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海虹 赵媛
摘要:本文对1916年8月至1919年1月邵飘萍受聘为上海《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时所撰写的216篇“北京特别通信”进行了文本研究。“北京特别通信”题材重大。分析透辟,具有评论性、连续性、预测性等特点,当年风靡全国。邵飘萍“铁肩辣手。快笔如刀”,使他的通信作品对我国通讯和深度报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邵飘萍《申报》;“北京特别通信”
中图分类号:G219文献标识码:A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军阀混战时期,中国陷入内忧外患之中。北京是众党派军阀的政争重地。上海《申报》非常关注北京的动向,常聘人撰写文章以通信、余谈、特约函等形式发表,作为公电之外的补充报道。为了加强对北京政情的采访和北京新闻的报道。1916年8月,《申报》特聘邵飘萍为驻京特派记者,开我国驻地特派记者先河。当时,记者向报社传递新闻报道已经可以使用电报,但因电报费用昂贵,通常只用来传递简短的消息。所以记者需要将详细、具体的内容再作记述,通过邮寄传递给报社,作为消息的补充。很多此类报道由此而名为“通信”,邵飘萍此时的作品也如此,这就是“北京特别通信”。“北京特别通信”刊载于《申报》第一张第三版“要闻一”栏目中,自1916年8月26日第一篇“北京特别通信”刊载,至1919年1月1日最后一篇见报,邵飘萍共创作了216篇,20万余字。通信是通讯文体的前身,“北京特别通信”风格鲜明。对通讯文体的发展,尤其是对工作通讯、深度报道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题材重大,内容独家
邵飘萍活跃于报坛的20年中,中国和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北京特别通信”选取了当时关系国家民族的重大事件作为题材,或分析讲解。娓娓道来,或攻讦揭露,一针见血。如揭穿大总统黎元洪与内阁总理段祺瑞之争;揭露国会议员缺席逃席,不务正业,买官卖官,贿赂成风的怪状;揭发北洋军阀为争夺权势地盘而挑起内战的真相;揭示内部混争的结果必然是对外借款,而大借款必然丧权辱国的国家命运;猛烈抨击段褀瑞内阁及张作霖等这些附赘在国家肌体上的大毒瘤。这些题材因其重要性、敏感性而为时人所关注。邵飘萍则直逼事件命门而不惧其害。这种“卓绝奋勇,只知有真理,有是非。而不知其它,不屈手最凶残的军阀之刀剑枪炮……的大无畏之精神”是其战斗风格淋漓尽致的体现。
邵飘萍具有卓越的采访艺术。他长于辞令,慷慨大方,乐于交游,善于与各色人物打交道。上至总统总理、炙手可热之辈,下至仆役百姓、贩夫走卒之流,他都说得拢。谈得来。因此耳目众多。这使他在瞬息万变、危如累卵的时局中游刃自如。北京达官显贵世故圆滑,恶见记者,邵飘萍却使之不得不见,见且不得不谈,“旁敲侧击,数语已得要领”。《申报》不少通信乃飘萍独家报道,令舆论哗然,令业界望之兴叹。
二、夹叙夹识,感情丰沛
早期的通讯与时评没有严格的界限,评的成份在通讯中占有很大比重。“北京特别通信”。也具有显著的评论性,有学者称之为“评述性通讯”。
邵飘萍在“北京特别通信”中评论往往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当时,迫于军阀统治的苛酷,多数报纸文章或环顾左右而言他。或作隔靴搔痒之议论。而邵飘萍则锋芒毕露,仗义执言,毫不顾忌。如《中日借款之丧权辱国财政当局应负责任大借款前途之成败如何》(1916年9月22日《申报》第15666号“申报第一张”第三版)开篇即把批评的矛头指向财政当局的失策,直言借款之事“丧权辱国、无裨危局”,一针见血。
邵飘萍身处乱世。以笔为枪,诛丑伐恶。其通信感情丰沛,立场鲜明,以事携理,融理于事,彰显评论的色彩。如“北京特别通信(一四)”中,邵飘萍写道“故张少轩之召集会议,欲为东南盟主,直可谓为妄想。以彼腐败之脑筋,率领腐败之军队,其何能为?”将张勋妄图通过议会压迫少数,为自己谋求政治地位的阴谋揭露于天下,将作者的感情表达的畅快淋漓。
三、观察入微,生动畅达
邵飘萍对时局了解深刻,观察入微,常人仍觉浮云蔽目,他却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如原载1917年7月21日《申报》的“北京特别通信”(九十四),论述了撤销讨逆司令部,对德宣战案复活以及赡决的国会问题,对事件的发展过程报道详尽,巧妙评论后提出独到看法。如对国会问题,“若双方无相让的精神,各行其是,……则时局终归破裂与否正未可料”,他认为各方应“稍抑其意气,为国家留几分余地也”,以大局为重,尽快达成谅解。通过对重要事实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评说,挖掘并引导读者看清新闻事实所隐含的意义,从而肩发读者,在评论时干净利索,虽笔墨不多。但掷地有声。
