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公共空间模型★

2011-06-13 02:06侯悦民严乐高宏
山西建筑 2011年32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创造力机会

侯悦民 严乐 高宏

公共空间一般指非私人拥有和控制、社区人员可以任意进出和停留的物理空间。公共空间的功能是行人通道以及开展短暂性活动的地方[1]。公共空间提供非正式的群体汇聚机会、提供多种表达的机会,并建立新的关系[2]。公共空间的布局和场景影响人群交流的效果[3],公共空间的设计影响学习行为[4],公共空间的多样化和人性化促进交流[5-9]。在公共空间,人们之间交往的接触程度属于偶然接触和视听接触,这些非正式交往可以是更为复杂交往的前提,例如交流信息、引发更频繁的接触、或者获得启发和激励,并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进一步引发各种自发性社会活动。这种效应被建筑师克林格林称为“一加一等于三”[10]。为了促进交往,要吸引更多的人通过公共空间、提供停留的理由。本文分析公共空间的特性以及发展创造力的环境因素,提出面向发展创造力的公共空间模型。

1 校园公共空间特性

与一般意义的公共空间相比,校园公共空间既具有一般公共空间的特质,又具有一般公共空间不具有的特殊性。校园内活动的人群相对固定,人群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人群具有的工作和生活目标具有相似性:知识和创新。此外,大学校园空间的物理形态有限,一般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图书馆、食堂、运动场馆和学生宿舍。公共空间是连接这些地方的通道,既包括大通道也包括小通道。大通道如楼群之间的广场,小通道如建筑物内部的门厅、走廊。此外,餐厅作为一个流动人群通过的临时性空间,也是公共空间的一种形态。因此,大学校园的公共空间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校园公共空间是为限定的群体提供的场所;第二,校园公共空间具有有限的物质形态如门厅、走廊、餐厅等,并仅可以开展有限范围和种类的活动,如闲谈、就餐、小型活动等。

2 发展创造力的环境因素

影响创造力的因素是学习和交流机会[11],其中非正式交流机会是重要的环境要素[12],而公共空间为非正式交流提供了机会,从而激发灵感[13],将不同的事物关联在一起。然而仅当公共空间具备基本要素时,公共空间才可以真正起到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3 激发创造力的公共空间模型

公共空间首先要吸引人流,其次应该使人短暂驻留,最后应提供交往机会或交流机会。为了激发创造力,公共空间需要提供动态信息,为了使人访问、驻留,公共空间应该提供服务功能。因此公共空间的基本要素为:通道、信息和服务。由此可建立校园公共空间模型。

模型由两部分组成,包括固定形态和可变形态两部分。固定形态包括空间、墙壁、桌椅、门、窗、入口、景观、空气流通、光线等;可变形态包括壁挂、装饰、海报、展板、模型、资料、音响设备、电脑、网络、电子屏幕等。此外,电源接口、灯光、音响、售货机、饮水机、临时桌椅、临时器具、盆景等既可以作为固定形态,也可以作为可变形态,取决于设定的可变性。其中固定形态提供宜人、便利的物理空间,可变形态提供信息流动载体以及交流载体。

固定形态的主要特点是物理通道,因此可以简称为通道要素,主要功能是方便展开活动、吸引人穿行和驻足。主要特点见表1。可变形态的主要特点是提供流动信息和交流的载体,因此简称为信息要素。信息要素的特点见表2。

表1 通道要素组成及特点

介于固定形态和可变形态之间的组分主要特点是提供服务设施,因此简称为服务要素。服务要素的特点见表3。

表2 信息要素组成和特点

表3 服务要素特点

4 结语

非正式交流机会可以促进创造力,公共空间提供非正式交流机会,从而可以促进创造力的发展。校园公共空间既有一般公共空间的特性,又具有限定人群和限定形态的特殊性。利用其特殊性可以建立促进发展创造力的环境。本文提出促进创造力的公共空间模型。模型有3个要素:通道、信息和服务。3种要素互相补充,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促进交流的环境,从而促进创造性的发展。模型的物质形态主要有门厅、走廊、餐厅、门前空地等,这些地方可提供低成本的公共空间。

[1]Dekel,A.Adding Playful Interaction to Public Spaces,M.Maybury et al(Eds.).[J].INTETAIN,2005,38(14):225-229.

[2]Dillon,P.Creativity,integrativism and a pedagogy of connection[J].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2006(1):69-83.

[3]McIlvenny,P,Broth,M,Haddington,P.Communicating place,space and mobility[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9(41):1879-1886.

[4]Spooner,D.Assessing the Learning Value of Campus Open Spaces Through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s[J].Planning for Higher Education,2008,36(3):44-55.

[5]陈家琦.从学生需求看大学校园公共空间[J].山西建筑,2007,33(7):35-36.

[6]孙 靓.大学校园典型公共空间环境调查与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2,19(3):53-56.

[7]张 华.公共空间是一种人文关怀[J].大众文艺,2009(12):50.

[8]艾志刚.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多样化[J].建筑学报,2009(6):45.

[9]郑 堡,秦 华,何 为.大学校园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探讨[J].南方农业,2009,3(2):50-53.

[10]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1]Amabile,TM.Assessing the Work Environment for Creativ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6,39(5):1154-1184.

[12]Makera,CJ,Joa,S,Muammar,OM.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The influence of varying level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DISCOVER curriculum model,a non-traditional pedagogical approach[J].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8(18):402-417.

[13]Drake G.This place gives me space:place and creativity in the creative industries[J].Geoforum,2003(34):511-524.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创造力机会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给进步一个机会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