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泫沟记(外一篇)

2011-06-20 07:21孙俊良
草原 2011年8期
关键词:面塑鄂尔多斯村民

□孙俊良

石泫沟者,故乡一小沟也。沟虽微不足道,难以命名于版图。但沟里有溪,溪间有瀑,瀑边有柳,柳旁有石,石连山田,田内麦香。一派原始的自然风光,其情其趣,令人陶醉且大发幽思。

石泫沟之溪,春夏秋潺潺不绝,灌溉田禾,滋养牧草,冬则冰清玉洁。溪从山腰之泉眼出,一泉水量少,二泉水量中,三泉水量多。石泫沟源头十余泉,汩汩涌动,日夜奔流,遂成石泫溪。溪泽石泫土,土生石泫景,为禾,为花,为木,禾苗茁壮,滋养古朴淳厚之村民,代代相传;花香幽幽,无人欣赏亦自芬芳,且多可入药,精心采集,弥补村民收入之不足;木秀而更显山青,高耸挺拔,其叶可作羊之美食,其枝可供村民引火取暖,其木可为房屋之栋梁。丛林掩映中有块块碧绿的田禾,百草蔓延中有可爱的动物栖息,山光水色,一草一木,布设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

小小石泫沟,居然有瀑,此石泫沟之绝景也。有瀑即有声,使石泫沟幽静的山色轰鸣阵阵。水量少时,叮叮咚咚,如自然琴弦,不绝于耳,山洪爆发时,吼声如牛,震耳欲聋,似擂鼓助战,仿佛千军万马冲突于沙场。至于瀑布流泻,飞珠溅玉,水光反射,景致万千,则更是锦上添花,不可名状。入冬,其景愈浓。冽冽寒风一夜劲吹,晨起而视,风光大异,瀑布凝滞,悬崖上满是冰块。不复有往日之喧闹,万籁俱寂。瀑是冰的瀑,溪是冰的溪。太阳下,石溪沟银光闪闪。孩童则终日沉浸在玩耍中,或在溪上溜冰或到溪边敲一块冻冰下来,用一把小刀,千雕万刻。日落归时,纷纷背负至家中,点缀生活,供人浏览。

瀑边有一棵老柳,约三人可合抱。根深深地钻入岩石之中,树干皱皱干干的,已有一些朽木之意。但那枝条叶子却是风华不减,绿意盎然,青春飘舞。三伏之日,酷热难当,或坐或卧于老柳下干净的岩石上,瀑水飞溅丝丝凉意,柳条轻轻扇动阵阵清爽,间或听一声鸟鸣,闻半点山歌,望那一山之青幽,看那半坡之翠绿,何谈富贵之奢华,神仙之高雅!恍若修行而得道,回归自然,乐不知返。

柳边之石,乃天造之佳床也,盛夏尤佳。溪水泛滥时,水位高涨,漫过柳边青石,一点一点,荡涤得一干二净,不留任何灰尘和石子。水渐退后,石缝中绿草茸茸,遮掩着石面。累时,轻款地躺上去,并不觉得石之坚硬,和对肌肤的抵触。似一块绿色的小毯。阳光从柳叶间点点滴滴辐射到石面上,蒸去了石上的潮湿,石面微热、干爽、松软。劳作之余,躺于其上,似热而不热,似潮而不潮,似硬而不硬。此乃奇石也。有此三绝,而又添景色宜人,空气清新洁净,若在此小憩一午,则神清而气爽,胜如一剂祛热降火之良药。

石泫沟之田,本为山石所据。先民们挖石填土造田,历尽艰难。经几代人的精心改造,田虽零星分散,但均可引水入田,故而可以种麦。在物质极其短缺的年代,这点土地被村民们视为珍宝。因为其时能吃点面食之类已是神仙境界,令人啧啧不已。春麦青青,而绿油油;秋麦金黄,而穗累累。此石泫沟之又一景也。待麦既熟,复播山药、白菜耳。一朔方北疆,二地两茬,村民们自然万分珍视这点山田。冬闲空余,念念不忘扩土增域,有时甚而巴掌大一点点,亦在所不惜。村民之意在于田而不在于山水也,故不惜损坏山水之美,而与石泫溪争夺河道。坡上繁茂的奇花异草,也常为村民所铲除,而扩为耕田,种些盘灯花、党参、甜菜之类。而使一些原始花草渐失去生存之环境,终于绝迹。呜呼!山水之美,何其大也;村民之眼,何其小也。土地广袤,何其多也;石泫沟之景,何其少也。

