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报纸采编实行“编辑主导制”的思考

2011-06-12 00:20徐佳灵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12期
关键词:版面选题策划

□徐佳灵

(泉州晚报社,福建 泉州 362000)

随着编辑对采访环节的深度介入,便涉及到一个采与编的主次问题。在许多传统报社中,记者与编辑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记者负责写稿,编辑负责改稿,两者之间无所谓谁上谁下,这也是为何当许多报社开始实行绩效改革时,编辑与记者的绩效系数大体相当甚至低于记者的原因。但在这种相对平衡中,也有某种程度的不平衡,那就是由于记者采写在先、编辑改稿在后,导致了版面稿件受记者影响——记者新闻点选得好、稿件写得好,版面就好看,就精彩,反之亦然——这就是所谓的“记者主导制”。但随着编辑对采访环节的提前介入,“记者主导制”正在逐步地向“编辑主导制”过渡。作为一名在采编一线工作十余年、既当过记者编辑又当过审稿把关人的报人,笔者认为,“编辑主导制”应该是报纸采编发展的方向。

从记者主导到以编辑为中心的角色转变

什么是编辑主导制?简单地说,就是在采编环节中以编辑为中心,进行新闻产品的采访写作和编辑刊发。在编辑主导制中,编辑是新闻产品生产的主导者,要在采编流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对版面新闻的全程采编予以负责,从新闻的选题、采访角度的切入、报道的方式以及版面的呈现等等,都要起到主导的作用。最主要的是,以编辑为中心之后,编辑在真正掌控版面新闻采编的同时,也要对版面全权负责——无论是新闻的采写质量还是编辑质量,都要予以负责。

编辑主导制中的编辑,与传统纸媒普通编辑有极大不同,不再是单纯的“改稿人”和传统的“画版匠”,其角色已因权责的不同而变得内容更为丰富多彩起来。

首先,编辑要负责版面新闻的组织和策划。虽然新闻具有不可预测性,但在掌握众多信息源的基础上,具有敏锐新闻嗅觉的新闻人还是能够对即将发生的新闻事件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并据此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一整套的采访方案,最终达到最佳的报道效果。此一过程,即是新闻的策划。为此,编辑需要根据记者反馈回来的信息,以及自己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的资讯,加上个人的新闻判断,根据所负责版面的定位,做出新闻策划方案,并上报给部室领导和报社编委会研究通过。其次,编辑要负责安排指导记者对新闻选题进行采访。作为新闻选题的策划者,编辑要组织记者就选题进行深度采访,指导记者选择新闻视角,并根据新闻事件的不同发展情况作出新的指示,有时甚至要对原有策划推倒重来。再次,编辑要负责稿件的编辑处理和版面安排。这一过程,与传统意义上编辑的工作内容大体相似。最后,编辑还要负责新闻报道的追踪,根据报道见报的社会反响以及新闻事件的进展,指导记者进行后续的追踪采访。

实行编辑主导制后,编辑就转型为一个“新闻策划人”。编辑要收集和整理各种新闻信息,并加以分析研究,从中筛选和挖掘出最有价值、最具新闻性的选题,并为主策划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报道方案,上报给报社领导批准,而后再负责方案的具体实施。在此过程中,编辑已然超出传统意义上的“编辑”范畴,对新闻稿件的选取、编改以及版面加工等,只是其工作内容的一小部分,编辑更重要的职责是:借助自身丰富的新闻采编经验,进行新闻的策划,并指挥、组织记者进行采访报道,使得新闻报道更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编辑主导制”对新闻采编流程的再造与传统的坐等记者外出采访再交稿,然后从记者来稿中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稿件,最后再就稿编稿、制作组版刊发的过程不同,在编辑主导制中,报纸采编流程发生了很大变化。

编辑主导制采编流程图

从采编流程图中,我们不然看出,在编辑主导制下,新闻的采编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循环的闭合的圆。以“新闻信息”为主线,一线记者与后方编辑双方进行多次沟通、互通,最后采写出报道并刊发见报及再追踪报道。

