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吴明华
在石排这样一个并不发达的小镇里,6年来,翟崇碧不断推出各种奇思妙想,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变成多次登上全国各大媒体的明星镇,而他也被很多人称为“点子书记”。
最近,不少东莞人都在猜想,原石排镇党委书记翟崇碧调任茶山镇党委书记后,又会想出什么新“点子”。在过去主政石排的6年间,翟崇碧的“点子”层出不穷,被当地人称为“点子书记”。
在镇域经济发达的东莞,石排镇却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也没有其它“专业镇”那样的品牌,经济实力在东莞32镇街中只排在倒数第五。就是在这样一个并不发达的小镇中,翟崇碧却能在6年时间,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变成多次登上全国各大媒体的明星镇。
“错过反过来念就是过错,错过了其实也是一种过错。我也可以学很多镇街什么都不做,不搞‘25年免费教育’,不搞‘中国镇’,可以像很多镇街一样天天修桥修路,拉动GDP的增长。但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们首先要从自己的心里对得起这个位置。”今年43岁的翟崇碧,总是“跳跃在常规思维之外”。尽管他的奇思妙想往往给他带来巨大的争议,但他却不愿错过任何“好点子”。
6年前,刚到石排镇上任不久的翟崇碧,就宣布他的“第一把火”是要求干部重大会务节庆穿唐装,令很多人大跌眼镜。有人私下里骂翟崇碧,“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连人穿衣服也管”。
虽然遭到大家的反对,但翟崇碧却强力推行。刚开始,很多人都觉得特别扭,不好意思穿。不少人都是先把唐装带到办公室,等活动快开始时才换上唐装。但是,此后只要是节庆或是大型活动,石排镇与会人员均被要求穿唐装出席。
翟崇碧这一标新立异的“点子”,很快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他是在作秀,一时间褒贬不一、争议不断。而在了解翟崇碧的人看来,“他是在用他最擅长的营销方式来塑造品牌,并以这种品牌,作为模板去构建一个镇域经济体系。”
在到石排镇之前,翟崇碧曾做过东莞青旅的总经理,在他的一系列大胆营销策划之下,成立不到5年的东莞青旅一举成为旅游界的一匹黑马,国内游业务跃居全国第三、广东第一,创造了中国旅游界经营史上的奇迹。
回归官场后,在人们看来,翟崇碧延续了他在东莞青旅的风格,将自己在品牌包装和营销策划方面的一套理念,移植到石排镇的发展中来,通过“中国服”的策划来推动和扶持这个产业发展。
然而,这只是翟崇碧精心策划的一小部分。在推广唐装的背后,翟崇碧酝酿着一个更大的发展计划。他准备把石排打造成,集“中国文化、岭南特色、现代元素”为一体的“中国镇”。
这个宏大的概念,让很多人觉得翟崇碧很狂妄,“说话不怕风大闪了舌头”。“有领导觉得‘中国镇’这个概念有问题,认为应在前面加上‘石排’两个字,免得外界以为是东莞市在幕后策划。”东莞的一些干部认为他是“用搞旅游的思路搞行政”,“爱想点子吸引眼球”。
“提出打造‘中国镇’,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石排镇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其初衷,一是对珠三角城市化浪潮的反思,二是对农村城市化的转型思考。”在翟崇碧看来,打造“中国镇”并不是简单的包装策划,而是希望以此突破东莞镇街传统的工业化模式。