在北方,在黄土高原,在干旱的故乡。能有石泫沟这样有山有水有草有花的一处景致,实是乡人的幸运。启迪他们的艺术天赋和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热爱山河的情操,美好的空间,还会使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对一些纯真梦幻般的孩童,还有别样的风景和乐趣。沟西的山崖上,天然榆树盘亘不绝。每逢春季,榆钱泛黄,鲜嫩可口,孩童们纷纷攀缘摘食。寓食于乐,情景交融,此乃又一景也。沟西的山崖为黄土山,土质疏松。而沟东的山崖为红砂石山,坚硬异常。一沟之隔,一红一黄,一软一硬,仅此,石泫沟即为奇异之沟也。四周皆为黄色之山,独石泫沟东之山崖红,令人眼光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红山崖之隐凹处,几十个蜂窝星星点点,大者如拳头,小者似杏核。蜜蜂们边歌边舞劳作,在溪边,在草丛,在花间,处处有他们小巧玲珑的身影。崖上吊着的蜂窝如此之多,足见石泫沟对小动物的诱惑力。繁忙的村民顾不得多观赏这一奇景,他们不忘的仍是实惠和实用。待到秋风起,小蜜蜂们冻得不怎么能活动时,他们弄几个蜂窝回去,遇有大人或小孩咳喘时,熬煮几个喝下追风治病。性急的小孩则如何也等不得秋风乍起,或者伏在远处的草丛中,用弹弓向蜂窝射去;或者摸黑攀附在崖上,用一个小袋子把蜂窝罩住,一股脑儿地全撸了去;或者恶作剧地燃起熊熊大火,烟雾滚滚,把蜜蜂熏得不知逃向何方。凡此种种,那种即惊又怕,冒险而又刺激的情绪环绕着这些顽皮的孩子。当他们的目的得逞时,那份开心不言而喻。但小蜜蜂也是聪明顽强的,孩子们有时也不免被蜇伤。但用溪水洗一洗,用一些野花擦一擦便会好许多。

春秋两季,石泫溪水势平缓,清流见底。溪中五颜六色,有静有动,颇为有趣。透明的是溪水,缓缓蠕动,泛着清亮的光泽向前流淌。碧绿的是各种水草,顽强地扎根于河底,顺着水的冲击微微游动,间或也有那么一点淡淡的小花在溪中盛开,欣赏水中花则又是一趣了。红的白的是清洗一净的卵石,红得透亮,如霞似火;白得清爽,如雪似冰。拾得几枚,于贪玩的孩童又添了生活的佐料。

石泫沟山脚终年不见太阳的地方,有一种奇异的红土。随便挖一块即可捏制各种动物、器皿、小玩具。当地人俗称“红胶泥”。其实红胶泥是比较多的,而石泫沟的红胶泥是比较特殊的红胶泥的一种。因这一带的红土终年为溪水浸泡,而又终年不见太阳。所以既软且精,如为太阳所晒则坚硬无比了。石泫沟的红土含水适中,硬度适宜。既不用和水,也不必担心太软站立不住。所以随手取一块此处的红土,略搓一搓,即可捏制小狗、小马、小羊,以及各类仿制器皿、小玩具等。捏好放在一个通风的地方逐渐阴干,不能让太阳直射,会裂缝的。余少时,与吾师三舅捏制的不可胜数。如刀、面板、小瓮、小鸟,皆栩栩如生,经久不坏,甚为可爱。至今思之,犹感叹不绝:吾之童年因石泫沟而不虚度也。

石泫沟景致万千,不一而足,余之拙笔不能尽述,余之愚钝脑不能尽思,溪曾濯余脚,瀑曾溅余魂,柳曾拂余尘,石曾净余心,田曾养余身。无以感念山之博大,陶冶余之情怀;草木之绝色,激发余之空灵;水质之清纯,教诲余之品行。谨以此薄薄之短文,回赠石泫沟之一山一草一木。望其水清澈而长流兮,花芬芳而愈茂兮,木葱茏而更盛兮。

鄂尔多斯面塑

在雕塑艺术的百花园中,品类纷呈,争奇斗妍,或以微而著称,或以脆而闻名,或以硬而称奇。但在鄂尔多斯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却广为流行着一种与众不同的雕塑,这就是鄂尔多斯独具风格的面塑。

外表粗犷奔放的鄂尔多斯人,内心里却蕴藏着灵巧纤细的艺术功底。鄂尔多斯的老一辈妇女,都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雕塑家,她们的拿手绝艺——面塑,如果亲临目睹,会让你感慨万端,思绪滚烫,灵感飞扬。一块柔软的面团在她们手下,揉呀、搓呀,奇迹般变成了猫呀、鸟呀、鱼呀,简直神了!

