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化湿通淋法治疗老年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观察

2011-06-11 03:45:28高立超李建国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4期
关键词:淋证癃闭点滴

高立超 李 平 李 燕 李建国

(南阳市中医院肾病科,河南 南阳 473003)

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侵犯尿路粘膜或组织引起的尿路炎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复发性尿路感染是指半年内发作2次或每年发作3次的尿路感染,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笔者以中医益肾化湿通淋法辨证治疗老年复发性尿路感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肾病科符合入选条件的 68例患者,所有病例均在半年内复发2次以上,符合复发性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1],且已剔除尿道综合征、慢性肾炎、妊娠妇女以及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4例,男 8 例,女 26 例,平均年龄 (67±6.5)岁;对照组 34例,男 7 例,女 27例,平均年龄 (66±7.5) 岁。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100mg,每天3次口服,14d后改为100mg每天1次,口服14d。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合用益肾化湿通淋汤口服,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口服14d。以益肾化湿通淋法治疗。益肾化湿通淋汤药物组成:生地黄12g,车前子12g,黄柏10g,山药30g,山萸肉15g,茯苓30g,白术12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15g,怀牛膝15g,薏苡仁15g,石韦15g,甘草6g。加减方法:血尿甚者加白茅根、茜草;发热者加柴胡;阴虚热甚者加知母、鳖甲;小便涩痛明显者加扁蓄、赤小豆、蒲公英;腰痛者加续断、狗脊;尿频明显者加金樱子、芡实。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4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尿常规、尿培养结果及复发情况。

1.4 疗效判断

标准参照张琳琪等制定标准[2]。

2 结 果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n/%]

两组疗效比较,如表1所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优于对照组的73.52%,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近期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复发率比较发现治疗组近期治愈24例,占70.6%,6个月内复发1例,占 2.94%;对照组近期治愈12例 ,占35.3%,6个月内复发9例,占26.48%。 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淋证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滴涩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妇人妊娠、产后患淋者,称子淋、产后淋。年迈者罹患,称老淋。本病多因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现代医学的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核、乳糜尿、前列腺炎、膀胱肿瘤等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意不尽者均属本病的范畴。古代文献对淋证论述颇为丰富。淋证以小便短涩,滴沥刺痛为特征。临床上凡见小便淋沥,尿道涩痛,欲出未尽,点滴不断,小腹拘急,痛引腰腹、脐中者均可诊断为淋证。若起病急暴,暴淋痛甚,小便赤热,或伴发热等症者为热淋,溺血而痛者为血淋,小便涩滞,衰后余沥不尽,伴院腹满闷胀痛者为气淋,小腹窘急不能卒出,溺时涩痛或纹痛,溺出砂石而痛止者为石淋或砂淋,小便涩痛,溺甚稠浊,状如脂裔或米泔水样为膏淋,又名脂淋,久淋不已,遇劳倦,房事即加重或诱发,而小便涩痛不显著,余沥不尽,腰腹缠绵者为劳淋。南宋严用和《济生方》将淋证分为血淋、气淋、石淋、膏淋、劳淋。他说“淋之为病,种凡有五,气、石、血、膏、劳是也”。现代淋证分类基本多宗此法。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诸淋病候》中将本病的病位及发病机理作了高度明确的概括。他说:“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巢氏这种以肾病为本,膀胱热为标的病机理论,已为后世多数医家所宗。

淋证与癃闭均系小便不利。但癃闭单指小便不通,甚或俱点滴俱无,每日排出的尿量显著减少,而淋证是以尿频、排尿淋沥涩痛为特征,但每日排出的尿最多为正常。正如《医学心悟》所述:“癃闭与淋证不同,淋则便数而茎痛,癃闭则小便点滴而难忍。”在两者的预后方面,一般来讲,癃闭较淋证为重,张景岳明确指出,癃闭为“最危最急证也。水道不通,则上侵脾胃而为胀,外侵肌肉而为水肿,泛及中焦则为呕,再及上焦则为喘,数日不通,则奔迫难堪,必致危殆。”血淋与尿血均以小便色红为特征,但尿血多为单纯尿色鲜红而无疼痛等刺激症状,即或有轻微之疼痛亦较血淋为轻。故丹溪云: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膏林与尿浊均为小便混浊,但膏淋指小便涩痛,尿如脂膏,而尿浊虽有小便混浊不清,但无小便疼痛涩滞感,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所在。淋病泛见男女,而子淋单指孕妇,可见小便频数,点滴而痛,转胞亦仅见于妊娠,系小便频数而少,且不疼痛,或间有轻微疼痛,终与淋有别。

叶天士则认为:“油腻膏淋日下,最易损人津液,络脉遂槁。况八脉遂道舒远,泛然补剂药力罔效……须用血肉填补固涩,庶可希其获效”,主张经投鹿茸、紫何车、雀卵、乌贼骨等治疗,可知斯非轻浅之疾。

[1] 王海燕.肾脏病学[M].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46.

[2] 张琳琪,李培旭.肾脏病诊疗全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586-589.

猜你喜欢
淋证癃闭点滴
淋证病名源流探析
环保之心 汇聚点滴
环保之心·汇聚点滴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张锡纯治疗淋证的药—病—证用药规律
光明中医(2022年10期)2022-06-01 03:57:16
杨健武主任临证验案举隅
癃闭舒胶囊辅助治疗对良性前列腺增生肾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
中成药(2018年11期)2018-11-24 02:56:50
五苓散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经验总结
砚边点滴
中国篆刻(2017年3期)2017-05-17 06:20:47
五子衍宗丸治疗淋证验案1则
喵夭家的环保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