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之回顾与前瞻

2011-07-01 09:39曹小晶尹婷婷
关键词:影视教授

曹小晶 尹婷婷

20lO年11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西北大学主办,西北大学文学院和西北大学影视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承办,由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西安五洲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天平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等协办的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在我校隆重举行。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复旦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广电总局影视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台湾世新大学、实践大学等84所高校和影视研究机构的260余位专家、教授以及博士研究生等出席了会议。

11月19日上午的开幕式由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李浩教授主持,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孟建,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文联党组书记刘斌,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方光华,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杨凡,西部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占良,陕西电视台副台长王渭林、西北大学副校长任宗哲等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本次年会以“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为核心议题,共举行了大会主题论坛一场及专题论坛十场。

一、主题论坛一前沿思想的碰撞

主题论坛由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孟建教授主持。原全国文联副主席、国家广电总局副总编、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仲呈祥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处处长、《现代传播》主编、博士生导师胡智锋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星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旭光教授,台湾媒体科技与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创设人李天铎教授,西北大学文学院广播电影电视系主任张阿利教授先后作了主题报告。

仲呈祥教授在《艺术学升级门类背景下中国影视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报告中指出,在即将进行的学科调整中,艺术学科有望从一级学科升级为独立门类,在这一背景下,包括影视在内的所有艺术学科建设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这必将促进中国艺术及艺术教育事业的健康迅速发展,但仲先生也不无担忧地呼吁各个高校不要因此一哄而上,一定要以质量为重,理性发展。

胡智锋教授在《新世纪十年中国电视内容生产热点分析》的报告中,梳理了中国电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至今的发展历程,尤其对近十年的中国电视内容生产进行了简要剖析:以电视剧为代表的虚构类制作已基本完成了本土的类型化和产业化转型,成果丰硕;以时政新闻、民生新闻、灾难报道等为代表的非虚构类制作,基本完成了量的激增与质的提速同步进行,该类节目正在成为践行政府“以人为本”理念的“助推器”和“平衡器”;而谈话节目、纪录片等交叉类节目,则真实地印证着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积极变迁。在肯定重大进步的同时,也指出了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盲点,并就如何解决问题、进一步应对未来面临的“三网融合”、行业竞争与体制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前瞻性探讨。

周星教授在《新媒体时代的影视文化传播》的报告中,以中国当下网络时代的诸多热点现象与症候为切入点,敏锐深刻地指出:在微博、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影响下文化的变革与多元化发展是必然的,新媒体文化不仅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巨大,同时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强调作为业界一定要警醒的是:要用健康审美的艺术文化精神去引领影视及新媒体产业的良性发展。

陈旭光教授在《华语电影大片十年:全球化时代中华文化的影像化表达》的报告中,回顾了“华语电影”这一概念的最初提出与演变,认为:华语电影这一后设性术语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产物,其实际内涵应该是“中华文化电影”,而在此基础上的“华语电影大片”堪称华语电影的典型代表。该类影片是中国电影业对好莱坞电影的抗衡,是塑造中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承担者,也是中国电影格局的产业化新开创,并以具体影片为例进行了详细分析。

李天铎教授在《影音媒体与创意管理:风险管控与自由市场竞争》报告中则从创意产业与管理的角度,对影音媒体进行了独特阐述:影音媒体具有高社会附加价值、文化经济效益、资本密集与高风险等特征,尤其独具体验性、象征性财富等特点;全球化时代,任何产品一定得具国际质量,才有生存的机会,影音媒体也不例外。在分析了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影音媒体等创意产业组织的四种基本组织模式后,他提出了“今天的电影要创造的不仅是美学价值,还是欲望价值、社会价值等多重价值。”

张阿利教授在《回望新十年的中国西部电影》的报告中对新世纪以来中国西部电影的十年历程进行了简要概括,并认为在当下,中国电影行业的竞争格局与多元化格局正在将西部电影又一次推向国际化的舞台。与此并进的是,针对新西部电影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并积极呼吁全国的影视研究者更多地关注、研究西部电影。

二、专题论坛——专业理念的交流

本届论坛共设立了四个专题十个分论坛,6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影视文化前沿”“媒介技术与传播文化”“类型电影”“电视剧创作”“纪录片与动画片”“影视艺术美学”“影视管理与产业”“影视教育”“西部影视”等话题展开了多元化的积极讨论。

(一)影视文化前沿与相关理论热点

“影视文化前沿”是本届论坛的核心议题,也是参与研讨的学者人数和听众最多的议题。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的李继东副教授率先发言,将影视文化产业提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论述,并具体分析了当前中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中主要存在的“创意不足、文化不强、产业不大”等三大问题。北京电影学院黄式宪教授认为,中国电影之强盛,必将立足于民族文化的主体创新及其在现代意涵上的拓展,并具体针对近几年的中国大片,详尽分析了当今电影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大片文化品位沉落、泛娱乐化倾向”等亚健康影视文化症象。上海大学的金丹元教授则从多重文化发展格局的背景出发,对未来中国电影的美学发展趋势提出了独到看法。上海交通大学的李亦中教授则结合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现状,进行了中国电影如何“走出去”的发言。天津工业大学的左芳教授、重庆大学的黄琳教授等也分别从全球化背景出发,对目前中国影视产业、影视文化在建构中国社会文化价值体系方面存在的潜在危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未来改进发展的良性空间与战略策略进行了积极探讨。

