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十二五”期间呼声甚高的议题,“收入分配改革”不再是待字閨中的敏感词。全民热议之下,“基尼系数”(判断社会贫富差距的比例数值)这样的生僻词也变得耳熟能详。无疑,这是种进步。
重庆市政府日前在全市“两会”上宣布。率先将基尼系数调控写入“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将通过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统筹城乡、协调区域发展等一系列举措,把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由0.42降到0.35。此举对于破解城乡、区域、贫富“三大差距”具有探路意义。
改革开放30余年,诸多数据表明:中华之崛起不再是空洞的口号,但“国进民富”还蒙着一层理想化的面纱,这都是事实。如何直面“基尼系数”?我们或许听过很多来自宏观层面的教诲、忧虑,而像重庆市这样,将“基尼系数”写入“十二五”规划,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指标,还是第一次。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物质财富迅猛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理念也由“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过渡到统筹协调、共建共享。但受历史和自然条件制约,尤其是体制机制缺陷的影响,我国城乡、区域差距仍有持续拉大之势,基尼系数也长期居高不下,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日益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
缩小“三大差距”,必然要直面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触动诸多利益主体,只有敢于“吃螃蟹”、勇于改革,才能有望实现。作为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区域发展极不协调的西部直辖市。重庆此次率先宣示,5年内将城乡居民收入比、区域人均GDP之比和基尼系数,分别由目前的3.4:1.2.2:1.0.42缩小到2.5:1左右,2:1左右和0.35,无疑显示了决策者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大胆改革创新的勇气。
缩小“三大差距”。核心是制度安排。从某种意义上讲,城乡、区域、贫富“三大差距”,与经济发展阶段、社会富裕程度和生产力水平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根本在于分配制度是否合理。
首先是初次分配要讲一定的公平,否则分配差距太大,二次分配就难以纠正。要以优化政府、企业、居民的收入分配关系为重点,探索稳步提高居民工资收入占GDP的比重,努力促进职工工资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二次分配更要讲公平,要强化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控作用,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转移支付的力度。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此外,还应通过就业扶持、教育均衡发展等,不让社会成员输在“起跑线”上。
当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缩小城乡、区域、贫富“三大差距”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牵涉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体制机制的方方面面,要科学设计改革方案,点面结合统筹推进,最终走出一条可持续、有实效的改革路径。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