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杰,王文杰,王国立,魏新平,龚家川
(1.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肾病风湿科 河南 商丘 476000;2.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心 ICU 河南 郑州 450003)
较之于间断血压透析(Intermittent Haemodialysis,IHD),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以下简称CBP)理论上讲在ICU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对循环干扰小,溶质及炎症介质清除率高,能够对营养支持提供充分的液体空间。但是近来国外研究证实CBP较之IHD在改善ARF患者预后方面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1]。本研究旨在探讨CBP和IHD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过程中孰更具优势。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2008至2010年所有进入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肾病科及ICU需要进行血液净化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具体指征为:肌酐水平>350 μmol/L或尿量<20 ml/h。纳入患者在需要血液净化前即开始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CBP组和IHD组。前后共计14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CBP组78例,IHD组67例。
1.1.2 排除标准:<18岁患者;因病情变化入院前已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者;参加其他研究者。
1.2 治疗方法
1.2.1 IHD:应用超滤方式进行,采用普通肝素抗凝,透析液以碳酸氢盐为基础,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透析导管血流量为200~300 ml/min,每次透析持续时间由我科医师依据患者分解代谢状况决定,大致在3~4 h,脱水量以维持液体出入量平衡为目标,水肿较严重者,维持液体适当负平衡,具体量依据中心静脉压动态变化决定。
1.2.2 CBP:采用透析滤过方式进行,透析液流量为1 L/h,透析导管血流量为100 ml/min,液体平衡通过调整前置换液输注速率获得,抗凝药物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时间为连续不间断透析,直至患者肾功能相关指标(肌酐、尿素氮及小时尿量)恢复。
1.2.3 当透析期间通过各种处理(快速输液、升压药应用)仍处于低血压状态,则IHD改为CBP。
1.3 临床指标 所有患者入院起每日记录生命指征(体温、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流动力学指标、实验室检查数据,进行每日APACHEⅡ评分来评估病情严重度。记录液体及营养支持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计算透析持续时间、肾功能恢复人数、住院时间、28 d死亡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住院时间及其他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用Mann-Whitney U-test进行分析。对年龄及其他正态分布的变量采用描述,并用双侧t检验进行分析。对肌酐和尿素氮等非正态分布的计量参数以中位数来描述,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基线情况:患者特点、ARF病因、病情严重度及肾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严重度基线对比[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严重度基线对比[n,(%),]
CRF:慢性肾功能不全;APACHEⅡ: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病例特征 IHD组 CBP组 P值58.7 ±11.2 54.3 ±13.7 0.13性别(男性) 44(66.4) 50(63.9) 0.91存在 CRF 22(32.7) 18(23.5) 0.46机械通气患者 38(56.3) 48(62.0)病情严重度肝功能衰竭 12(18.3) 16(21.1) 0.93 APACHEⅡ评分年龄(岁)19.2 ±7.1 22.4 ±6.9 0.69
表2 两组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因构成及肾功能指标基线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因构成及肾功能指标基线对比[n,(%),]
ARF急性肾功能衰竭;BUN:血尿素氮;CREA:血肌酐。
病例特征 IHD组 CBP组 P值ARF病因缺血性 34(50.7) 41(52.6)0.37肾毒性 19(15.3) 13(16.8) 0.31多系统病变 5(7.1) 6(7.9) 0.95不明原因 19(26.9) 18(22.7) 0.92肾功能指标尿量(L/24 h) 0.97 ±0.26 0.89 ±0.23 0.77 BUN(mg/dl) 88.2 ±22.4 80.8 ±26.1 0.82 CREA(mg/dl)5.0 ±0.7 5.1 ±0.5 0.90
肾功能指标变化:如图1、2所示,CBP组对血尿素氮和肌酐清除率高于IHD组(血尿素氮:33.7%比25.2%,P=0.042;血肌酐:44.7% 比 24.1%,P=0.046)。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CBP组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的人数及剂量显著低于IHD组(31比38,P=0.04;8 300 μg/24 h 比15 730 μg/24 h,P=0.03)。在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使用方面,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主要临床指标及预后指标:完全肾功能恢复率显著高于 IHD 组(53.8% 比 37.3%,P=0.04),但部分肾功能恢复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6.4%比8.9%,P=0.43)。两组在透析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和28 d死亡率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3 2组循环指标()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情况〔n(%)和中位数(范围)〕
