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林 郑元红 牟东岭 王慧 肖莉
毕节试验区地处贵州西北部,海拔高、气候凉,降雨充沛、日照充足。土壤中性偏酸,黄壤为主,土层深厚,肥力中上,十分有利于辣椒生长。所产辣椒颜色鲜艳、品质极佳,其中,毕节线椒为贵州五大著名干椒品种之一,以其优异的品质远销东南亚。大方县素有“中国皱椒之乡”之称,为贵州省辣椒五大产区之一,所产大方皱椒享有“贡椒”之美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为毕节地区辣椒的生产积累了丰富经验。迅速崛起的辣椒产业现已经成为毕节地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特色经济产业。
2010年全区辣椒种植面积41 873.3 hm2,是毕节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占全区蔬菜种植面积的24.73%,全区辣椒总产量61.602万t,其中干椒产量24.6万t,辣椒总产值14.18亿元,占全区蔬菜总产值的27.75%,平均667 m2产值2 258.35元、纯收入1 625.35元,总纯收入102 088.1万元,是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效益的2~3倍,全区农民人均辣椒纯收入145.84元,占全区农民人均蔬菜收入的21.99%。辣椒制品销售额2.85亿元,其中出口创汇额达0.5亿元左右,辣椒产业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近几年来,毕节地区通过株选、果选、套袋等方式,开展大方皱椒、大方线椒、毕节线椒、黔西线椒、金椒1号、金椒2号、纳雍羊角椒7个地方品种提纯复壮工作,其中大方皱椒2008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大方线椒、毕节线椒通过了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区试和复试;建立提纯复壮和良种扩繁面积9 hm2,扩繁良种5 034 kg、供大田种植3 353 hm2,为示范项目大面积实施提供了良种支撑;并确定了一批适宜的美人椒、韩国单生理想32、黔椒3号、黔椒4号、遵椒1号、辣丰王等主栽杂交品种。同时,利用塑料大棚、小拱棚、地膜覆盖等保护地设施栽培措施,提早或延迟了辣椒的采收供应期,目前毕节地区鲜椒生产已基本能实现周年生产、周年供应,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辣椒生产的经济效益。
根据毕节地区不同辣椒品种的生长结果习性、区域生态条件等因素,重点推广了辣椒肥球假植育苗移栽增产增效、宽窄行规范化移栽、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生产4项技术,通过培育壮苗、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选用适宜宽窄行规范化移栽、推广使用辣椒专用肥、确保移栽成活率、改善田间通风透光、优化群体结构等措施,辣椒产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全区辣椒优质高产示范基地平均667 m2干椒产量达170.93 kg,比常规种植667 m2增产21.47 kg,增产率14.36%;全区共认定辣椒无公害生产基地2 933 hm2,占全区辣椒种植面积的7%;认证辣椒无公害优质农产品1 665 t。2010年参与实施的《贵州特色辣椒优质丰产技术推广》项目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主持实施的《毕节地区特色干椒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项目获贵州省农业丰收奖二等奖,目前主持实施的科技项目还有 《毕节地区地方名优辣椒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目前,全区共有大方县黄泥塘、羊场,金沙县木孔、塆子等4个辣椒专业批发市场;现有毕节土老哥,金沙县冠香坊、富甲公司、隆喜公司,大方县曾三食品厂、群丰食品厂、响林食品厂、天椒公司、琼芳公司,织金县马师傅辣椒酱加工厂、徐氏麻辣脆食品厂和黔西县沁源风味食品厂等辣椒产品加工企业;毕节线椒、梨树线椒、鸭池辣椒、金沙“富甲”牌辣椒、大方“天椒”牌辣椒、大方“油沙河”牌辣椒、大方皱椒、双山辣椒、黄泥辣椒、纳雍“纳雍”牌线椒、黔西“红杜鹃”牌糟辣椒、“奢香夫人”、“毕节土老哥辣椒面”牌泡辣椒等被认证为辣椒优质农产品;有纳雍县新房乡长沟村蔬菜专业合作社、纳雍县阳长镇过路沟村蔬菜专业合作社、贵州大方惠民辣椒专业合作社、金沙县木孔辣椒专业协会等辣椒专业合作社(协会)21个。
同贵州省其他地区相似,毕节地区辣椒的种植同样受山地、干旱等自然条件的制约,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规模较大的辣椒生产基地较少,很难发挥基地规模优势,多数基地缺少规范统一的晾晒、烘烤设施和必要的排灌、道路基础设施,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毕节地区辣椒产业的发展。
辣椒栽培过程中不施肥、不防病、不管理、不重视、不规范的“五不现象”广泛存在。农民重茬耕作,随意性大,且不按科学规律施肥,全凭习惯管理,致使病虫为害和落花、落果现象严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在辣椒采收季节,若遇上阴雨天,空气湿度大,因缺乏科学的干制技术和贮藏技术,大量辣椒发生霉变腐烂,以致商品率降低,严重影响了产业效益。
毕节地区已有400多年的辣椒栽培历史,所流传下来的栽培习惯使绝大部分椒农长期自种、自选、自留辣椒品种以及衍生品种,且连作现象十分普遍,加上不注重品种的提纯复壮,造成一些地方品种严重混杂与退化,其椒果参差不齐,商品性差,严重影响农民增收。同时,整个地区目前主要推广常规线椒品种干椒,缺乏适合本地特点的高产杂交种,经济效益偏低。
毕节辣椒加工企业尚处起步阶段,多数规模较小,生产设施较为简陋,产品开发能力弱,仍以传统产品为主,且多有雷同,档次较低,而深加工几乎为空白,致使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弱。目前,全区辣椒加工量仅占总产量的10%左右,绝大部分辣椒是以干辣椒形式外销出口。同时,龙头加工企业少,对生产的带动能力较弱,多数加工企业没有建立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企业与农户间只是传统而简单的买卖关系,未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抵御风险能力弱。
