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夹脊穴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2例

2011-06-19 09:17王海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21期
关键词:夹脊根型颈椎病

王海明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3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 (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我国2007年发布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将其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在各型颈椎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60% ~70%[1]。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突出物(如椎间盘、骨赘等)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导致颈部及上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所引起。2009年11月-2011年3月间笔者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6例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3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 (41±9.35)岁,病程为10天至9年,平均 (2.5±1.81)年。对照组44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 (42±8.95)岁,病程为半个月至11年,平均 (2.8±2.03)年。全部病例均有颈肩疼痛、颈僵直等症状,上臂放射痛或麻木酸胀无力。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我国2007年发布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诊断标准制定:(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 (麻木、疼痛)和体征;(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 (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4)排除颈椎外病变 (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牵引

采用枕颌牵引法,牵引时患者头前倾斜15°,牵引重量为患者自身体重的1/10~1/7,从小剂量开始牵引,逐次增加,最大牵引至患者体重的1/7,每次牵引20分钟。

2.1.2 针灸

取穴颈部双侧颈3、5、7夹脊穴,患侧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穴。

局部常规消毒后,用0.30mm×40mm毫针直刺颈夹脊穴、肩髃穴,重手法刺激以得气为度;用0.30mm×25mm毫针直刺患侧侧曲池、外关、合谷穴,以得气为度;以上诸穴患者得气后再小幅度提插捻转半分钟许增强刺激。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10分钟行针1次。

2.2 对照组

2.2.1 牵引

同治疗组,采用枕颌牵引法,牵引时患者头前倾斜15°,牵引重量为患者自身体重的1/10~1/7,从小剂量开始牵引,逐次增加,最大牵引至患者体重的1/7,每次牵引20分钟。

2.2.2 药物治疗

患者疼痛重者加用芬必得0.4g/次,2次/天,口服治疗。

以上治疗方法治疗组、对照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疗程结束后6个月后随访1次。

3 疗效标准及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能够正常参加活动及工作。有效: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明显改善,稍有轻度不适,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无变化,甚至加重。

3.2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

两组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复发率的比较P<0.05,治疗组复发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其发病率中最高,非手术治疗是目前《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所推荐首先使用的。其方法较多,包括中西药物内服外用、牵引、物理因子治疗、针灸、推拿等,临床报道疗效不一。

中医学文献没有颈椎病的提法,对此论述及其相关症状见于痹证、痿证、项强、颈筋急、颈肩背部酸胀麻痛等条目中,颈椎病多由日久劳损,气血亏损,加之不慎复感寒湿、劳作不当等诱发,导致气血阻滞、经络不通而发生,结合其发病过程笔者认为颈椎病当属“痹证”范畴更为妥切。本病致病机理是风寒湿三气杂至,邪阻经脉,筋脉失养,气血凝滞,经脉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故治疗时当应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使气血条达,“通则不痛”,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 “疏其血气,令其条达,以致和平”。颈夹穴位于颈椎棘突旁开0.5寸,针刺该组穴位可以起到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功效,该组穴位不仅有局部治疗作用,更因为其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相临,也能疏通督脉、条畅足太阳经气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每个夹脊穴位下面都有相应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经脉所分布,针刺之可以改善局部循环,使受压或受刺激的神经功能得到改善,而起到镇痛作用。手三阳经循行于上肢外侧,并都与大椎相交汇循颈而上头,针刺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等手阳经腧穴,能疏通局部经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同时也可以疏通颈部经气,诸穴相结合而效佳。而颈椎牵引的疗效比较确切[3],能够缓解患者颈部肌肉的痉挛僵硬;使椎间隙增宽,椎间盘内压力减小;使局部神经根刺激症状得以减轻或改善;纠正紊乱的小关节,增强颈椎的稳定性。针刺与牵引相结合相得益彰,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1]孙宇,陈琪富.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

[3]陈景藻.现代物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82-483.

猜你喜欢
夹脊根型颈椎病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游泳 赶走颈椎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青少年颈椎病106例诊治体会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