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利 张志芬 王任利
亚太呼吸系统疾病协会的调查显示11个亚洲国家中老年人COPD的发病率为6.2%。在我国,COPD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1]。COPD急性加重的因素很多,其中细菌感染是最重要的因素,据Sethi[2]统计约占75% ~80%,而纤维蛋白原(FIB)是气道炎症的系统性炎性标记物之一[3]在急性感染时可以发生很大变化。本文对我院呼吸科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FIB、PCO2、PO2及WBC含量变化进行探讨,为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提供一定实验性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入院治疗AECOPD患者48例,中度组23例,其中男12例,女11例;平均年龄(70±12)岁。重度组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71±7)岁。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符合我国2007年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1],剔除COPD患者中有如下情况者:测试前2周内用过抗凝抗栓类药物者、合并左心室肥厚者、合并冠心病、肝病、肾病、肿瘤、血液病和风湿性疾病及死亡者。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经肺功能确诊并分级的48例AECOPD患者入院时及治疗7~10 d病情缓解后采血测定纤维蛋白原、动脉血气分析及血常规。
1.2.2 白细胞计数检测:采用SysmexF2800型血液分析仪操作检测。
1.2.3 纤维蛋白原的测定:由Sysmex全自动血凝分析仪CA-1500分析测定。
1.2.4 血气分析:抽血时间与静脉血同步,取桡动脉采血2 ml,采用NovaBiomedical公司的Stat ProfileM全自动血气分析仪。
1.2.5 FEV1%及 FEV1/FVC测定使用日本 AS-600型 MI NATO肺功能仪。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相关性用双变量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 FIB、PCO2、PO2及 WBC 比较 重度组 FIB 、PCO2、PO2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组FIB、PCO2较中度组明显增高,而PO2较中度组明显降低。重度组WBC较中度组稍高,但2组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中度组和重度组FIB、PCO2、PO2及WBC测定结果
表1 中度组和重度组FIB、PCO2、PO2及WBC测定结果
组别 FIB(g/L) WBC(×109/L) PCO2(mm Hg) PO2(mm Hg)4.1±6.8 8.4±2.8 46±10 73±15重度组(n=25) 6.3±1.6 9.0±4.3 60±10 71±7 t值中度组(n=23)-6.454 -0.557 -4.589 4.567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治疗前后FIB、PCO2、PO2及WBC比较 所有患者治疗前与病情缓解后FIB、PCO2、PO2、WB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前后进行相关分析,其中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相关关系最强(r=0.863)。见表2。
表2 48例患者治疗前后FIB、PCO2、PO2及WBC含量
表2 48例患者治疗前后FIB、PCO2、PO2及WBC含量
组别 FIB(g/L) WBC(×109/L)PCO2(mmHg) PO2(mmHg)5.3±1.6 8.8±3.6 53.2±12 64±16治疗后 4.3±1.1 7.3±2.3 46.4±11 76±15 t值治疗前0.863 0.439 0.474 0.4957.518 3.088 3.825 5.148 P 值 <0.05 <0.05 <0.05 <0.05 r值
2.3 治疗前 FIB与WBC,PO2,PCO2的相关性分析 治疗前FIB 与 PCO2呈明显正相关(r=0.54,P=0.000),与 PO2呈明显负相关(r=-0.33,P=0.022),与 WBC 无相关性(P=0.157)。
Vincent[4]研究发现,凝血异常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疾病预后。FIB是一种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并分泌到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是血液凝固过程中重要的参与因子,是造成血栓形成的主要基础。同时又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水平与气道炎症密切相关[5]。因此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结果显示COPD患者FIB越高,FEV1越低,COPD患者的住院率越高,FIB水平与COPD住院率呈正相关而与FEV1呈负相关,且不受吸烟、年龄、性别、职业、慢性支气管炎和近期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影响[6]。FIB是COPD患者住院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外报告COPD患者在稳定期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急性加重期进一步升高[7]。有频繁急性加重史的患者,其气道炎性标记物增加,并导致肺功能减退。
本文结果显示,AECOPD重度组患者FIB含量显著地高于中度组(P<0.05),即FIB作为气道炎性标记物之一,其含量增高,FEV1%减低。而作为常规观察炎症指标的白细胞计数在两组患者比较中无明显差异,且2组患者WBC平均值均在正常范围(4.0~10.0×109/L)考虑COPD患者多为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在急性加重期WBC改变不明显,且WBC易受药物,尤其是激素的影响。患者经抗炎、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后病情缓解,其血清中FIB含量明显下降,(P<0.05),但其平均值仍高于正常值。治疗后虽然WBC含量同FIB一样较前减低,但纤维蛋白原在治疗前后相关关系最强(r=0.863),说明其绝对值变化范围最大,改变幅度也较WBC明显。本文结果说明血清WBC含量不是判断AECOPD感染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FIB是感染的敏感指标,也可间接反映肺功能严重程度,故认为FIB可作为COPD急性加重期严重程度及炎症反应的指标之一,有助于COPD患者的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但纤维蛋白原能否指导抗生素应用尚未见报道,有待进一步研究。
另外本研究显示AECOPD患者FIB水平与动脉血PO2呈显著负相关,FIB水平与动脉血PCO2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患者FIB水平的增高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着密切关系。其可能机制为:COPD患者在感染、低氧、组织损伤等应激状态下,可促使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肺泡巨噬细胞浸润并分泌包括IL-6在内的多种细胞因子,IL-6可诱导T淋巴细胞激活,诱导肝细胞上调急性期蛋白如基因表达,使FIB生成量增加,加重炎症反应[8]。此外AECOPD患者多伴有一定程度的酸中毒,而酸中毒可直接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启动内源凝血系统,FIB生成量增加[9]。而缺氧、酸中毒等因素又可损伤肝肾功能,从而对血浆凝血因子的清除减少。
我们建议临床要主动识别并干预COPD患者的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目前,无论是美国和WHO的《COPD全球倡议》[10]还是中国的《COPD诊治指南》[11]均在常规治疗之外的其它治疗措施方面推荐抗凝治疗,即对卧床、红细胞增多症或脱水的患者,无论是否有血栓栓塞性疾病史均需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所以我们认为在临床诊治中动态监测FIB有利于评估病情及观察肺氧合功能,积极改善缺氧、通气及适当的抗凝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延缓患者肺功能恶化,减少住院次数,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内科杂志,2007,46:254-261.
2 Sethi S.Infection etiology of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bronchitis.Chest,2000,117:380S-385S.
3 Gan WQ,Man SF,Senthilselvan A,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chronc obstrucfive pulmonar y&s eas e and systemic inflammfion:asyst-ematic:a systematic review and a meta-a nalysis.Thotax,2004,59:574-580.
4 Vincent JL.New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of anticoagulation mediator replacement in sepsis an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Cfit Care Med,2000,28(9 Suppl):S83-S85.
5 Danl M,Tyb jaerg-H ansen A,Vestbo J,et al.E levated plasma fi-brinogen associatedw ith reduced pulmonary function and in creased risk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1,164:1008-1011.
6 王卓,夏国光,姚婉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原学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942-1944.
7 Wedzicha JA.The heterogeneity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Thorax,2000,55:631-632.
8 John D.Taylor,COPD and the response of the lung to tobacco smoke Exposure.Pulmonary Phannacology&Therapeuties,2010,23:376.
9 史金英,张惠芬,袁德琴,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河北医药,2009,31:675-676.
10 Pauwels RA,Buist AS,Calverley PMA,et al.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NHLBI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Workshop Summary.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1,163:1256-1276.
1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8-17.