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创作的前奏——科普写作五步法

2011-06-17 04:58徐传宏
科技视界 2011年10期
关键词:邮票选题科普

■徐传宏

近二十年来,在科普写作教学的探索中,实践证明,“读、析、仿、积、创”五个环节,是引导青年学生入门的有效方法。我们将其称之为“五字诀”,又称“五步法”。我们的教学原则是以自学为主,讲授为副;读写结合,实践第一。具体做法,归纳如下:

一 读

“读”是指阅读,或者说是“博览群书”。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阅读教材,教材最初为自编讲义《科普写作基础知识》,后为《科普写作技巧》(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二是浏览课外科普读物。

我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讲了一个故事:香菱向黛玉请教如何做诗,黛玉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李清莲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黛玉教香菱做诗的方法,对于初学科普写作的青年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多读多看科普名家的作品,既可以学习和继承前辈科普作家的优秀传统;又可以从众多科普作家的创作中吸取写作经验,领悟写作技巧。

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也说明了“读”是“写”的基础。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科普写作的初学者要掌握科普写作的技法,要提高科普写作的水平,多读优秀的科普作品,是颇有成效的自学方法之一。

“读”又可以分为粗读和精读两种。“粗读”指广泛浏览和快速阅读,目的是让学生在广度上对科普写作有个粗略的了解。“精读”是在深度上化些功夫,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掌握一些科普创作理论和写作技法。

例如,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高士其的《天石》和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两篇科学小品时,要求学生领会两个问题:①什么是科学小品?②科学小品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势必就更加认真了。在阅读过程中,他们经过自己的品味和思考,就容易有所收获。

学校图书馆内,通常藏有相当数量的专业性较强的科技类图书和涉及各个领域的科普类图书。开架阅览室也备有各种报刊杂志近百种,其中科普期刊如:《科学》、《科学画报》、《知识就是力量》、《航天》《航海》、《百科知识》、《科学生活》、《科学 24 小时》、《科学之友》、《风景名胜》、《服饰》、《四川画报》、《大众医学》、《康复》、《卫生与生活》、《自然与人》、《开卷有益》、《军事文摘》、《长寿》、《集邮博览》、《健与美》、《科学世界》、《知识窗》、《大自然》、《园林》、《大众花卉》、《自动化博览》、《家用电器》等。各类科普图书和科普杂志都可以作为科普写作课的课外读物。

浏览科普读物,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可使学生进—步从感性上去认识和体会各类科普文体的特点,从中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普写作的兴趣。

近年来,我们在某些高校的公共选修课《科普写作》课程中还向学生推荐了100多种科普名家的优秀科普作品,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二 析

“析”是指佳作赏析。主要是精选一些优秀的科普作品供学生阅读与欣赏,便于学生从感性上品味、领略有关科普创作的理论及科普写作技法。

教师可以从科普评论的角度,根据专题讲座的中心内容,结合科普佳作进行分析,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写作理论,并使他们初步掌握科普写作的某些技巧。

“析”可以全面性地对所选科普作品进行欣赏分析,也可以根据所选佳作本身固有的特色,有重点地去欣赏分析。《科普写作技巧》这本教材中的“请您欣赏”和“专家点评”,实际上就是一种赏析方式。我们结合专题讲座对科普佳作进行欣赏分析,教材中的每个专题,我们都相应地精选了科普名家名作,供学生欣赏、阅读,然后再加以评析。在《科普写作技巧》第二讲《神箭手百步穿杨——确定选题的技巧》的“请您欣赏”板块中,我们选用了科普作家陈芳烈的《邮票上的“通信”》,在“专家点评”板块中结合本讲专题对该文进行了赏析:《邮票上的“通信”》这篇文章的标题新颖别致,引人注目。尤其是广大集邮爱好者,只要一看到这个题目,就会为之眼睛一亮。因为这个选题,其本身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科技含量极高的集邮专题。再说,1983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通信年”,向人们展示这样的集邮专题,是十分切合时宜的。而该文作者陈芳烈先生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及丰富、翔实的内容,并借助于27枚邮票,图文并茂地向读者介绍了通信的起源、传说以及近代电话通信和卫星通信的知识,为人们了解“通信”,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果从“选题技巧”来看,这篇佳作就很值得我们品味与鉴赏:

1.选题方法

这篇文章属于“社会性选题”。“1981年11月19日,联合国大会宣布,1983年为‘世界通信年’。”这一信息的发布,很自然地会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特别是青年读者会格外关注。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也是一种社会热点。作者及时捕捉到这一信息并很快确定了选题,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资料 (包括邮票的搜集)上的准备。在落笔行文时,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始就依此为由头,交代了写作的缘由。

