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海方能擒蛟龙——浅谈地市党报如何多出精品

2011-06-11 00:50刘晓峰宋义泽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10期
关键词:辽源新闻奖吉林

□刘晓峰 宋义泽

(辽源日报社,吉林 辽源 136200)

出精品、创名牌,是对一张报纸的综合素质的检验,也是一张报纸提高质量,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措施。

精品,顾名思义,精粹产品也。新闻精品不是无关痛痒、一般化的作品,更不是假冒伪劣的赝品,而是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较高的新闻价值、良好的文字水平,能受到广大读者首肯、欢迎的优秀作品。正因其“精”,它才在数字比例上是少的;正因其“精”,才值得我们去提倡、去努力、去追求。那么,地市级党报记者怎样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精品呢?

破除“唯上”、“媚富”思想,把目光放到老百姓身上

一切从大局出发,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原则。然而,近几年来一些新闻工作者产生了“唯上”、“媚富”现象。

“唯上”,就是新闻与读者有不等的距离感,新闻主体与社会主体缺乏统一、内在的联系。其表现是:有的记者喜欢跑“衙门”,住宾馆,围“官”转,写出的新闻“官”腔“官”调;有的记者热衷于文山会海,泡会议,抄材料,人云亦云,报道无新意;有的记者爱跟着请柬跑,热衷于交际,任凭大政革、大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流在那里奔涌,也无动于衷,而总是忙于参加一些开业剪彩等活动,写出的新闻让读者不仅不感兴趣,甚至反感。

“媚富”,就是在选择宣传典型上存在误区。宣传正面典型是新闻的一大使命,宣传典型要讲党性,讲原则,要慎重,而现在有很多记者一要采写典型,首先想到的就是董事长、经理、企业家。有的董事长、经理、企业家确实拼搏创业,做了不少好事、实事,不是不可写,但也有一些是很不过硬的,甚至是存在许多问题的。有一些记者对不具典型性的企业家,也要东拼西凑材料,勉强去写,结果写出的所谓优秀企业家刚见报不久,就被有关部门查处或绳之以法。

“唯上”、“媚富”现象,二者殊途同归,背后或隐或现着商品化的影子。其直接后果是“假新闻”、“伪作品”的泛滥,间接后果是新闻浓烈的商业色彩造成读者的逆反心理。

记者,应该多下基层,多深入生活,只有养成多下基层,真心关注群众生活的习惯,才能写出像徐虎、陈观玉、陈金水这样来自于人民、来自于生活且有巨大感召力的好新闻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新闻的源头,就是人民群众最真实的生活。东汉文学理论家王充在巨著《论衡》中曾说过:“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这话说明:要擒“蛟龙”,就得到深水中去。同样道理,记者要抓住“蛟龙”那样高质量的新闻报道,也必须到现实生活的“深水”中去。著名新闻学家刘保全在他的一篇《沉下去得“蛟龙”脚板底下出精品》的文章中说:“只有迈开双脚深入生活,才能采访到鲜活的新闻事实;只有迈开双脚深入现场,才能采访到感人的细节和场景;只有迈开双脚深入实际,才能抓到扎实的材料;只有迈开双脚深入采访,才能弄到有关的背景材料;只有迈开双脚深入采访,才能不断发现有价值的报道题材。”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破除“天地小”、“视野小”的观念,靠吃透政策和深入调查,闯入新闻精品大世界

有许多地市报记者认为,地市报“天地小”、“视野小”,与国家级、省级大报不可比,自然就很难写出精品来。无论从版式还是信息量上,地市报确实是“小字辈”,但是,地市报所面对的受众在求知、求得解疑释惑、求得信息量、求知天下大事等方面的愿望与国家级、省级大报是相通相近的,而且地市报的贴近性要比大报更优越一些。因此,作为地市报记者来讲,只要学懂弄通嚼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政策为导向,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地探索,就一定能捕捉到好的新闻线索,沙中淘出黄金来。2002年6月,《辽源日报》的一名记者得到一份东辽县宴平乡搞好劳务输出的总结材料,材料中的一句“有8户农民收入上百万”的话吸引了这名记者。他想,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刚刚开始抓,许多农民不敢往外走,而这个乡的农民已经在长春闯出了自己的天下,并且收入上百万元,别说是东北,就是在发达的南方农民成为百万富翁的也不太多。报道这样的典型对广大农民走出家门闯世界很有引导性。于是,他顾不上吃午饭,顶着炎炎烈日到这个乡采访。采访中他发现,在公平村,很少能看到年轻人,都是老人和孩子,有好多的房子没人住了,村子里大多数人都在外边打工或当老板了,而且大都是先打工后当老板,有的有了私家车,有的买了门市房,有的成了百万富翁。就连过去最老实的村民马春才也带着妻子、孩子外出打工,几年功夫就创下一份产业。采访完后,他很快就写出了《在家一蹲是个熊 往外一闯是条龙/公平村8户农民成为百万富翁》的消息。消息见报后,在全市反响很大,辽源市委、市政府在宣讲中央一号文件时引用了这一事例,对广大农民外出打工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这篇新闻在当年度吉林新闻奖评选中获消息类一等奖。