表3 2组循环指标()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情况〔n(%)和中位数(范围)〕
指标 CBP(n=78) IHD(n=67) P值 t/χ2 MAP(mmHg)83.7 ±20.3 80.7 ±22.7 0.68 0.53 HR(次/分) 87.0 ±29.0 90.0 ±24.0 0.70 0.49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人数(%) 31(39.7) 38(56.7) 0.04 124.37剂量(μg/24 h) 8300(23-65300) 15730(89-95060) 0.03 1.77多巴胺治疗人数(%) 11(14.1) 7(10.4) 0.86 85.13剂量(mg/24 h) 43(10-436) 62(18-679) 0.27 0.64多巴酚丁胺治疗人数(%) 32(41.0) 20(29.9) 0.46 97.33剂量(mg/24 h) 64(18-735) 48(22-839)0.61 0.52
表4 两组主要临床指标及预后指标、人数和中位数(范围)
自从CBP被引入临床之后,它即被证实安全有效,虽然存在相关缺陷,如通道相关并发症、出血风险、人力需求增加以及增加治疗费用等,但是理论上它具备以下优势: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体内过剩液体的清除更有效,肠外营养支持更容易[2]。澳大利亚ICU中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超过97%患者应用CBP[3],但CBP大规模的应用并没有明确的循证依据。实际中CBP是否比IHD更具优势,既往研究在回答这个问题方面仍不明确[1]。该研究旨在探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CBP与IHD相比,是否前者更具优势。在该研究进行之前,我们假定CBP在血流动力学维持、肾功能恢复及预后方面优于IHD。
Dominik E等研究证实,CBP治疗期间每日平均动脉压最大值和最小值与IHD相比无显著差异[4]。本研究中两组治疗期间平均动脉压无显著差异(83.7±20.3 比80.7 ±22.7,P=0.86)。这可能与我们在治疗过程前充分预测发生低血压风险,并采取扩容、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有关,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生低血压,我们及时处理,短时间内纠正低血压,而且一旦通过各种处理(快速输液、升压药应用)仍处于低血压状态,则IHD改为CBP。
然而IHD组去甲肾上腺素应用患者数量及总量显著高于CBP组,而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用量未见显著差异,可能解释为由于IHD单位时间脱水量高于CBP,发生低血压几率较高,为维持循环稳定,需要升压药物治疗,而目前升压药物中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应用去甲肾上腺素[5]。
国外研究证实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较之IHD,CBP显著增加肾功能恢复率,且出院后不依赖透析占87%,而IHD仅为35%[6]。本研究显示CBP显著降低血中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且最终肾功能恢复率明显高于IHD,这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一致。原因可能为CBP治疗时间更长,血压波动小以及有效清除炎症介质,降低机体代谢率。这些原因有利于肾功能恢复。
国外研究证实CBP与IDH在改善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7]。本研究显示两治疗组28 d死亡率并没有显著差异,而且CBP组高于IHD组,这与既往研究结论相一致,这可能与CBP组病情较重有关。其他指标如住院时间亦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干预措施的特点使我们在设计试验方案时无法采取盲法,这可能影响我们的数据采集以及研究结论。
总之,相比IHD,CBP显著促进肾功能恢复,减少升压药物的应用,但是对于患者的预后(28 d死亡率、住院时间)并没有显示出优势。
[1] Mehta RL,McDonald B,Gabbai FB,et al.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continuous versus intermittent dialysis for acute renal failure[J].Kidney Int,2001,60(4):1154-1163.
[2] Jakob SM,Frey FJ,Uehlinger DE.Does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favourably influence the outcome of the patients[J].Nephrol Dial Transplant,1996,11(7):1250-1255.
[3] Silvester W,Bellomo R,Cole L.Epidemiology,management,and outcome of severe acute renal failure of critical illness in Australia[J].Crit Care Med,2001,29(10):1910-1915.
[4] Dominik E,Stephan M,Paolo Ferrari,et al.Comparison of continuous and intermittent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for acute renal failure[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5,20(8):1630-1637.
[5] Daniel De Backer,Patrick Biston,Jacques Devriendt,et al.Comparison of Dopamine and Norepinephr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hock[J].N Engl J Med,2010,362(24):779-789.
[6] Jackka MJ,Ivancinovax,Gbney N.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improve renal recovery from acute renal failure[J].Can J Anesth,2005,52(2):327-332.
[7] Pannu N,Klarenbach S,Wiebe N,et al.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nal failure[J].JAMA,2008,299(7):79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