“珠三角高速城市化无疑值得肯定,然而,随着一座座钢筋水泥浇铸的‘灰色森林’拔地而起,中国自古所谓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已消失殆尽,‘千城一面’、风格雷同的城镇泛滥成灾。”翟崇碧希望石排摒弃“东方日内瓦”、“东方威尼斯”等以西方文化嫁接,而以“中国镇”彰显城市特色。
翟崇碧首先大手笔投入3700万元的巨资,对石排镇进行系统的规划。把中国特色寓于石排城市建设与经营之中,在城市建筑、文化建设、居民服饰、饮食特色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镇”风格。翟崇碧还给石排取了个英文名“chinatown”,又请专人设计了logo,与北京奥运会标志颇为神似。
“想要打造真正的‘中国镇’,不单单靠服装。试想,即使人们走在石排的大街小巷,看到的全部都是身着唐装的大人小孩们,但是如果城市的建设和配套却完全没有岭南特色的‘中国风’味道,那么也不可能留下深刻的‘中国镇’印象。”翟崇碧认为,打造“中国镇”,最直观、最快捷的办法,就是在具有特色的城市形象上做文章。
为了营造氛围,每逢重大喜庆节日,石排镇都要在主干道的路灯上悬挂“中国结”、“福”字灯笼,在所有公园的林木上悬挂大红灯笼,并组织青年志愿者扮财神派红包。
“‘中国镇’既是城市的形象品牌,更是这座城市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保持持久竞争力的不竭动力。”在翟崇碧看来,通过城市品牌打造品牌城市,是石排推动产业发展的一条最根本思路。
翟崇碧的“中国镇”奇想,虽然成功吸引了无数的眼球,但争议也不少。
翟崇碧的“中国镇”奇想,虽然成功吸引了无数的眼球,但争议也不少。而接下来,翟崇碧每一个新奇想法的出炉,遭受到的非议更多。
2010年初,翟崇碧在大会上宣布,全镇党政干部和村干部,无论是上班还是下班,一旦发现有打麻将赌博行为,一经核实,先免职再查处。
一石激起千层浪,翟崇碧被舆论封为“禁麻书记”。社会上的各种议论纷至沓来,有人称石排的禁麻规定是严重侵犯人权,也有人说石排禁麻尺度过了。对于这些压力,翟崇碧不以为然,“公则明,廉则威。你廉洁为公,你就可以威风。”
有人质疑,下班回家打打麻将都不准,为何要禁到这个程度?翟崇碧则认为,“一个地方的风气很重要,环境能改变人。领导干部往往是一个地方风气的倡导者和推动者,领导干部喜欢打牌,那下属就得跟着打,一级陪一级,风气就坏了。而且打麻将哪里会不赌钱的?就看是大赌还是小赌而已。”
“‘中国镇’的目标很明确,这个目标更加需要一个好的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所以对于黑毒赌黄,石排是零容忍。”在翟崇碧看来,如果没各种赌博歪风存在,再推动读书学习氛围以及其他更高尚、更高品味的活动,那么石排将是一个具有岭南特色的“中国镇”,一个非常具有高品质的精品小城镇。
“禁麻”风波尚未平息,翟崇碧又出人意料的对外宣布,石排对4.2万户籍人口实施从幼儿园到博士的25年免费教育。
在外界看来,翟崇碧此举“噱头味十足”。有人说他是在作秀,但翟崇碧并不否认,“这种做法有没有吸引外界的眼球,让世界关注石排的目的呢?可以坦白地说,有。我们就是要吸引全世界的投资者、创业者、打工者的眼球,希望他们能够关注石排、投资石排、建设石排。”
推行25年的免费教育,石排每年需要拿出1500多万元。对于并不富裕的石排镇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此,翟崇碧强制要求镇村两级按比例分担。一时间,引起村一级不小的震荡。
有人认为,镇里无权支配村委会的收入。而翟崇碧却态度强硬,“作为镇党委和政府,有责任指导村委会用好自己的收入,让村里的收入分配更合理。我们用文件规定村委会必须承担一部分资金,就是不想让村委会简单地分红。像其他地方那样,把钱分给村民,只会把村民养懒养笨。”
“搞免费教育,看起来花钱不得了,但是,实际每年支出占镇财政收入的比例非常少。”2009年石排镇可支配收入3.6亿,所以翟崇碧认为,这1000多万相对一个镇一年的财政并不算多。
