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及心灵的足音

2011-06-24 04:52邢晔
人民教育 2011年10期
关键词:心灵班主任老师

邢晔

2011年3月1日早晨,72岁的李庾南像往常一样,沿着濠滨的道路,走进了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的校园。

这位年过古稀的老太太,并不是放不下心去探望孙子,而是去上课、带班。她面色红润,步态轻松,看起来像是60,又像是才过50,精神矍铄得叫人感叹。她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充满了磁性与底气。

她的底气源于学识,她的磁性来自内心。

从1957年开始,她已经当了54年的中学数学教师。

去年教师节,吉尼斯纪录锁定了她的名字:李庾南,也深深刻下了她的特别:世界上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的班主任,长达53年。现在,这一纪录还在延长。

在我看来,吉尼斯纪录不过是一种有时有趣、有时无聊的游戏。但这一回,由于这个精神十足的老太太,在我心里吉尼斯纪录开始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她是特级教师,捧过全国中学数学教育的最高荣誉“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她创立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先后获得了“全国中小学教育改革金钥匙奖”和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她是班主任,不仅培养的学生遍布海内外,“内功”也极为深湛,专著《班主任工作艺术一百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成为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用书。

早已过了退休年龄,也该“船到码头车靠站”,看山看水看烟云去了,但这位江苏省首批名师一再被续聘,她执著地想要干下去。

她说:“能够将职业做成一辈子的事业,并享受事业追求中的艺术感受,是我今生的最大幸福。”

对她而言,美好人生从“心”开始,教育就是面对心灵的事业,充满了心灵沟通、心心相印的幸福。

如同她的专著《班主任工作艺术一百例》的副标题,50多年来,她的教育之路上始终悠扬着“触及心灵的足音”。

她每天这样走着,平和、亲切,又有力、温暖。

触及的,是学生的心灵;

回响的,是教育的幸福。

用心灵领跑

1957年,高中毕业生李庾南初出茅庐,走上了南通市启秀中学的讲台。

那年,李庾南才17岁。她想,教师是个不错的职业,一定要捧牢这个饭碗,站稳这个讲台。于是她给自己定下了“安分、认真、勤勉”的准则。虽然家离学校不远,步行只要10多分钟,可为了迅速胜任教学工作,李庾南住到了学校。早上和学生一起跑步、做操、打球,晚上走进办公室备课,向老教师请教。当时,李庾南一周要上2l节课,可为了提高上课质量,她常常是先听老教师的课,再依样画葫芦。虽然年纪轻,底子薄,没经验,但她坚信天道酬勤,勤能补拙,铆足了劲儿向书本学,向老教师学,向学生学,向实践学,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这种珍惜与投入,很快就得到了老教师的认可,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与欢迎。她融入了学生中间,像一个“大姐姐”,和他们打成一片,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处处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观察、发现、思考问题。

李庾南根据自己的体验,认识到,学生最佩服那些课上得好,真正能让学生习得知识、形成能力的教师。一旦学生对老师由佩服到崇敬,就会衷心地服膺教师的教育引领。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课上好,要让所有的学生喜欢上她的数学课。因此,每一堂课她都认真备课,设想自己就是学生,将怎么学,又希望老师怎么讲;她研究和推敲每一句教学语言,力求准确、清晰、简洁。

渐渐地,李庾南上的课,由生涩到成熟,由平淡到精彩。她班上的数学成绩往往名列前茅,学校常常安排她开公开课。不仅学生服气,家长们也乐意接纳和非常欢迎这个“娃娃头”。

1978年以后,中国进入了拨乱反正的发展时代,李庾南面对教改的新思潮,开始审视自己的工作,思考学生的未来,日渐觉得教师不再仅仅是一种职业、一个饭碗,更是大有作为的事业。她意识到,“我与学生朝夕相处的3年,关系到学生未来的30年乃至一生,关系到一个家庭乃至国家的未来,所以我站在三尺讲台上,就应该心怀学生,放眼未来。既然这样,那我就要有所追求、有所建树,这样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学生。”