鄂尔多斯人的面塑以大自然为蓝本,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浓郁纯朴的民风人情基础上,又透露出艺术的感染力。随着四季风物的交替,面塑内容也变化不断。清明时节,大地回春,柳绿草长,南迁的候鸟燕子翩然飞回,凌空舞动,风景一新。面塑家的灵感随之起伏飞扬,创作激情喷涌而出。于是有清明节下捏“寒燕燕儿“之传统。此时瘦寒,因而所塑之物多为灵巧轻小者,以可爱的燕子为主,或双翅展放,欲飞入长空;或静静栖息,如入梦乡;或含食而飞,搏击风雨;或注目前方,为可爱风景所醉;或双燕依偎,高谈情语……姿态万千,形象逼真,令人沉迷折服,叹为观止。

农历七月十五,骄阳正旺,水清鱼肥。湖池里的鱼儿欢腾,上下跳跃,又激荡起面塑家的生活热情和创作冲动。因而七月十五有捏“鱼鱼”之说。面塑家极尽各种想象和构思,以各种表现手法,塑出肥鱼的憨厚神态,小鱼的轻巧灵捷,要么欢畅游动,要么闭目沉思,要么吞食草物,要么放眼远眺。为了保持原状,尤其是胖大肥硕的,鄂尔多斯面塑者往往要在“鱼鱼”体内插一根枳笈棍儿或筷子什么的,然后放入笼内加火蒸熟后,再放在锅内用小火烤干。然后分给自己的孩子玩耍或赠送亲朋好友的孩子。鄂尔多斯农村,极为普遍地流行赠送面品的风尚。从而也为面塑者们互相切磋面塑艺术、取长补短大开了方便之门,也是孩子们的节日乐趣之一。

在鄂尔多斯,孩子十二岁时,即“圆生日儿”时,外婆要送“项圈”,以祝贺孩子的生日。项圈非金非银,而是以面为原料捏制成的一件漂亮的工艺品。这是鄂尔多斯面塑中最为精美的传统作品。用数根弯曲成一圆圈,然后以面团将其包围,则成一面圈,圈上爬满十二生肖:贼眉贼眼的老鼠,奋力耕耘的黄牛,吼声震天的老虎,惹人喜爱的白兔……“项圈”为孩子十二岁生日的最高礼物,因而格外引人注目。送礼人对这个“项圈”的雕塑倍加用心,极尽自己的艺术才华,所以“项圈”为精品,受到孩子们的格外喜爱,有的孩子已经十四五岁了,这件精美的工艺品依然保存完好,视若家珍。

娘家对于新嫁出去的女儿也要送给“面人人”。在鄂尔多斯面塑中,“面人人”有两种,其一称为“爬娃娃”,是为孩子塑的面制品,个头小,但胖乎乎的,逗人喜爱;另一种 “面人人”是娘家专门送给女儿的特制品,个头大,用面也较多,份量重,塑成蒸熟后成双送给女儿,在农历七月十五下午由父亲或弟弟担上“面人人”送到女儿家中并烤干。

鄂尔多斯原野上,有一种叫“面人人眼睛”的野生植物,一年生,纤细嫩绿的茎蔓,与大地相拥相抱,开过细碎的淡紫色小花后,结出果实,这果实黑亮亮的,宛如缩小的孩童之眸。鄂尔多斯面塑者们就用这种东西做面人人的眼睛,这天然的点缀使“面人人”更加和谐美丽,为鄂尔多斯面塑工艺品平添了几分迷人的色彩。

面塑时,面塑者们还要用梳子在面塑品的显眼位置上点一些标记,诸如 “面人人”的脸上、“爬娃娃“的额头等,这是对面塑又一次的美化和装饰,使其更富有艺术魅力。

鄂尔多斯面塑有着双重价值,它既有食用价值,又具有欣赏价值,它体现了鄂尔多斯人的心灵手巧和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猜你喜欢
面塑鄂尔多斯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地理盲
承地方面塑特色 探创意实践之路——以《面塑鱼趣》一课为例
胶东面塑——花饽饽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桩基托换在鄂尔多斯大道桥扩建工程中的应用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锐意改革 打造健康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地区的西夏窖藏

草原2011年8期

草原的其它文章
遍地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