“这笔钱如果拿来搞基础建设,还不到修一公里的路;如果直接给每个人分几千元钱,会有人认为直接拿钱比打工好,更不需要读书了。”在翟崇碧看来,这无论是对父母、小孩,还是国家来说都不好,“这笔支出对石排财政不算什么,但意义重大”。
尽管石排的这种免费教育,在“珠三角”一些发达地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有的地方早就实行了,但翟崇碧却能把它打造成石排镇的一个品牌。在一些人看来,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善于包装。
这一点让当地的干部们很佩服,“翟书记是个营销高手,很会利用资源。”而翟崇碧自己则坦言,由于信息落后,经济实力不足,石排缺乏知名度,很难吸引外界投资,他希望通过高福利模式,打响石排“中国镇”品牌,以增加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翟崇碧每每不按常理出牌,不仅常常出乎石排人的意料,就连东莞当地的官员们也摸不着头脑,有人说他是“官场另类”。
2010年6月,在一个绿道动工仪式上,翟崇碧大张旗鼓地邀请了国内30多家媒体,开了一场特殊的新闻发布会。为了清理石排沿江绿道上的3个砂场,翟崇碧不顾官场规则,公然动用媒体的力量,这让当地很多人大为惊讶。
这些砂场每年的利润惊人,每个砂场一年至少可以赚1000万元,其幕后背景很深。翟崇碧每年都向市政府打报告,但就是搬不动这“三座大山”。
“我来了石排6年,什么黑帮、烂仔帮、赌档、黑诊所我都可以清掉,要说石排最大的领导就是我,但是这三个沙场,我搬不了。这也是我来石排6年,唯一干不了的事。”翟崇碧的这番言论被媒体报道后,很多人都认为他这是在拿自己的乌纱冒险,也有人认为他这是在向官场“潜规则”宣战。
当时,翟崇碧自己内心也很忐忑,担心上面领导对他的看法,也担心在社会压力之下,事件走向会失控。但他觉得,这样做是自己的性情使然。借力媒体曝光后,最终,砂场很快被市里要求搬走。
在石排的6年里,翟崇碧成功策划很多“点子”,但也有很多奇思妙想还来不及实现。例如,翟崇碧希望把石排打造成“财神小镇”。
“外国圣诞节满街是圣诞老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春节满街是财神呢?西方的圣诞产业就是利用圣诞节延伸的,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派生出一个春节产业?”在他看来,中国的春节没有形成春节产业,我们的财神爷没有产业化。
所以,翟崇碧希望像芬兰的拉普兰德被全世界认为是“圣诞老人小镇”一样,石排也要成为世界知名的财神爷小镇,“以后谁想见到财神,都到石排财神镇来”。
翟崇碧还准备规划23家五星级酒店,届时要申请世界酒店名镇吉尼斯纪录。“很多人认为我傻,说搞那么多五星级酒店做什么?我不是现在建,是规划先行。”在他看来,未来“中国镇”品牌打造好了,游客吸引来了,要提供这么多的住房餐饮,所以现在要全部选好地址、布局好。
“有钱不一定幸福。要让大家对石排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大家认同这个地方,以这个地方为荣。”翟崇碧的终极目标,是为石排人创造这样的感觉,石排人也能像大连人和杭州人一样,以“我是石排人”而自豪,可以优哉游哉地坐在东江边喝着普洱茶,磕着瓜子聊天。他希望有一天,能把石排打造成当代中国镇街发展的一个标本。
“6年的时间太短了,一个干部6年往往才刚刚熟悉了这个地方,6年时间很难完全实现自己的管理理念。”翟崇碧觉得,他其实很舍不得离开石排,石排经过6年的成长,很多地方已经开始起步,再给他一个6年,他有信心把石排“中国镇”城市品牌打造成型。
然而,已经没有时间让他去推动那么多目标的实施了。如今,他调任茶山镇,又将会给茶山带来什么?很多人对此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