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旧村改造设计方法研究

2011-06-13 02:06苏小莲
山西建筑 2011年32期
关键词:旧村村民农民

邓 飞 苏小莲

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党中央制定出关于“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此全国各地纷纷掀起新农村建设热潮。旧村改造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方式,对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

本文正是基于2009年笔者参与的鄂州市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中路口村的旧村改造设计,从修缮建筑、改善环境、优化功能等方面出发,来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以改善农民居住生活质量、延续农村自然田园风光为主要目标。

1 新农村建设中旧村改造的特点

1)保留了旧村的原有风貌。目前,农村大规模的拆旧建新,不仅给农民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由于缺少正确的理论支持,容易造成简单照搬其他发达地区的建设经验,从而忽视本土的现实情况,造成了乡村本土建筑文化传承的中断和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旧村改造成为一个良好顺应时代发展的课题,即在原有的建筑和环境上进行相应的改造,对传统建筑文化能够予以继承。在对旧村建筑风格进行地域性探索中,要注重基于当地地理、社会、文化、经济条件的研究,提炼出旧村所在区域固有的建筑式样、风格、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为改造找到正确的理论支持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旧村改造思路,对当地农村的原有特色加以保护和更新。

2)节约资源、减少造价。与拆旧建新的新农村建设相比,旧村改造节约了大量建筑材料,部分拆掉的建筑材料还可用来建设公共设施,节约了资源的同时,减少了农民的改造费用。

2 路口村现状

1)地理位置。鄂州市作为万顷水乡之都,水是农村环境系统中最关键的要素之一。“择水而居,逐水而行”是自古以来人类的生存准则。路口村村落沿长港水道两侧带状分布,呈东西走向。路口村现有9个自然湾13个村民小组,共816户,常住人口3281人。因规模较大,我们选定长港北面沿樊湖线的2个自然湾3个村民小组进行改造,临樊湖线长1800 m,共有建筑110余栋。

2)建筑现状。由于农村规划建设不统一,各家各户自行修建住房,因经济、个人喜好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路口村原有的建筑样式各不相同,质量参差不齐。村内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也使部分建筑年久失修,破败不堪。生意人的门面房前乱搭乱建现象严重。

3)水岸环境。长港边的绿化杂乱无章,有村民们倾倒的生活垃圾,自行搭建的茅厕,对港边景观造成破坏,对长港环境造成污染。

3 路口村改造设计策略

1)建筑改造。经过实地考察,我们对路口村现有的建筑进行了质量分类。根据其外形及结构现状,将其整理为建筑质量较好、建筑质量一般、危房或没有保留价值的坯房三类。在跟当地农民进行沟通以后,建筑质量较好的房子按设计统一瓦面、统一外墙装饰、统一建筑风格进行改造。建筑质量一般的房子先进行结构安全处理后再进行改造。危房或没有保留价值的坯房予以撤除。撤除后的空地用以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及种植果树。

通过与当地农民进行沟通,发现农民能用来改造住房的钱不多,我们对旧宅只做了相对简洁的处理,并让建筑突显出鄂州传统小马头墙的形式。减轻了农民生活负担的同时也充分显示出当地传统民居的特色,平均每户1万元~2万元的改造费用使旧村改造的经济性也得到充分体现。

路口村旧宅的各项目改造方案见表1。

表1 路口村规划及单体改造表

2)公共活动设施完善。功能单一是我国农村的一大特征。除村政府、学校以及少量私人店铺外,其余几乎都是居住功能,公共活动设施相当缺乏,这也造成了目前农村活动类型过于单一的现状。改造区内的住户单元建筑布局主要以院落为主,独立的院与院之间缺少公共空间,故在拆掉的部分破败建筑后留出的空地设置少量商铺及公共广场,供车辆停靠以及村民休息纳凉。同时布置朴素、自然的小品,更加适合农村自然的风格。这样的公共空间同时也是景观节点,为单一的建筑街景增加趣味。