怀着这样朴实的想法,在领导、专家和同事们的支持下,李庾南毅然投身教学改革。她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关注“学”的行为,先后经历了“学生自学数学能力及其培养”、“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创建”、“优化学习过程,改善教学结构”、“学程导进技艺研究”、“主体性教育研究”、“学生学力的形成及其发展”六个阶段的探索实践,实现了由单纯研究教师“教”到研究学生“学”的转变。这些研究与实践,和后来的新课程以生为本的理念恰相吻合。

一开始,李庾南也跳不出教师“满堂灌”的怪圈,认为学生是靠老师教会的。老师多讲,学生多得;老师少讲,学生少得;老师不讲,学生就可能无所得。她虽然温柔亲和,却也迷信于“讲”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在“讲”上花工夫。她注重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内容,然而讲的是不是学生需要的,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是不是在“愤”、“悱”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她却没有考虑过。好在一直研究学生,心理距离并不遥远。

通过学习、反思,李庾南知道了自己与理想的教育的差距。她泡在教学实践中,抓住一切机会去试,去摸索,去闯新路子。她逐渐体会到,学生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指导、帮助下学会的。她就在引导学生学会上下功夫,先是让学生多读多练多做题,结果任务多,负担重,效果不太好。由此,她进一步认识到,学生要学会,还得讲究方法,就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这样一来,就找到了路子,研究初战告捷,不仅有效地改进了教法、学法,还获得了“江苏省普通教育改革优秀成果奖”和“全国中小学改革金钥匙奖”。后来,她带领课题组开展了“优化学习过程,改善教学结构”的探索实验,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个科研的“门外汉”尝到了教改的甜头,更加坚定了科研兴教的信念。于是,她更为深刻地回顾帮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全过程,反思有效课堂与无效课堂的区别,经常与同行切磋,与学生座谈:什么样的课,怎样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快、更长久地获得知识。

实践——反思——实践,在反复的研究与实验中,李庾南迎来了顿悟的闪电,总结出“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所谓自学,强调学生自主、自信、自为;议论,强调自主学习基础上的交流、合作、竞争;引导,强调点拨、促进、升华。这一教学法将教法和学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的主体性可得到发挥,教师的指导、帮助、促进作用也得到尊重。这一课题在南通以及更广的范围进行了实验、推广,其成果获得了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

不仅仅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而在于对学生生命活力的激发,师生、生生心灵的互动。数学课堂中的“引导”,不再仅仅是教师引导学生,也还有学生引导学生,甚至学生引导教师。课堂中的互动,不再仅仅是教师去调动学生,还努力做到师生双方生命意义的互动。李庾南的数学课堂,成为了智慧的课堂、生成的课堂、生命的课堂,学生在这里品尝着成功抵达的快乐和思维历险的欢畅。

李庾南解决的其实不仅是数学教学中的学会问题,更是学生学习的动能问题。在她的课堂中,确立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其终极目的是促使学生自我开发,在学习活动中自主、自动、自由地发展,成长为善于学习的“世界人”。

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研究实验中,李庾南看起来是在用智慧实验,其实,她是在用心灵领跑。

作为班主任,李庾南面对的,不仅是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学生,还有不会学习、不爱学习甚至不想学习的孩子。在人的教育中,光靠学科教学的睿智和犀利,远远不能解决问题。

她说,美好人生从“心”开始,教育就是面对心灵的事业,应该发生在心灵距离最小的时刻。她认为,德育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的小数点集合成德育的数列。她确信每个学生都会有进步,要平等地对待他们,给予机会,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中自觉历练。

因此,在一个个青葱的成长队列中,李庾南从来不放弃“最后一个”。她说:“每一个学生和我的孩子一样重要,我也是他们的母亲。”

