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水文章 万顷稻花香

2011-07-03 02:52李庆丰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1年12期
关键词:水田全县灌溉

□ 李庆丰

在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三江平原上,有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兴小城——绥滨。2011年,全县水田面积突破百万亩,达到101.2万亩,这对于总耕地面积仅150万亩的小县城来说简直就是个奇迹。而在创造这个奇迹的过程中,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明县情 把握机遇

绥滨县地处黑龙江与松花江交汇处的冲击平原上,三面环水,中间绿洲,是全国唯一无山无石县,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是全省55个产粮大县之一。四十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种植结构调整。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从保家安民,发展生产出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南江筑堤保家园,北江护岸保国土,中部治蜿改良田,东西建站夺高产”的号召,大力推进防洪、除涝和灌溉工程建设。上世纪80年代,针对旱作农业易受水旱灾害,粮食产量徘徊不前的农业生产状况,又提出了“旱路不通走水路,打井种稻穷变富”的农业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水稻生产发展,开启了种植业调整的先河。

万分之一坡降的大平原地势和丰富的地表水源是绥滨县得天独厚的优势。2009年大旱之后,在总结以往种植业结构调整思路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将农业发展确定为大力实施“两江开发”战略。突出“以水富民、以水兴业”理念,抢抓全省建设“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有利契机,做强做大“水”文章,计划用三年时间把全县种植水田面积扩大到100万亩。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百万亩水稻基地县”的目标已提前一年实现。

满目金黄稻浪翻。农民丰收的喜悦让我们看到,百万亩水稻基地县的成功打造,让他们在“以稻抗灾,以稻增粮,以稻富民”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脚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变成了现实。2010年,71万亩的水稻使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2亿斤,农民人均收入8 500元,水稻面积比2009年增加30万亩,粮食总产增加6.9亿斤,农民人均收入增加了4 500元。今年粮食总产有望突破14亿斤,农民人均收入可达到万元以上。

克难关 水利当先

古人云:治国先治水。绥滨县处于众多江河下梢,地势低洼,极易受洪涝灾害的侵扰,近年更是旱涝连灾,严重危及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兴水利、除水害是农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组织的水利建设全民大会战到近些年积极争取资金新建、重建和更新改造的一大批水利工程。经过四十多年努力,全县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防、排、灌、供、保的工程体系。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日益凸显,也给水利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水田,水田,有水才能种田。打造“百万亩水稻基地县”,最关键的就是要解决水的问题。

必须加快农田水利配套工程建设,让现代化的水利工程建设构筑起一条条维系水田快速发展的生命线!全县上下形成共识,一场打造“百万亩水稻基地县”,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战役就此打响!从那一刻起,水利行业掀起了一股以加快争取和实施大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大兴水利热潮。

2009年,绥滨县水务部门抓住全省实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的有利契机,通过努力把全县松花江沿线的7个灌排泵站更新改造规划列入到省规划之中。为了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大年初二,当人们还沉浸在合家欢乐的喜庆氛围时,水务部门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已经在工作岗位紧张地忙碌起来。苦心人天不负,项目终于成功立项,并做为全省19个同类项目中优先实施的5个项目之一争取到了国家投资。2009年至今,投资3 712.9万元,陆续实施了敖来灌溉站更新改造工程、兴安灌溉站和永兴灌溉站的重建工程、蜿蜒河排水站的更新改造工程,灌排能力得到恢复和提高,对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田灌溉起到了保障和促进作用。

绥滨县的水田绝大多数为地下水灌溉,在推进水田发展过程中,水务部门把加快水源井建设作为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和重要内容,科学谋划、高效推进。一方面积极宣传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农民每打一眼水田灌溉井,县财政补助1 000元”的优惠政策,激发农民实施“旱改水”打井种稻的热情,尽全力协调县内及周边农场甚至外县的钻井队伍,确保按预定的建设目标推进水源井建设进度;另一方面安排水资源办的工作人员实行“一站式”服务,主动深入到乡镇村屯为用水企业和农户办理凿井资质证书和取水许可证,尽可能地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增打更多的新井赢得宝贵的时间。同时,安排农田管理站的工程技术人员,紧跟打井进度,及时对新打水源井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成井质量。从2009年秋天至今,共计新打水源井5 724眼。