邵飘萍常使用细节,使通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证实力量。如“北京特别通信(七五)”中的一个细节描写。邵飘萍当时前往段褀瑞家宅希望进行采访,被告知段祺瑞暂无空暇,但是邵飘萍借故留在了段宅,并注意到写字台上各处交付段处理的信函“均未拆阅。似为秘书代折拟复”;邵飘萍又从周围人的神色中觉察出段祺瑞可能已经离京;经过对另一人物行踪的询问,终于获得“免职之段总理已赴津矣”的消息。
邵飘萍学问扎实,博通古今,在语育方面极具功力,描述时形象生动,文采斐然。善用修辞,或比喻或对偶,或一语中的或隐语攻讦。这样的文字使得他的文章真实、深刻、畅达、意真、辞切、理当。恣肆不拘而又潇洒酣畅。如第七十五篇通信的题目《段内阁春梦方酣免职令秋霜骤降林际斜阳谁家庭院隍中芭蕉即日分明》,用文学性的语言将段褀瑞被免职前后的众多事件串联起来。
四、具有连续性,层层递进,长储伏线
“北京特别通信”常见围绕一个主题或一系列问题进行长时间报道。各篇之间都有承继关系。力图从不同侧面、角度、层次展开,或介绍一个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或对事件进行分析评论,甚至对事件的前景或结果进行报道,一气呵成。不蔓不枝。例如,邵飘萍关于中国向日本借款写了四篇连续性通讯,分别为:《借款之真相日本之活动我国之前途如何》、《中日借款之丧权辱周财政当局应负责任大借款前途之成败如何》、《借款之内幕重重合同之内容如是世界奇闻之骗局内阁之前途如何》、《离奇怪诞之合同废约之决心如何弹劾果成事实否各派态度之探索》。剥竹笋一般,环环相扣,悬念迭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揭示了借款活动台前幕后的复杂过程及实质。
邵飘萍在写作时,有些在短期看不到结论的伏笔也要记述,以待数日后,甚至数月、数年后再作报道或证明。比如。1917年5月“府院之争”,黎元洪被迫让步,段褀瑞得崽返京。邵飘萍夜半采访段褀瑞,不仅获取了国会问题、对日借款等同题的独家内幕消息,还了解到以后政局可能发生的变化,包括段祺瑞欲任用梁启超为财政总长一事,发回了通信。段祺瑞上台后,梁启超果然赴任。邵飘萍拾起伏线,采访了梁启超。再发通信。邵飘萍不问财政计划,却追问国会问题,独具匠心:府院之争,段祺瑞意欲取消国会,力图实行独裁统治。启用梁启超乃政治策略。财长为虚,政争为实。因此故意不问财政问国会,是给段祺瑞一派人出了道难题。这一点关系重大,也极为敏感,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而梁启超作为新闻人物的出现。一次是配角,作为伏笔,一次是主角,作为呼应,一次虚,一次实,一次留下悬念。一次则作出权威发言。其伏笔之妙,设问之巧。让人拍案叫绝。
五、善于预测前瞻,洞察时局
邵飘萍对时局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他的通信表现出强烈的预测性和前瞻性,搅动政界,风靡全国。人称“飘萍一支笔。胜抵千万军”。他的216篇“北京特别通信”中,预测性报道就有近四十篇。或直接预测结果,如预测段褀瑞组阁名单丝毫不差;或分析事实发展的趋势走向。切脉精准。如1918年1月冯河间出京后谣言四起,邵飘萍特访了当局总理有关总统的行旌消息,出京动机及真正目的。通信中。邵飘萍敏锐地感觉到了时局的细微变化,得出结论“战祸延长殆不能免”。
这种见微知著,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的本领是建立在长期观察、积累和研究的基础上的;此外,邵飘萍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敏感的政治嗅觉、进步的思想倾向。邵飘萍是“五四”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对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初传播和宣传做出了有益贡献。可以说,邵飘萍总是站在时代发展的正确方向上,这也是他敢于大胆预言的保障。
“铁肩辣手,快笔如刀”,“北京特别通信”表现出的敏锐的新闻嗅觉、卓越的采访能力,深厚的写作功底和勇敢的战斗精神。是后来者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