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莉,吴小萍
(中南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5)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提出了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就必须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只有对环境从经济角度进行计量和分析,才能真正做到在经济决策中充分考虑环境问题。在环境决策中充分运用经济手段,对铁路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经济评价,将环境影响因素以经济损益的形式直接纳入选线方案比选的指标体系,反映了和回答了铁路建设对环境的具体影响程度,确定了铁路建设可能对环境有哪些方面受损,哪些方面受益,从而保证了铁路绿色选线方案的可行和合理,最终实现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环境影响经济评价也是环境影响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将成本效益分析法运用于铁路选线方案计划决策之中,以寻求在铁路建设投资决策上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从而确定最佳选线方案。
成本效益分析又称经济分析,是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的基本方法,也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成本效益分析首先要界定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这是环境影响成本效益分析的前提。界定环境成本与效益,使环境损益的外部化转为内在化,是通过经济机制本身有效控制环境污染问题的核心[3]。
环境成本包括生产成本、环境保护成本和环境危害成本,生产成本是指为了实现项目的目标必需付出的环境成本,环境保护成本是指实施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时所产生的成本,环境危害成本是指目标项目在建设和运营期间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而造成的环境损失;环境效益包括经直接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前者是指目标项目采取了环保措施而获得的内部效益,后者是指目标项目由于采取了环境保护措施使得项目以外的周围地区及社会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图1)。
图1 成本-效益分析
评价铁路选线方案的依据是可以用计算的净效益现值(NPV)。净效益现值等于效益现值(PVB)减去成本现值(PVC),用公式来表示:
净效益现值=现值(效益流-成本流)。
目标项目对环境影响一般要持续多年,在此期间都要发生环境效益和环境成本,因此必须加总这些“环境效益流”和“环境成本流”。若,则该方案可行,且越大越好;若,则该方案不可行,应舍弃。现值(Present value)指资金折算至基准年的数值,也称折现值、也称在用价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
式中PV为现值;R为第T年的数额;T为年数;(1+r)T为贴现因子;r为社会贴现率(在目前情况下,我国的社会贴现率取10%~15%之间是较合适的[2]);如果考虑这样一种情况,现在支付(收益)R0元,第一年支付(收益)R1元,依此类推,直到T年,则所得成本(收益)现值为:
本文决定选用12%和14%两种社会贴现率来计算成本和效益的现值,如果此工程在使用两种社会贴现率的情况下均有正的净收益,则为可行。所有成本和效益按2012年即第一年的价格计算。
选取新建铁路海天至青岛线工程为例,对铁路沿线的环境影响进行经济分析。经研究分析该项目的主要生产成本是由土地资源中生产力损失引起的,而该项目永久占用耕地336.63hm2,临时占用耕地139.03hm2。据调查,耕地每年收益1 350元/667m2,则50年的耕地生产力总损失现值,如果按12%的贴现率计算为6 621.87万元;如果按14%的贴现率计算为5 824.40万元。
该工程环保工程投资概算为14 696.79万元,其中用于生态防护和恢复措施的工程费用计12 579.54万元,噪声治理工程费用计1 541.00万元,生活污水处理费用计390.00万元,电磁干扰防治费16.25万元,环境监控、监测费110万元,环保竣工验收费60万元[4]。
3.2.1 土地资源效益
工程过程中由生态防护和恢复而支付的环境成本所带来的环境效益益主要包括3方面,即土地资源生产力的恢复所带来的效益;防止了水土流失多带来的收益;环境美化所带来的收益。
(1)工程中由于防护措施生产力恢复的耕地为141.24hm2,耕地每年收益1 350元/667m2,则50年的耕地总收益现值,如果按12%的贴现率计算为2 660.38万元;如果按14%的贴现率计算为2 325.78万元。
(2)本工程防护边坡及土地绿化面积为321.03hm2。据实验分析,当表层腐殖质含量为2%~3%时,如果流失土层1cm,那么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地上就要流失腐殖质200t,同时带走6~15t氮、10~15t磷、200~300t钾。采用间接市场价值法,将氮、磷、钾折算为相应的硫酸按、磷酸钙、氯化钾,与之相应的折算系数和化肥的市场价格分别取为4.726和500元/t、3.373和390 元/t、1.167和 1 200元/t[5]。含腐殖质的土壤表层为20cm,腐殖质含量为2.5%,按每年流失1cm土层计算,第一年收益39.02万元,那么50年的流失水土的直接收益现值,若按12%的贴现率计算为326.43万元;如果按14%的贴现率计算为294.61万元。
(3)对于环境美化的收益关键在于“乘客愿意支付的价格”,研究者为此作了一个调查,由此估计每位乘客一般愿意支付2元每次的价格,还估计此线路每年的乘客有182 500人,因此50年的总收益现值,若按12%的贴现率计算为339.49万元;如果按14%的贴现率计算为296.79万元。
3.2.2 声环境改善收益
声环境改善收益主要是声环境影响范围内房产提升的价格,该工程沿线近期共有噪声超标敏感点25处,影响范围60hm2,经调查声环境改善后房产每平方米提升500元,因此声环境改善收益为30 000万元。
3.2.3 水资源治理收益
水资源治理收益关键在于计算污水治理后的市场价格,该工程的新增污水排放量97.50m3/d,经治理后的水的价格取为2元/m3,因此50年的水资源治理收益现值,若按12%的贴现率计算为66.22万元;如果按14%的贴现率计算为57.89万元。
3.2.4 固体废物回收收益
该工程新增固体废物量0.5t/d,固体回收收益为120元/t,因此50年固体废物回收现值,若按12%的贴现率计算为19.53万元;如果按14%的贴现率计算为17.07万元。
经上述分析预测,如果按贴现率为12%计算,50年的环境总收益现值为33 412.05万元,环境成本现值为21 318.66;如果按贴现率为14%计算,50年的环境总收益现值为32 992.14万元,环境成本现值为20 521.19万元。由此可见,无论使用那个贴现率,此工程的环境净效益均为正,故此方案可行。
由于实际工作中尚未开展这方面的计算,相关数据资料比较粗略且不齐全,再加上目前环境管理部门对环境影响经济评价尚未确定统一的、规范的评价方法和内容,因此本文估算的环境影响损益值并不十分精确,但是该实例还是说明了对线路方案环境影响开展经济分析的一般步骤,对在方案比选中考虑环境因素,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也完全可为铁路建设方案比选的决策过程提供一个明确而直接的判据。
[1]付多萍.公共工程项目效益的评价方法:成本-收益分析法[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11):44~45.
[2]陈建华.林业项目费用效益分析研究[J].林业科学,1993,29(1):91~94.
[3]刘智慧,叶锐,岳刚.费用一效益分析法在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中的应用[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4,24(4):5~6.
[4]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新建铁路海天至青岛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R].北京: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2009.
[5]郑小燕.铁路绿色选线环境影响经济损失分析及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D].长沙:中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