克服地市报记者“学识少”、“水平低”的片面认识,靠勤奋学习、专心敬业出精品

与国家级、省级大报比,地市报的新闻记者上过正规新闻院校的极少,大都是来自各方的“土八路”。许多地市报的记者认为自己的新闻业务知识、政策、理论水平都不如经过正规专业学校培养的大报记者,要想写出新闻精品很难。因此产生了小报小记者小打小闹混温饱的思想。地市报记者的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必须走出这个误区。

《辽源日报》记者张庆春,过去是一名农民,多年来靠着勤奋学习和刻苦努力,由农民通讯员到专职新闻干事再到专业新闻记者。虽然他没上过正规大学,没受过专业培养,但他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都孜孜以求,始终坚持刻苦学习和钻研新闻业务,他写的新闻连续5年在吉林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2007年4月,他得知东辽县泉太镇杏树村农民宋艳红成立养鸡专业合作社,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的线索后马上去采访。采访完后,他觉得宋艳红的事迹很突出,可从几个角度去写。于是,他几易其稿,最后选取了“农民要想减少市场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创办、参加专业合作社是最有效的途径”的这一角度,写出了《宋艳红创办合作社,让二百农户养鸡啥也不怕》的消息。消息见报后,得到了好评,在当年度吉林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一等奖。记者王君开没有上过正规大学,过去也是一名通讯员。他来到报社工作虽然时间不长,但他勤奋学习,乐于钻研业务,经常深入基层采访。2007年他采写的通讯《身居陋室心系奥运》获第十七届吉林新闻奖通讯类二等奖;2008年7月,他采写的《鸡蛋虽小产业大 撑起致富一片天》,获第十八届吉林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

破除新闻是“易碎品”的传统观念,靠精雕细琢写出精品

新闻是“易碎品”的传统观念,其影响广而深,近些年新闻界虽有不断的异议,但并没有引起观念上的振撼,它的观点仍然在起着误导作用。特别是一些地市报记者,单纯地把新闻是“易碎品”说法当成写新闻不精雕细琢的托词,把写“平庸”之作当成正常。在新闻写作过程中,把采写过程当成一种流水作业的事务性工作,得到线索就采访,采访完不对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不思考如何从大量素材中选出好的主题,而是像记流水账一样去写作。稿件写完后不修改、不推敲就交稿,提供的稿件大都是语句不通、错字连连、内容无新意的“大路”货。有的记者对一些有新闻价值的“旧闻”也不去挖掘。

毋庸置疑,新闻的特点之一就是新闻的时效性,任何变革都不能动摇新闻的这一特性。但是,时过境迁并不等于时间的榔头会击碎所有新闻产品,时空的位移并不能耗散所有新闻元素。因此,记者要写出精品,就要善于挖掘有思想内涵、有新闻价值的“旧闻”。在写作中,记者要像雕刻师一样,竭心尽智地把一条条新闻线索雕刻成一篇篇新闻精品。2008年5月,《辽源日报》记者于蕾获得一条新闻线索:东丰县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王宝胜,坚持带病工作3年被记一等功。论新闻时效已几个月了,不新;论事,带病坚持工作,常见;论角度,已有多家新闻媒体从不同角度报道过,已不好再选。这个人物还能不能写?于蕾经过思考,决定深入采访,深入挖掘。于是,她来到东丰法院,找王宝胜身边的同事座谈,找他办过案的当事人唠,找院领导介绍,经过艰辛、细致的采访,她获得了王宝胜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随后,她在大量的素材中选择了3个主题,经过反复思考和筛选最终确定了一个最能体现王宝胜精神实质的主题。在写作中,她字斟句酌潜心措辞,处处精雕细琢,最终写出了感人至深的通讯《人民满意的“铁法官”》。通讯发表后,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法院系统组织干警学习这篇通讯,一些机关干部把通讯剪裁下来用于学习。这篇通讯在吉林新闻奖评选中获了奖。2006年4月,《辽源日报》一名记者听说有一个小浴池的搓澡工多年来照顾一名残疾人,在他的感染下,整个浴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和谐,也使小浴池顾客盈门。这名记者采访完后没有简单地叙述这个事件,而是对素材反复筛选和反复琢磨,写出了一篇非常感人的消息《一位搓操工使小浴池也有大魅力》。消息发表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并获得2006年度吉林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

猜你喜欢
辽源新闻奖吉林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辽源鴜鹭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开发
吉林卷
辽源市优势主导产业分析
吉林辽源地区土温室建造技术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中国新闻奖的设奖数额是多少?
江南鱼
吉林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