在此过程中,编辑要真正掌握版面、了解新闻选题的落实情况,就不能坐等记者来稿,而必须提前介入,随时掌握记者采访进程,进而指导记者下一步采访的方向;而记者为了真正实现新闻策划的意图,使稿件达到编辑刊发的要求,也要积极向编辑反馈信息、协商报道的角度、落实编辑的要求。如此一来,采编之间的双向沟通不断强化,新闻的落脚点和稿件的质量更有保证,报道的水平也能够不断提高。

为什么要实行“编辑主导制”

首先,记者单兵作战的时代已经结束。在以往,记者采访新闻,基本上是独立完成,缺乏团队作战的习惯。这一方式,已不适应报业发展的形势需要。如今,许多新闻尤其是重大新闻已不是记者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许多海量信息单靠记者一个人来分析处理,不仅耗时长,而且会有遗漏。而且,新闻竞争的时效性也不允许记者一个人去“慢功出细活”了。

其次,如今的编辑拥有更多的信息源,有更好的条件做好指挥者。在这个“宅时代”,网络、手机以及广播电视等各类通讯工具,使得编辑即便是不出家门,也能够了解大千世界,获得海量的新闻信息,甚至在某些时候,比整天在外奔跑的记者更为快捷灵敏。譬如,编辑完全可能通过网络论坛、微博等渠道,获得独家新闻线索。这个时候,编辑就可以通过网络搜集更多信息,综合分析后,及时指挥在外奔波的记者进行采访。

最为重要的是,媒体竞争的需要,迫使编辑不得不走到新闻采访的最前线。在与广播电视和网络新媒体以及同城纸媒的竞争中,报纸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少。出版时效、发行投递等诸多方面的限制,使报纸在与网络新媒体的竞争中节节败退;而同城纸媒的竞争,又使得独家新闻越来越稀缺,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这个时候,如何把重大新闻做深做透,如何策划独家新闻,成为报纸在竞争中的最大法宝。要把新闻做深做透,就需要有人来居中协调,指挥记者进行团队作战;要策划独家新闻,也需要编辑来参与设计。

事实上,编辑主导制并不是新理论或新制度,只是国内报纸因为传统习惯而较少采用而已。在西方媒体中,实施编辑主导制的报社大有人在。譬如在美国的报社,记者虽然同样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但占少数的编辑却对报纸版面拥有绝对的权力。“编辑在编辑部处于指挥、决策的地位,通常不参与采访,而是坐镇编辑部,通过多渠道的信息,随时对外界发生的各种变动作出分析与判断,结合报纸的要求,向记者布置采写任务,并最后帮助记者完成稿件的写作和修改”(郑兴东,《西方报纸编辑学》)。笔者以为,在面临同城竞争和新媒体竞争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报纸应该更多地尝试“编辑主导制”。

实行“编辑主导制”应注意的事项

要特别注重编辑的选择和编辑素质的培养。实施编辑主导制,编辑就是采编流程的核心。编辑的能力如何,在采编过程中的指导是否正确,在版面制作环节中的水平高低,都会直接影响到版面的最后呈现。因此,如果实行编辑主导制,对编辑的选择就应该是严要求、高标准,除了要有基本的文字功底和版面编辑能力,还要有作为新闻“把关人”的政治敏感性、为版面负责的编辑意识、高于普通记者的新闻嗅觉以及指挥记者协同作战的管理能力等。

在编辑主导制中,编辑受报社编委会和部门领导指派,负责新闻选题的策划,是采编环节中的核心,也是新闻报道的第一把关人。如果编辑缺乏一定的政策修养,无法对报道的舆论导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就没办法有效控制政治风险。在目前的新闻体制下,新闻报道的政治风险最高,可能一击致命,容不得丝毫松懈。因此,编辑应该具有良好的“把关人”的政策水平。

实行编辑主导制,要求编辑具备为版面负责的编辑意识。这就要求编辑要有独立的编辑思想,明确所负责版面的定位,了解目标读者的阅读兴趣所在,在组织策划报道过程中,对记者的稿件采写方向了如指掌,在版面编排时,明白要重点报道什么,应该突出什么,而不是只简单地就稿编稿,毫无章法地将记者的稿件和图片随意拼凑到版面上,让读者根本不知道版面重点何在,不知道编辑要强调什么,使整个版面犹如一盘散沙。