全区具有一定规模的辣椒批发市场仅有大方县黄泥塘、羊场、金沙县木孔、塆子等少数几个,其余均是乡村小型集散市场,服务功能较弱。经营范围狭窄,大多以经营辣椒干为主,且缺乏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信息不灵,市场混乱。2010年干椒价格为24.0元/kg,甜椒价格为3.8元/kg;2008年干椒价格仅为4.5元/kg,甜椒价格仅为0.5元/kg,甚至卖不出去。市场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加大了农民的投资风险,影响了农民种植辣椒的积极性。
为推动毕节地区辣椒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在增加投入、良种选育和扩繁、种植和采后处理技术提升、基地建设和产业带构建、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进一步下功夫。
辣椒是毕节地区的主要优势特色农产品,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异军突起,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建议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导,搞好服务,真正把辣椒作为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培育。第一要进一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排灌和交通设施。第二要搞好宏观调控,协调农办、扶贫、水利、农业等部门将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捆绑使用,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建设一批高标准、规模化、规范化的辣椒生产基地。
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人才技术优势,切实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针对不同的加工食品类型,如泡椒、糟辣椒、油辣椒、辣椒酱、辣椒粉等,开发专用的抗病、高产、优质、高效新品种,同时,把适合黔西北地区特点的皱皮、干鲜兼用型品种的选育作为主攻方向,抓好大方线椒、大方皱椒、毕节线椒等名优地方品种的提纯复壮,提高和恢复种性。建立地方特色品种选种园,根据不同品种特征特性,进行株选、果选,待其性状稳定后,再进行扩繁,并建立良种扩繁基地,实现辣椒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质量标准化、种子供应商品化、品种杂种化,提高良种生产能力和生产应用覆盖率,保障种源供给。
做好种子处理和床土消毒,严格控制播种量,适当稀播,加强苗床管理,培育壮苗;推广营养坨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栽培,合理密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研制氮、磷、钾元素配比合理及硼、锌等微量元素含量适当的辣椒专用肥料。加强病虫害特别是病毒病、炭疽病、疫病以及烟青虫等易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实施规范化栽培,提高单产水平和优质产品比例。干辣椒生产中,要在果实全部变为深红,且近萼片的一端也变红后才采收。对于采摘的果实,在扎把时进行分级,将大小、长短差异不大的果实分级扎把、烘干,分级包装,分级销售,优质优价;改传统的明火干制为烤烟房干制,既能使新鲜辣椒迅速脱水,减少活细胞的呼吸消耗,以提高干辣椒产量,又能防止煤烟氟对辣椒的污染。
根据不同辣椒产区的优势特点,兼顾国内外市场行情,选择最佳品种,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分片轮作。主要在毕节、大方、黔西、金沙4个县市建立毕节地区干鲜兼用型辣椒产业带,在金沙县以朝天椒生产为主,其余各县市主要布局线椒类型品种;在纳雍、织金2个县发展鲜食型辣椒产业带,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美人椒、韩国辣椒等鲜椒生产。在大方县双山、响水、黄泥塘、鸡场、理化,黔西县谷里、城关、钟山、林泉,金沙县木孔、茶园、城关、沙土、官田、源村,毕节市梨树、小坝、海子街,纳雍县百兴镇、新房乡等地重点打造20个规模在333 hm2以上相对集中连片的特色辣椒生产基地。
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制定和完善土地征用、资金扶持、税费征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资金、人才和技术,开发高科技含量辣椒制品,扶持、帮助加工企业谋发展,培植创建一批辣椒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加工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在贵毕路沿线的几个主产区建立一个大型的辣椒批发市场,在主要基地建立辣椒集散市场,构建一个比较合理的市场流通网络,使基地与市场、农民与市场之间紧密联系,减少因产品流通不畅带来的风险。同时,支持、帮助建立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大力发展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农村中介组织与市场之间的有机连接,按市场要求来组织生产,根据市场行情来组织销售,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信息服务网络,为生产提供全面、准确的需求信息服务。
推动产业发展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强辣椒产品安全认证、质量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原产地认证等,如加强HACCP、ISO等质量认证工作,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品牌的申报认证,建立健全辣椒加工企业标准和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标准,努力提高辣椒及其系列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大力度宣传自身优势、产品和品牌,吸引外地客商和企业来建基地、办企业,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