3)环境美化。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良好的住区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村庄天然环境的有效利用在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中需要增强,尤其是在水系的处理上。路口村得天独厚的长港港边景观需让其发挥该有的作用。在原有的洗衣洗菜台上建沿水栈道、休息平台,原有码头的修缮以及景观绿化配置为村民营造出亲水活动场所。在住宅与道路之间的空间设计中利用晒谷场、绿化、入户小道等对道路边界作了柔化处理,各家各户不尽相同,尽可能的保持其原有的庭院空间,藉此提高建筑群体的环境质量,延续传统民居建筑空间亲切宜人的尺度。

4 通过路口村改造项目总结旧村改造的工作方法

1)结合农村自身特点,因地制宜。与当前大部分农村村民处于散居状态相比,路口村村民的旧宅挨家挨户依长港呈带状分布,离道路的距离大致一致,建筑造型上稍加修饰即可反映鄂州传统民居风格。因其独特的港边位置,稍加规划即得到怡人的人居环境。由此看来,旧村改造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合理利用原有资源,进行农村住宅总体规划和整合改造,因地制宜。旧村改造的成功与否与地域文化特色的延续和人居环境的质量是紧密联系的。同时各地的经济水平、文化素养等相差很大,需要根据各地自身的特点进行设计定位。这样改造出来的村庄满足了当地村民的生活需要,也具备了自己的特色。

2)针对具体问题解决问题。在任何项目中,针对具体问题来解决问题都是一个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旧村改造过程中,林林总总的问题统一整理之后进行系统分类,才能保证设计过程的针对性、完整性及系统性。在此次旧村改造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建筑形式、公共场所、人居环境等几个方面来整体把握,找到之间的平衡点,做出了令当地村民满意的方案。

3)改造设计者与居民的良好互动。农民归根结底是农村的主人,撇开农民的意愿大谈新农村建设是一句空话。在设计工作当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留原有自然村落的格局、农民的生活方式和历史文脉,使农民的生活方式得以延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与村民进行座谈,发放民意问卷调查,鼓励所有的村民都能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观点。我们与路口村村干部及村民进行沟通之后发现其村民经济能力有限,与鄂州城乡一体化项目中其他几个较为繁华的村落相比,我们在建筑改造中选用了较为经济的处理方式,环境景观的改造几乎按照原有的自然形态布置,破败建筑是否拆除也根据户主本身的意愿。设计者与村民的良好互动,提高了设计的可实施性。

5 结语

随着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本文基于一个实际案例就旧村改造设计方法进行了一些思考。什么样的改造更新模式更有利于村庄的发展以及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我们应该关注的课题。建筑质量的提高,人居环境的美化,公共设施的齐全这在城市居民看来已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但在我国广大农村,人民的生活仍比我们所想象的落后。希望本文能为祖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一点点有益的借鉴。

[1]张发懋,李百浩,李晓蜂.湖北传统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于一凡,李继军,郭建强.新农村综合整治规划研究——上海郊区自然村落规划探索[J].城市规划,2009,33(3):32-33.

[4]裘丽岚,郭玉坤.新农村建设中旧村改造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9):15-16.

[5]徐 伟,李 娟.南方地区新农村渐进式规划模式初探——以金坛市沙湖村为例[J].城市规划,2008,32(4):48-49.

[6]张前勇,吴威龙.对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0-21.

[7]郝丽君,肖哲涛.新农村规划如何应对空心村问题[J].山西建筑,2007,33(32):44-46.

[8]房志勇,黄 炜,林 川.新农村住宅更新改造的设计实践[J].工业建筑,2007,37(6):66-67.

猜你喜欢
旧村村民农民
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周边旧村改造的困境与策略——以广州番禺余荫山房周边旧村为例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新政!广州旧村改造整合土地及异地平衡工作指引出台
饸饹面“贷”富农民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现场考察
浅谈旧村改造住区景观设计探索研究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