如果说灌溉泵站引来了源头活水,那么输水渠道和排水干沟就承载了保证来水有效灌溉和弃水顺利排出的重任。绥滨县的灌排渠系及配套工程大都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标准低、不配套,虽经部分治理,但很难满足水田快速发展的需求。2010年春,为解决水田排水问题,水务部门投资700多万元,实施了排水工程建设,赶在雨季前完成了38条160多公里排水沟道的疏通、扩建任务,建配套桥涵112座(桥4座,涵108座),使水田生产弃水和自然降水得以顺畅排出,为农业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2011年初,水务局组织技术人员多次现场踏查、实地研究、专题商讨,制定出《2011年绥滨县灌排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根据水稻生产发展需要,紧紧抓住春秋两季,按年度发展计划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水稻生产解决水源、排水和通行等困难。投资3 790万元,整修衬砌灌渠13条,长24.27公里;整修新建排水沟65条,长220.9公里;新建灌排渠系建筑物144座(桥11座,涵127座,渡槽6座)。

同时,为引导农民群众向节水低耗型灌溉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率,在省厅和市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永兴灌区新建一处万亩地表水控制灌溉示范区,在忠仁村新建一处500亩地下水控制灌溉示范区,让农民实实在在地尝到了节水控灌的甜头。

在省水利厅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全县人民不懈努力,绥滨县的水利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不断完善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为农业生产发展特别是水田开发创造了条件。截至2011年秋,初步完成了蜿蜒河排涝工程配套和敖来河下游、凤向两个涝区骨干工程建设,治理了部分小型涝区,建设了蜿蜒河、敖来河下游、东升和凤鸣4个排水站,排水能力达30.78立方米/秒,初步建成了72万亩排涝工程控制体系。建设了永兴、敖来、兴安和德胜4个灌区,各类机电井数已达13 311眼,使地表水提取能力达到19.42立方米/秒,灌溉能力达21.89万亩,地下水灌溉能力达99.8万亩。

新目标 跨越发展

百万亩水田开发目标的实现,使绥滨在农业调整中跳出了传统,取得了效益,拓宽了思路。百万亩水稻基地县的成功打造,让全县上下为之振奋,但绥滨县委、县政府并没有守着成绩沾沾自喜、自我满足,更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而是把成功当作新的起点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绥滨县虽地表水资源丰富,但属水质性缺水地区,地下水铁锰含量较高,且打井种稻已便地下水严重超采,地下水位已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一切都是水田快速开发,打造优质绿色水稻品牌过程中存在的隐忧。绥滨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地提出了“水源转换”战略,决定利用两江水资源扩大地表水种稻面积,减少地下水种稻面积。力争到2015年,水稻面积再增加20万亩,使全县水稻播种面积达到120万亩,其中地表水灌溉面积要达到90万亩;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现水稻控制灌溉面积50万亩。

作为水利建设者,围绕未来水田发展目标,绥滨水务部门将结合全县自然条件和既有工程状况,确立了努力推进灌排工程建设的目标。在灌溉工程建设上,一是完善既有灌区建设。利用小农水重点县和农业开发、以工代赈等项目,用三年时间完成永兴、敖来和兴安3个灌区干、支渠和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打造17.79万亩高标准地表水灌溉示范区。二是新建三个大型灌区,通过新建渠首工程,整合现有灌溉工程,建设以松花江为水源、控制面积90.63万亩、灌溉面积60.72万亩的松江灌区;依托绥滨灌区建设控制面积8.64万亩、灌溉面积5.08万亩的福兴灌区;建设控制面积45.5万亩、灌溉面积30.05万亩的德龙灌区。到2015年使绥滨县地表水提取能力达到93.6立方米/秒。灌溉面积达到95.8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90万亩。相应削减地下水灌溉面积,到2015年将地下水灌溉面积减至54.1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0万亩。在排涝工程建设上,一是提高排水泵站的排水能力。将现有蜿蜒河涝区、敖来河下游涝区、凤向涝区的四个强排站排水能力分别提高到58.45立方米/秒、12.50立方米/秒、9.26立方米/秒、12.45立方米/秒,并新建流量为3.16立方米/秒的东胜强排站和流量为2.70立方米/秒的绥东强排站,使全县排水能力达到98.52立方米/秒。二是提高排干标准。通过清淤扩建,将现有涝区排干由三年一遇提高到五年一遇,达到 “干五支五”的排水能力。三是改造新建田间配套工程,使涝区排水顺畅,通行便利。

壮丽图景绘就,水利跨越启程。中央和省委水利工作会议全面吹响了大力发展现代水利的冲峰号角,绥滨水利事业发展也必将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十二五”时期,将全面完成三大地表水灌区、六小地下水灌区建设及除涝工程提高标准建设等19亿元投资的建设任务,为全县打造绿色优质水稻、水稻总产突破13亿斤提供强大的水利支撑。

猜你喜欢
水田全县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莫里斯的短篇小说——《小个子法国人和他的水田》
先锋厦地水田书店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近世长三角南缘的水田经营与环境博弈
凤头猪肚豹尾说“白传”——读《白水田传》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