2.选题原则

作者兼顾了其中的四个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通信”及其历史演变、发展,是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古代原始的光通信(如狼烟、烽火、孔明灯等)和声通信(如鼓声、锣声、笛声、口哨声等)以及近代、现代、当代的电话通信和卫星通信,都是客观事实。这就符合了选题的“客观性原则”。

②新颖性原则。这篇文章中所介绍的无线电话、电视电话、录音电话以及国际通信卫星等电信技术,在当时都可以称得上是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新成果。因此,这篇文章的选题符合“新颖性原则”。此外,作者将集邮和通信技术的普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富有新意的,这就是写作上的一种创新意识,这也符合“新颖性原则”。

③需要性原则。“通信”,“虽然它无时无刻不在与人打交道,但有关通信的知识,却远非家喻户晓。”由于作者清醒地看到这一现实,因此,这篇文章的选题符合“需要性原则”。作者已经预见到,这篇文章的刊发,“将有助于人们了解通信”,并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这也是社会的需要。

④可行性原则。作者在确定《邮票上的“通信”》这一选题之前,已经捕捉了一定的社会信息。陈芳烈先生本人就是一位电信专家,他对世界通信史比较熟悉,手头已经掌握了较丰富的资料。另外,他对《知识就是力量》这本杂志也比较了解。这是一本综合性的科普期刊,读者对象大多在初中文化以上。有了这么一个“知彼知己”的过程,这篇文章的选题,自然又符合了“可行性原则”。

3.精耕细作

作者为了写好这篇文章,除了广泛地收集和积累资料外,还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开头,由三个自然段所组成,交代了写作缘由,点明了全文要介绍的内容;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内容比较丰富,所占篇幅相对要长一些,由“通信的起源”、“传说与通信”、“形形色色的电话”、“卫星通信”等四方面的内容所组成,资料涉及古今中外;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结尾。

为了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作者广泛收集并精选了27枚邮票。在介绍“通信的起源”时,作者选用了5枚邮票,其中有《角笛》(牙买加,1965)、《非洲长鼓》(尼日利亚,1965)、《日光反射信号》(马里,1965)、《烽火和信标通信》(摩纳哥,1965)、《从印度的烽火到通信卫星》(老挝,1974)等。在介绍“传说与通信”时,也选用了5枚邮票,其中有同一题材的《电信事业的保护者——报喜天使加百利》,分别由梵蒂冈(1959)、安哥拉(1965)、澳大利亚(1973)三个国家印制发行。另外两张是 《海神和海底电缆》(巴西,1973)和 《宇宙以妇女为象征》(捷克斯洛伐克,1974)。在介绍“形形色色的电话”时,作者精选了6枚邮票,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多哥分别在1972年和1976年发行的《电视电话》和《录音电话》,以及在1976年由格林纳达和马达加斯加分别发行的《船舶电话》和《无线电话》,这标志着现代电话的发展方向。

利用人造卫星进行通信,这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大成果。在介绍“卫星通信”时,作者又精选了11枚邮票。美国1960年发行的《回声—1号》,记载了首次进行卫星通信试验的历史事件。1965年,“国际卫星1号”发射,标志着真正的卫星通信时代的开始。1967年,日本发行了《国际卫星2号》。1976年格林纳达发行了《全球通信》,这枚邮票形象地展示了利用三颗静止卫星实现全球通信的原理。

“绚丽多彩的邮票把我们带进了一个诱人的‘通信世界’。但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它的凤毛麟角。”第三部分的这两句话,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了第二部分,又过渡到下文。“下文”也只有两句话:“无限广阔的通信世界还有待于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去认识、探索、发现。我国通信现代化的灿烂前景正在向我们召唤!”作者在这里,用展望式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美妙的遐想,余味隽永。

通过赏析,学生对本讲的主要内容加深了理解,对本讲的要点把握更准了。再譬如,要解决学生写作中的“构思开头难”问题,我们曾以《多彩多姿的凤头》为题,选择了十几篇科普小品,专门欣赏分析了这些文章的“凤头特色”。通过这次专题性赏析,学生们从中领悟了科普文章的开头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千变万化。当然,学生们也初步掌握了十几种“开头法”,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

如果说,佳作赏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的话,那么,对学生习作中的“佳品”进行讲评,这就是另—层次的“赏析”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疑是一种催化剂。

选择一本科普书籍或指定一篇优秀的科普文章,安排学生写“书评”或写“读后感”,这种方式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科普读物的赏析水平。

三 仿

“仿”,本文是指借鉴和模仿。我们认为,仿写是写作实践中的一种较好训练形式。仿写可以让学生从模仿入手,可以让学生借鉴和学习科普佳作在立意、构思、表达、语言等方面的长处,这对于引导学生入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有益的。

在仿写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注意两点:

第一,仿写是仿照一篇文章的样式、结构和写法等,自己另写一篇相类似的文章。因此,主要内容与所用材料和原文是不相同的,切忌对原文进行改头换面。

第二,不要将仿写与缩写、扩写、改写等混淆起来。缩写、扩写与原文的主题一致,仿写则另起炉灶,写不同的内容,表达不同的主题;改写可以改变原文的体裁、写法等等,而仿写则要求在体裁、结构、写法等方面与原文大体相类似。

在仿写训练时,选用范文的方式有三种:

一是由教师选一篇,指定全班学生均以此为模仿对象。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检查训练效果。

二是由学生自行选择,这种方式,似乎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是兼容上述两种方式。

实践告诉我们,通过仿写的训练,既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对科普写作的畏难情绪,又可以为学生今后的独立写作打下基础。

四 积

“积”是指对写作材料的收集和积累。写作必须先占有资料,这是取决于我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和思想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中外科普作家的成功作品,都是在大量地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

有人曾对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外科普作品选《智慧的花朵》作过粗略的分析和统计。其中,科技史话 《火药和火药武器》(茅左本著)全文5000字,引用的57条资料涉及史书、医书、科学史、战争史、贸易史、文件档案、壁画资料等。从时间跨度上来看,早自我国古代的战国时期,直至现代,上下凡2000余年。科学小品《人类征服自然的武器》(温济泽著)全文2500字,引用了32条资料,涉及时间概念16处。列举了古埃及、英、俄、美、德、法等数十个国家的史料。科学小品《闲话荔枝》(周瘦鹃著)全文1300字,引用了21条资料,其中引用果树资料8处、诗文9处、传说3处。科学小品《蜾赢俗称螟岭虫》(周建人著)全文2500字,引用了17条资料。这些科普文章内容丰富,写得妙趣横生,读起来丝毫感觉不到资料的累赘。相反,倘若没有这些资料,内容就会显得空泛、干瘪而索然无味了。

在初次安排写作训练时,学生就普遍反映,没有写作材料。于是,我们就以《巧媳妇找米下锅》为题,为学生举行了一次专题讲座,介绍了收集资料的基本原则、基本方式和多种途径。

在专题辅导后,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浏览各种报刊杂志,尤其是科学普及类期刊。在查阅过程中,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摘录有关资料。当然,随着“电脑”的普及,许多学生都能通过“上网”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并进行“下载”。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中的有意注意比无意注意收效更大。因此,我们还要求学生在“随便翻翻”中做个“有心人”,在浏览时要留意自己所感兴趣的材料,并随时摘录下来。另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利用一切机会从学习中、生活中、参观活动中、社会实践中捕捉信息,获取写作材料。

为了使学生养成 “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习惯,我们还向学生介绍了制作资料卡片的方法,这也为学生们在未来事业中不断进取,提供了一种治学的方法。在教学中,所有学生几乎都能应用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写作科普短文了。我们认为,这是学生开始具备科普写作能力的良好开端。

五 创

“创”是指独立写作。独立写作需要具有创造性,因此,我们的学生必须提高收集信息、确定选题、设计标题和加工信息等综合能力。

科普写作,其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它要求作者能把自己学习、生活、科研中获得的科学素材,经过选择、提炼、加工后,撰写成可以向大众传播的科普作品;或者是将在调查研究中和科学文献中获取的材料,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融汇贯通,再从新的角度,以新的观点,用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加工撰写成科普作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创造性”。

青年学生今天的“独立写作”,虽然尚处于“学步”阶段,但是他们已经认识到,科普创作必须善于从浩瀚的科海中去发现、寻找到最前沿、最新鲜、最典型的材料,然后用生动、通俗、形象的手法加以表现。

《科普写作技巧》全书分为六讲,每讲由“讲座笔记”、“请您欣赏”、“专家点评”、“思考回答”、“不妨一试”五个板块组成。其中,“不妨一试”,就以各种不同的训练形式,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同时,做到“读写结合”,从而达到“下水学游泳”的效果。

例如,《科普写作技巧》一书在第四讲“说书人匠心独运——构思谋篇的技巧”中的“不妨一试”板块,我们就设计了三个训练题:

一是结合自己所学专业,阅读报刊上的科普文章10至20篇,分别指出它们独特的开头方法和结尾方法。

二是阅读5至10篇科学小品,分析它们的结构类型。

三是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运用自己采集的资料,撰写一篇科学小品(或其他样式的科普作品)。

近年来,我们在科普写作教学中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上的科普创作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上海市大中学生科普征文活动。

科普写作是科普创作的前奏。只要在科普写作实践中,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其中的一部分学生,在不远的将来就能成为科普作家队伍中的一员,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挥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邮票选题科普
独一无二的邮票
科普达人养成记
邮票上的“三月三”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找寻通往童年的那张“邮票”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