李庾南把心灵的养护和智慧的培育作为教育的两翼,支撑着孩子们跑起来、跳起来、飞起来。

心的言传、爱的身教,让李庾南拥有了学科名师之外的神奇力量。

用心灵领跑,她无须号召,就赢得了无数真诚的追随者。

让内心敞亮

李庾南半个多世纪的教育之路,并非洒满了“灿烂的阳光”。

从捧饭碗到搞事业这一超越的过程里,有着无数的挫折、困难甚至痛苦。一个普通的女教师、平凡的家庭主妇,要克服多少困难,舍弃多少属于自己的休闲时间,要面对多少误解、嘲笑和攻击,才能抵达自己梦想的辉煌。

有很多回,她甚至有过放弃的闪念,但只要想起孩子们期盼的眼神、家长信任的托付,一打开书本,一走进教室,决心和信心就又回到了她的身上。

李庾南教的班,每一届都很优秀,她的学生你追我赶,许多人考上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学府,有的还出国留学深造。但作为班主任,李庾南却兼收并蓄,从来不抛弃那些智商、品质有瑕疵的孩子。

有人总结李庾南的班主任工作艺术,认为她有这样的基本策略:

首先是以身作则的人格垂范策略。教育的实质就是以人格影响人格,以人格塑造人格。李庾南用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和无痕的大爱,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人总要有一点精神的”,她时常这样勉励自己,勉励学生和年轻教师。她重“言传”,更重“身教”。老师和学生们每天都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早晨7点钟,李老师准时笑吟吟地站在教室门口迎候每一位学生,接下来,上课、批改作业、找学生谈心、和青年教师交流、指导徒弟上课;下午准时到教室送学生们放学,有时还要接待一些外地访客,或外出讲学,但她一节课都不肯落下。工作量之大、强度之高,许多年轻人也比不上。私下里,大家都敬佩地称呼她“超人”。以血肉之躯,做超人之事,只有一个字可以成为理由:爱!

作为开宗立派的中学数学教师,李庾南长期致力于教改,创立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后,又潜心进行“学力”研究,让学生从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开始生成自主获取、自主构建、自主发展、自主超越的态度、知识和能力。在她的课堂上,教师智慧洋洋,学生信心满满,师生互动,水乳交融。

有一句话人们说了许多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衡量教师优劣的最为重要的尺度。有一件事,李庾南做了几十年:用无痕的爱,做有益的事。对学生,她怀有无限的亲子之爱。对着面前的孩子,她甚至会产生强烈的神圣使命感,爱是需要,也是社会交给的重任。怀着这份爱,她从容地面对班务工作中发生的一切,充实地走过流淌岁月中的每一个日子。她说,自己离不开孩子,和他们在一起,心里才踏实,才快乐。班主任工作已成为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则是她的生活方式。

第二个是由点及面的细节放大策略。天下大事必成于细,李庾南54年如一日,一直坚守在班主任的岗位上,工作细致、细密、细腻,那精到的细节管理令人击节。

她乐于褒奖激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李庾南擅长做“催化剂”,她从不吝啬赞美之辞,总是及时褒扬,与学生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成就的光荣,从而催生更大的信心与动力。学生小张说话口吃,课上也不发言。这个细节,李庾南没有放过,而是时时放在心上。她通过观察发现,小张的口吃主要来自心理障碍。于是,在一次数百人观摩的示范性公开课上,她以过人的胆识,指名要没举手而且在课上从不发言的小张回答。她和蔼地微笑着,用真诚和信任的目光缓解了小张的紧张;用等候和期待,激励小张思考;甚至用语气和教态,凸显问题的关键。在数百道关注的目光中,小张终于回答出来,居然也不口吃了!从此,小张的口齿和思维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欢畅。

