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成 汪紫阳
歙县大棚春黄瓜双层大棚+小拱棚+地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徐桂成 汪紫阳
经多年的生产实践、摸索与创新,歙县农民建立了适合当地春季气候特点的黄瓜栽培模式——双层大棚+小拱棚+地膜。在该模式下,667 m2黄瓜产量达5 000~7 000 kg,效益达1.3万元以上,且黄瓜品质好。
歙县大棚春季黄瓜栽培历史已有20多年,当地农民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棚春黄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667 m2产优质黄瓜5 000~7 000 kg,效益达1.3万元以上,该大棚多采用钢架结构,使用竹结构亦可。现将该项技术整理介绍如下。
1.1 品种选择
选用津优30、中农8号等高产抗病的黄瓜品种。
1.2 播种
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播种时间,歙县一般在2月初育苗,2月气温低,应提前2~3天在大棚内采用电热线对苗床进行预加温,使苗床温度控制在25~30℃。然后浸种催芽,营养钵内浇足水,播种,覆1 cm厚干细土,盖地膜,大棚内架小拱棚保温。
1.3 苗期管理
出苗后苗床温度控制在25~28℃。移栽前2~3天降温炼苗,白天25℃,夜晚16℃。667 m2用20%速百烟剂300 g烟熏或用69%烯酰吗啉·锰锌100 g对水60 kg喷雾预防黄瓜苗期病害,交替用药。
根据天气情况,至少在移栽前半个月扣膜,以提高土温。667 m2施入腐熟厩肥5 000 kg和优质复合肥50 kg,整地作畦,将宽8 m的大棚作成6垄,每垄栽2行,垄上铺滴灌带,再盖黑色地膜。
瓜苗 3叶1心时移栽,株距40 cm。移栽时选晴天,栽后浇定苗水(定苗水提前2天置于大棚中备用),加盖双层棚膜和小拱棚,使棚内温度提高到32~33℃,促进缓苗,1周后进入正常管理。
3.1 温度、水肥管理
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温度过高时掀膜通风,防止高温烧苗。
5叶期控水蹲苗,促进根系发达,如果苗期出现徒长,可用矮壮素控制。
根据土壤墒情灵活掌握滴灌时间和次数,水溶性肥料可以放入水池中随水滴施。
3.2 病害防治
苗期667 m2用20%速百烟剂300 g烟熏或用69%烯酰吗啉·锰锌100 g对水60 kg喷雾防病,交替用药,每周1次,连用3~4次,施烟剂时不加盖小拱棚。7~8叶时,喷施克露(霜脲·锰锌)600~800倍液、72.2%霜霉威700倍液或667 m2用69%烯酰吗啉·锰锌100 g对水60 kg预防霜霉病,交替用药,每周1次,连用4次。
3.3 插杆、整枝、绑蔓
移栽后20天左右,气温升高后进行整枝、插杆。采用单蔓整枝,留主蔓,其余分枝打掉,并在晴天进行绑蔓。
3.4 疏花、疏果、保花、保瓜、理瓜
植株30 cm以下的雌花及瓜全部打去,减少养分消耗,提高黄瓜商品率,提高效益。
30 cm以上的雌花和瓜要进行保花保瓜。使用保瓜一号,既可以达到保花保瓜、使瓜条顺直的目的,又可以使黄瓜花朵保持鲜艳,直到销售时仍然不凋谢,大大提高了黄瓜的商品性和销售价格,这样的黄瓜田头出售价比一般的高出0.4元/kg以上,而且好卖。
将黄瓜理顺挂空,勿使黄瓜搁实,以免使瓜条弯曲。
3.5 摘叶打顶
摘除老、黄、病叶,尽可能保证7~20片功能叶,当植株长到22~24片叶时,选晴天进行打顶,促进回头瓜早生,提高产量。
当黄瓜具有商品性时即可采摘,分级包装上市。立足本地市场、兼卖外市,结合市场行情灵活掌握采摘时机,尽量提高经济效益。
徐桂成,安徽黄山市歙县桂林镇农业站,245203,电话:0559-6740051,13956271242,E-mail:804949659@qq.com
汪紫阳,歙县蔬菜设施栽培研究所
201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