北京电影学院的陈晓云教授以“作为电影研究社会维度之一的明星研究”这一相对具体的角度切入对影视文化的探讨,认为:在构成电影的各个元素之中,电影明星与电影意义的生成、电影的生产与消费机制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而电影明星研究同电影史研究一样,都可以从不同维度展开。同样从明星角度对影视文化前沿内容投以关注的还有上海戏

剧学院的厉震林教授等。

四川大学的欧阳宏生教授则从电视批评的角度介入对新世纪以来电视文化的思考。中央民族大学的吕乐平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的牛慧清主任、暨南大学的王玉玮副教授、浙江传媒学院的李琳副教授、山东艺术学院的宋法刚博士等则分别以电视春晚、央视矿难直播、民粹主义倾向、央视读书类栏目等为具体研讨话题,深入阐发了对电视文化的独特见解。

与影视文化研究紧密关联的是对影视技术与媒介传播的研究。上海大学的聂伟教授结合PSP网络视频分享以及3D技术,探讨了后“经典”时代的影视产业与文化生态。国家一级录音师、上海戏剧学院的詹新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陈月华教授、聊城大学的朱印海教授、上海大學的刘秀梅教授、浙江传媒学院的张彩虹博士、华南理工大学的周建青副教授则分别对电影中的声音创作、老年群体的媒介素养提升以及新媒体艺术传播中的文本与视像互动迁移、“三网融合”、“娱乐政治”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

(二)对影视创作实践的密切关注

在中国影视产业化的进程中,大力发展繁荣类型影视是必经之路。近十年来,我国在该方面的生产,无论数量还是质量较之以前都有明显的开拓与进取。与此呼应的是,学界对类型影视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深化。

福建师范大学的颜纯钧教授针对近年来中国电影商业大片的创作热潮,尖锐地提出了中国类型电影虽然在票房上有了明显进步,但是内在创作模式依然不够成熟的问题。西南大学的虞吉教授针对类型电影创作提出了“民族现代类型电影”的概念与体系,并认为其建构的基础应该是“参照与原在”二元互动的总体动力学态势。暨南大学的陈林侠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冯果副教授等则分别从中国的古装武侠大片、冯小刚系列贺岁片等具体类型入手,对目前大片类型制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华南理工大学的李幸教授则以其著述《被遗忘的影像》为出发点,对中国新纪录片的研究及电影史写作发表了看法。北京师范大学的张智华教授、南京理工大学的孙宜君教授则主要针对中国的电视剧类型化制作进行了详细探讨,既概括了新十年中国电视剧创作的基本叙事策略,也梳理了某些类型剧的发展脉络与审美特点,同时还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安徽师范大学的马梅副教授、首都经贸大学的吴三军老师等重点阐发了重大主题宣传型纪录片的类型特征及其在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方面的重大价值与历史教训。河北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的几位青年学者就动画片的创作现状与管理法规、未来发展等也进行了探讨。

(三)影视文化管理与影视艺术教育

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既离不开科学规范的管理、更离不开最为基础的影视艺术人才培养。

北京大学的陆绍阳教授探讨了中国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方法,提出了“一个目标、两个培育、三个支持、四个建立、五个突破”等思路。首都经贸大学的王昕副教授等也分别对中国电影产业化现状及改革提出了看法。

上海大学的刘海波副教授以本校的编导专业为例,分析了现阶段编导专业教学的现实环境、学生特点、就业市场等问题,提出了编导专业应紧密结合现实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中国传媒大学的涂彦老师则将高等院校的影视教育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联系起来,提出应加强高等院校影视专业学生的影视文化教育和国际传播能力。

(四)西部影视发展

西部影视在中国影视的发展中独具特色,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曾经有过令世人瞩目的辉煌;西部影视研究也一直是我校影视学研究的重点与特色。新世纪以来,西部影视与研究又出现了很多新的作品与亮点、热点话题。

西北师范大学的黄怀璞教授以2010年央视一套播出的四部电视剧为例,对近期西部题材的电视剧意识形态观进行了分析,认为西部题材电视剧在肩负审美表达西部文化历史、西部建设等问题的同时,也担负着关于西部的社会意识形态传播的任务。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张芸副教授认为,正是“乡土”西部与背后“城镇”空间的纠结叙事,才使得经典西部电影主题得以凸显,并以作品为例进行了分析。著名剧作家、西安文理学院的兰一斐副教授则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对于西部电视剧的创作现状、面临问题等进行了阐述。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是目前我国影视教育与影视学术研究的惟一国家一级学会,自1983年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13届年会、6届中国高校影视高层论坛,并组织颁发了以表彰会员学术研究成果为主的6届“学会奖”和以表彰影视创作为主的3届“学院奖”,此次年会也进行了相关的评奖、颁奖活动。

我校作为此次会议的主办单位,为学会发展,进而为推动全国影视教育与影视学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届年会、论坛以及颁奖礼得到了陕西电视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西安电视台、西安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社会科学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华商报》、《三秦都市报》、《文化艺术报》、西部网、云南卫视等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与报道。搜狐网站、酷6网还为本届年会与论坛开设专题,并通过微博、视频直播等形式对开闭幕式、主题论坛等予以报道,许多热心网友与会议代表们在现场进行了互动交流和评述,真正体现了新媒体时代影视文化的无所不在。

猜你喜欢
影视教授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心不在焉的教授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教授的谜题
影视
看影视学口语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
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