她长于牵引诱导。没有理解,就没有真正的交流。班主任应该善于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她非常注重理解式诱导,擅长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作适度放大,一句贴心的话语,往往胜过几十句的道德说教。小王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能力欠佳,成绩总处于班级下游,但她人品好,自己掏钱为班级买抹布和肥皂盒等,主动帮助生病同学就诊。李庾南得知这样的细节,第二天就会在全班放大,让每个同学都关注他人之长,鼓励他们自尊、自信、自力地发展。

细节是魔鬼,细节也是天使。李庾南实施细节放大策略,或以个别谈话,耐心开启;或借群体优势,全班讨论;或用经典故事,持续浸染;或以活动聚会为语境;或借旅游参观为契机;或化家庭个性为资源……从一个个教育“细节”中,学生所得到的不只是一时一事的表扬或批评,而是养护一生的心灵滋补。

李庾南说:“教育不是雕塑却胜似雕塑,把心灵或德行上的瑕疵和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塑造出文明和谐的大写的人。”

54年来,她做的,就是带着学生一起晒太阳。

思想道德的太阳,让心灵越来越敞亮。

心灵的幸福

李庾南经常会产生一种艺术创造的快感。在课堂上,她总是微笑着,如翩飞的蝴蝶,激起学生们智慧与情感的风暴。每当上好一堂精彩的随堂课,她会快乐得像个孩子。这种美的心境,成

为她的一种风格。

不过,还有更快乐的。李庾南说:“教师的艺术快感不仅来自于教学的喜悦,更来自于塑造灵魂的成功。”

她是乐于当好“经师”的,但更看重的还是“人师”。特别是近20多年来,她以一位母亲或奶奶的心态,从“假如我是学生”想起,从“最后一名学生”关心起,无微不至、深思熟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们成长的心灵。她用情感的触角,而不是名师的权威,轻轻触及学生敏感的心,轻轻地帮助他们调整飞翔的方向。

她总爱走近学生,在与学生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中,达到生命的交流与融合,在引导学生奏响生命交响乐的同时,从中体会到生命的自我价值,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

年过古稀的李庾南,最大的享受就是无数学生成才了,成家了,立业了,为家庭、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了。当接到电话、收到贺卡,她内心的喜悦无法用言语表达。每逢此时,她会忘记这些年来所有的辛劳、烦恼、汗水甚至泪水,感到至高无上的幸福。

她说,“我一直认为,我的幸运就是选择了当一名教师。”

风来雨去,寒来暑往,54年来,送别了多少学生,李庾南已无法记起。她只是常会遇到,有的家庭祖孙三代都是她的学生。

年龄是一种“代沟”,72岁的李庾南如今面对的该是“代代代沟”了。但好像,这代沟里尽管波涛汹涌,却有一道心灵的虹桥飞架南北东西。

那该是一座怎样伟岸的心灵立交桥啊!

2007年,在李庾南圆满地送走了又一届初三学生,再次取得辉煌成绩的时候,小张同学的一篇回忆文章,写出了学生心目中李老师的风采:

“来到启秀中学,我是幸运而幸福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遇到了这样一位伟大、负责、严格、体贴的好老师。

她是一位伟大的老师。记得有位哲人说过:平庸的老师叙述,良好的老师解释,优秀的老师演示,伟大的老师启迪。李老师无疑是伟大的,她到达了一个老师的最高境界。她指导我们自学,鼓励我们思考和讨论,让我们从学习数学中学会数学。她不仅教我们数学,还教我们怎样做人。

她是一位负责的老师。她至今还坚守在那方不大却意义深远的舞台,她就像一棵常青树,永远是那么精力旺盛,连很多年轻人都比不上她。在李老师与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班获得校‘文明班级、校‘优秀团支部、市‘优秀团支部的光荣称号,我们还连续三年夺得校运动会第一名。没有李老师的认真负责,也就没有这些辉煌的成绩。

她是一个严格的老师。她是个认真的人,所以不能忍受不认真。如果你不认真。她会严厉地批评你、教育你。记得有一次,自己由于没有好好看书,也曾被李老师在课上狠狠批了一句‘不认真,当时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你犯错误的时候,她不会纵容你,这对于那些处在成长关键期的我们是多么重要啊!

