的”。本文绚丽奇幻的环境氛围的渲染,让读者如临其境。开篇伊始,“前面是茫茫一片白雾”,“无数的梦商品似的摆在那里。的确是各种各类的梦”,“天落着小雨,全是滑脚的泥路”,“我好几次跌倒在途中”,最后是“一座高山立在我面前。没有土,没有树,这是一座不可攀登的石山”。作品层层递进,把读者带进一个阴雨绵绵、雾气弥漫的艰险氛围,令人惊悚。与此同时,作品描写主人公“揉着伤”“两手出血”“两脚肿痛”“两腿发软”,最后“像一个病人、一个乞丐,拖着疲倦的身子和破烂的衣服立在山顶”。这无疑表现出寻梦的艰苦情景。写景状物兼之心理刻画:“我踌躇起来”“我几次失掉勇气,又恢复决心”“我羡慕它(苍鹰)能够那么自由自在地在无边的天海里上下飞翔”,生动而准确地描写出“我”在寻梦中锲而不舍的毅力。所有这些都多侧面地表现出一个人欲实现其抱负,需要坚强的意志和知难而上的决心。寻梦,是成长、成熟的历练,很难想象,一个不经风雨磨砺的人能轻而易举地成才,实现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