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怡,粱 卉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特有的中药新剂型,随着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其不良反应屡有发生,引起了临床上的广泛关注和重视[1]。笔者对我院42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分析,为其质量再评价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2009年1月-2010年11月我院共收集中药注射剂ADR报告42例,包括患者姓名、性别、过敏史、年龄、用药名称、规格、数量、不良反应表现、不良反应处理、合用药物等。按全国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ADR判断标准进行统计分析。
2.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1月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361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42例,占总不良反应的11.63%。42例ADR中,男22例(52.38%),女20例(47.62%);年龄7~83岁,平均年龄52.3岁。其中,0~18岁 3例(7.14%),18~60岁21例(50.00%),>60岁18例(42.86%)。
2.2 注射剂的种类情况 我院共有中药注射剂29种,31个规格。调查发现,发生不良反应16种,16个规格,分别占55.17%和51.61%。说明中药注射剂ADR具有多发性和普遍性。涉及的中药注射剂见表1。
表1 引起ADR的中药注射剂
2.3 ADR涉及的系统及表现 涉及系统较多,其中皮肤系统最多(12例),见表2。
表2 ADR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
2.4 ADR状态、因果关系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提供的标准,对每份病例进行ADR状态分类,一般ADR 34例,新的一般ADR 7例,新的严重ADR 1例。根据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关联性评价,很可能10例,可能31例,可能无关1例。ADR转归为治愈22例,好转20例,无死亡病例。
3.1 中药注射剂ADR以皮疹等过敏反应最为明显和突出 由于中药注射剂多为复方制剂,每味药又含有多种成分,而且多为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肽、多糖、鞣质、甙类等,这些大分子物质具有免疫源性及免疫反应性,有致敏原的作用,可引起变态反应[2]。
3.2 发生中药注射剂ADR后的处理 如ADR较轻,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减慢输液速度,对症处理,动态观察。如七叶皂甙钠可引起输液部位红肿、疼痛,局部热敷可使症状消失。如ADR较严重,可停药后对症处理,并密切观察。若出现严重的ADR,如呼吸困难等生命体征不平稳者,应给氧,进行抢救。
3.3 中药注射剂由于成分复杂,在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极易发生配伍变化,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因为药物混合后改变了其原有的理化性质,发生配伍反应,如沉淀、变色、混浊、产气等肉眼可见物理反应,或是肉眼不可见的水解、氧化还原和效价降低等化学反应。不恰当的联合用药往往会造成药物的不良反应[3]。黎开华等[4]研究了丹参注射液与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的配伍,结果混合后均产生沉淀、混浊。主要是因为在丹参注射液中加入了喹诺酮类药物(pH值约4.1)后,丹参注射液的pH值降低,其脂溶性丹参酮及水溶性原儿茶酚衍生物等沉淀析出。因此,中药注射剂最好单独使用,如与其他药物共用同一输液管路,则要求在使用本类药物前,先用相溶输液冲洗输液导管,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5]。
3.4 滴注速度过快、用药剂量过大、浓度过高也是引起中药注射剂ADR的原因[6],因此,滴速、剂量、日次数等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42例ADR中,有2例用疏血通的剂量(8mL)超过说明书要求(6mL),可能是诱发ADR的原因。
3.5 中药注射剂要按照中医理论辨证使用 虽然中药注射剂的制备采用现代工艺,但其仍具备中医的一些基本特性和功能(辨证论治),而国内60%的中成药处方由西医医师开具[7],部分西医医师应用中成药时,只知对病,不知对证[8],或仅按西医用药理论给药,这可能是中药注射剂ADR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当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用药。如丹参注射液与川芎嗪注射液均为临床使用多年的活血化瘀药物,疗效确切。但据药典记载,丹参性寒,川芎嗪性温,因此,丹参注射液应用于有热象的患者,而川芎嗪注射液应用于无热象的患者效果更佳[9]。
[1]高旺,张骥鹏,楚金.浅谈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与未来[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12(6):460-462.
[2]陈文芳,李佳静.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特点与临床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7):129.
[3]李忠林,杨丹婷,刘军锋,等.7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与思考[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12(3):210-211.
[4]黎开华,陈桂钧.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喹诺酮类注射液配伍禁忌[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1,17(2):120-121.
[5]张琳,魏国义.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50例分析[J].中国医药,2009,4(12):986-987.
[6]徐文科,杨益艳,汪琳.中药不良反应116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药,2009,4(2):122-12.
[7]庄洁.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8):20-23.
[8]白乐溪.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海峡医学,2006,18(4):221-223.
[9]王平平,高利,李宁,等.辨证与非辨证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对比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8,15(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