……

“李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追求最好,她实际上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每一件事情她都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力求做到最好。神圣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促使她不停地寻求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而顽强拼搏的精神更是她永葆青春的秘诀和奋斗不息的动力。”

从小张的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做李庾南的学生,有着怎样的幸运与幸福!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面临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辛苦,学生痛苦,而学生的素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李庾南认为其中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不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充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不解决这个问题,再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李庾南的成功,就来自于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力”为内核的教育思想。

当学生成为主体,当进步成为主题,学习与生活的幸福,不言而喻。

李庾南是名师,却放下自己的架子,放低自己的姿态。在她看来,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和家长都可以是教师的老师。为此,她追求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师生的共同成长。她从不放任自流、不放弃批评学生,却从不动辄训斥学生。当学生认为老师的批评出于善意,自然会平静甚至愉快地接受,哪有冲突可言?

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就能找到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

李庾南明白,青苹果还需要成熟的时间和机会。所以,她从不粗暴地打断孩子感情的成长,而是在问明白孩子的心理需求后,轻轻地告诉他们成长的方向。

高明的教育者不是轻易去指责和打断什么,而是提醒那个该去的方向。

为了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正确的人生方向,李庾南不喜欢用说教来代替学生思想。她最爱用的,还是活动引路的策略。

她认为,教育起于生活,止于生活。教育,就是生活。不管升学压力有多大,她总是坚持寻找生活中的德育源泉,带领学生们走出校园,感受生活。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的人团宣誓,复旦大学图书馆里的学术体验,军营里学生们席地而眠、长途拉练,拓展训练基地上学生们的挑战自我、突破自我,还有军山上观日出,黄泥山下的野炊,游轮上看长江……她一向亲力亲为,和学生们一起集体活动,投入课堂里难以实现的教育和回味。到大自然里走走,汲取校园里没有的营养,让学生回到生活本身,真正成为活动、实践的主体,其间的阳光雨露、风霜尘埃、山水花木,都将在学生心里留下难忘的印记,让他们丰富认知、碰撞思维、砥砺品德。

“生活处处皆德育”,“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李庾南打破教学活动中教书与育人“两张皮”的传统陋习,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她开展寓教于乐的“课间游戏”,让学生乐中学;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做社会的主人;开展求真务实的管理自我活动,让学生在校园中做“伙伴”。

德育和现实生活的无缝对接,让德育实践生活化,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就能感受到心灵与世界的交流、碰撞与相互丰赡。

54年来,李庾南送走了一届届学生,每一届都有许多优生跳上来、冒出来。

李庾南对许多学生考进优秀高中、走进重点高校固然是津津乐道,但更让她欣慰的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走向自己的梦想。就如当年班上一位因为外伤而智力受损的小曹,经过学习,丰富了知识,培养了技能,最终开了小店,“生活得很好,很幸福”。对此,李庾南倍感欣慰和快乐!

李庾南说,让每一个学生心里都是“艳阳天”,对生活充满自信和阳光,这才是班主任的成功1

54年来,从起步到摸索,再从成熟到精湛,李庾南以生活化、生动化、创新化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撰写了一部青少年思想工作的简写本。

如今,李庾南还在一步步地向前走着。

在教育的理想之路上,她不断迈进,乐在其中。

左脚是期盼,右脚是幸福。

而心灵,正享受那轻快而有力的足音。

简介:李庾南,女,1939年生,江苏南通人。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高级教师,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曾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是江苏省中小学荣誉教授。i989年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5年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当选江苏省妇联七届执委、江苏省八届人大代表、九届全国人大代表。50多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和数学教学工作,在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方面均成绩斐然。

(责任编辑刘然)

猜你喜欢
心灵班主任老师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心灵小语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