以编辑为中心,对编辑的新闻整合和策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闻采编流程中,编辑是主导的“神经中枢”。无论是从海量信息中提炼新闻选题,并在后方实时指挥一线记者采访,还是后期对稿件、图片进行加工处理,并收集反馈信息指导记者进行追踪报道,等等,都需要编辑具有较强的新闻整合和策划能力。

实行编辑主导制,还需要编辑具备较强的人员管理和协调能力。在目前,不少记者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习惯单兵作战,不擅长跟同事合作采访。在这种现实状况下,想要指挥一大批记者共同完成一个重大新闻选题,编辑的管理协调任务之重,可想而知。同时,编辑还是报社编委、部门领导与记者联系的“中间人”,是上传下达的纽带,既要向记者传递编辑部的意图,又要向领导反馈记者获得的信息,沟通能力也不可或缺。

赋予编辑最大限度的权力。一是主导版面的权力。作为版面的具体负责人,编辑应该拥有主导版面的权力。在不偏离版面定位的前提下,要发什么样的稿件、如何组织稿件、稿件如何处理,都应该由编辑说了算。只有赋予编辑最大的自主权,编辑才能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专业知识来策划选题;记者为了争取上稿,也才会真正听从编辑指挥、服从编辑要求,使编辑的策划真正落到实处。二是考核记者的权力。目前,在许多报社,记者的考评主要还是以打分制为主,即对记者的每一篇稿件均予以量化,而打分者一般是记者所属部室主任或者总编室考评人员。至于直接与记者稿件打交道、最熟悉稿件采编流程的编辑,却对记者稿件分数的高低没有发言权。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编辑对记者的指导能力。因此,在编辑主导制中,应该赋予编辑给记者稿件打分的权力。当然,这既可以是全部的权力,也可以是部分的权力。

创新对编辑的考核和监督机制。传统媒体的编辑,考核重点基本上都落实在版面的量上。编辑工作好不好,分数多与少,一般都跟编了多少版面、改了多少稿件直接挂钩。而在编辑主导制下,编辑的功能更多地体现在了对新闻的策划、采访的指挥和版面的统筹上,而稿件的修改和版面的编排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分内事,反而成了细枝末节的事情了。因此,在编辑主导制下编辑的考核,虽然同样要落实到版面上,但应该以版面的“质”为主,即主要看编辑组织策划的新闻题材是否真正实现版面的定位、有没有产生巨大的传播效果、是不是给报纸带来极大的效益(包含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等,同时辅以“量”的考核(譬如规定在一个月内,至少要组织多少个策划,编辑多少个版面)。一句话,对编辑的考核应该是重质不重量。

实行编辑主导制,编辑对版面和稿件的处理权限扩大了,相应的对编辑的监督机制也应该更加严格。尤其是在题材选择上,应严格避免出现政治或舆论导向上的偏差,同时要防止编辑发关系稿。要注重事前监督,编辑策划的选题,特别是重大新闻策划,必须经过部门主任、报社编委会的审批;编辑要严格按策划方案来执行,操作过程中如果有较大变化,应及时报告。要严格事后监督,报社应该设立专门的考评人员,负责对每天见报的版面和稿件进行审查,如果出现导向错误或其他偏差,只要不是采访失实,编辑都必须负全责。

鼓励编辑创新,容许编辑犯错。在传统报纸中,编辑主导制并非主流,编辑大多还习惯于坐等记者送稿来编。实行编辑主导制,必须鼓励编辑发挥专业所长和多年积累的经验,积极主动地策划新闻报道,创新报道方式,改进版面效果,让报纸更加好看、更加“悦读”。为此,应该鼓励编辑大胆创新,打破旧机制的束缚,指挥引导记者采写稿件,尝试使用更新的版面语言。

在任何时候,创新都是有风险的,因为创新往往也意味着容易出错。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也要允许编辑犯些小差错。编辑只要在舆论导向上不犯错,在新闻真实性上不出错,就应该允许其在对报道选题挖掘深度上、在报道的方式和版面语言运用上进行大胆创新。对于在创新中出现的小问题,报社应该给予包容。

猜你喜欢
版面选题策划
拥有猫一样的眼睛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版面撷英
本期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